王麗娟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是國內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構成內容,以培育和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相一致的,美育、德育、智育、體育全方位發展,擁有較高職業素養,在服務、生產基層工作的高素養勞動人員與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由于大多數學生是初中學歷,一方面,當前的企業要求工作人員要具有扎實的知識;另一方面,要掌握實踐技術,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研究了中職教育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改進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育實踐能力教學模式策略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強的人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要能解決生產問題的能力。實際上,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能符合企業的要求,尤其是實踐能力弱。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實踐課有限,致使培育出的學生實踐技能低下,實踐創新能力弱,中職學生直接在生產一線工作,了解生產過程,也最清楚生產問題的發生,因此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解決生產問題至關重要,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發展為實用型綜合型人才,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首先要改變意識,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改變之前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構建新的培養形式,增大實踐課所占比重,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將專業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互相關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營造創新氛圍,鼓勵創新,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水平。
一、改革課程設計,將實踐教學作為重心
在中職院校開設的課程中,主要有三類課程,其一是專業課,其二是基礎課,其三是專業基礎課,而實踐課程僅視為理論教學的輔助。在課程設立方面,理論課程占了太大的比例,不符合培養目標,而且許多課程內容有重復,浪費了教學時間,還有很多在實際工作中用不到的深奧的理論課程,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并沒有意義。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滿意企業的需要,就必須改革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改變培養模式,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制定出以實踐教學課程為主導的完整教學計劃。將課程設計成三大塊,包括實踐課、公共課、專業理論課,實踐課包括生產實踐和教學實踐課,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各占一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專業需要優化課程內容,對于內容重復的課程可以合并或取消,對理論課程的難度進行適當降低,適當削減基礎理論課課時,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和內容。
二、優化實踐教學結構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內容包括綜合性實驗、基礎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三部分。基礎性實驗是為配合理論教學而設置的實踐教學課程,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基礎性實驗要求學生能夠學會實驗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和結果的記錄,善于將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的因果關系聯系起來,對實驗數據加以剖析且編寫實驗報告。利用基礎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其自主學習,另外還能夠提升學生剖析處理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在實驗體系上的綜合設計能力,把之前學習的、零散的、單獨開展的實驗聯系在一起,不管是制定實驗計劃、配制實驗藥品、實際操作、剖析實驗結果與編寫實驗報告均由學生單獨實施,實驗采用開放型模式,全班學生自由組合,兩三個學生一組,對于實驗內容和實驗時間不作統一要求和限定,時間和內容由學生自己決定,鼓勵學生互相討論,如果經費和實驗條件許可,可以讓學生自主決定實驗內容和實驗試劑,以綜合論文的方式撰寫實驗報告。從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報告,都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能夠熟練運用各項實驗技術,提高學生獨立開展綜合實驗的能力。
研究創新性實驗主要是指一些摸索性與變革性較強的實驗,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實驗項目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發揮“雙師型”教師作用,建立理論和實踐有效融合的教學形式
建立理論和實踐有效融合的教學模式,將技術服務、科學研究、理論教學、生產、實踐教學有效融合,通過生產設施、實習工具、實物教具、互聯網平臺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與設施,達成專業知識講解與實踐技能培養的統一。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企業用人要求,要求當今職業校教育進行實踐和理論一體化教學改革,也是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必然趨勢。在實踐和理論一體化教學模式中,“雙師型”教學的效能得以最充分地發揮,首先是“雙師型”教師自身具備獨特的優勢,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理念精選教學內容,摒棄一些陳舊的且不重要的內容,把最新的科技信息作為新的教學內容帶入課堂,充分了解本專業目前的發展現狀,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和事業,啟發學生去思考,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規劃未來的發展。另外,在“雙師型”教師教學過程中,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不在以傳統的問答式封閉教學過程為主,教師不再是授課的中心,建立的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自由探討,以學生作為授課的中心,注重生產實習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于學生的實習實踐課程,讓學生獨立
地進行課題的研究和設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對于課題中遇到的問題,激勵學生自己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研究探索解決方法,在學生實在遇到瓶頸時,老師進行引導解決,傳授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實驗方案不斷進行修正和完善。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實踐技能水平。
四、變革實踐教學評定機制,實現實踐教學考評與實踐技能考評的統一
培育整體素養高的全方位發展的人才,實踐技能是一項很重要的基本素質,要求具備勝任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因此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要嚴格遵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標準來開展實踐教學,經過學習培訓,參加相應的實踐技能考核,由相應的政府部門組織實踐技能鑒定,通過了就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結合職業技能鑒定和實踐教學,學生在校期間,學生有了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到畢業可以拿到幾個政府機構所頒發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提升了學生對工作的勝任水平,理論和實際有效融合,提升實踐技能。
五、打造創新環境,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歷動力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來傳授知識,是有效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方法。在日常的實訓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學生研究和探討工具原理、加工技術和工藝設計,帶動學生對科技創新展覽進行關注。
創造性思維是由一般思維經過后天培養發展起來的,并不是生來就有的,應當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打開“幻想”的翅膀,發展直覺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和獨創性,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架設創新的平臺,并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
六、結論
中等職業教育是國內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構成內容,以培育在服務、生產基層工作的高素養勞動人員與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為此中等職業教育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不斷對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以培養出適應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陳晶.創新中等職業學校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新課程,2009,(10) :44.
[3]張敏.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