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相丁 趙霞
【摘 要】隨著信息與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時代需求。為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已經逐步登上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舞臺,并在教育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文章概述并分析了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和翻轉課堂的教學優勢,結合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和特點,提出混合式教學在房地產開發課程中的可實踐性及建議,對新時代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教育改革;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434;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178-03
1 研究背景
在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通過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育改革與創新管理。”這是助力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的破局之道,也是促進教育現代化改革的關鍵問題。
為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我們將數字化教育資源與創新應用作為重點發展突破方向,特別打造微課程,運用網絡協助學習等多樣化教學模式,以及情景再現等特色化的授課方式,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充分實現互動,促進教學發展進入新階段。
傳統的遠距離教育教學模式以單向性、灌輸式作為主要特點,乏味的教學方式占據更多的課堂時間。為改變這種現狀,這幾年各種網絡視頻公開課等信息平臺進軍教育領域,以微型化、碎片化的特征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浪潮,給教育發展帶來了嶄新的內涵。而將微課程和翻轉課堂結合起來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1.1 微課程的含義
微課程又名Mini course、Micro lecture、Micro lesion,最早是由美國北愛荷華大學教授Mc Grew所提倡的秒課程和英國納皮爾大學的T. P. 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而出現。而現今被提及最多的微課程概念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教授于2008年提出的,他認為微課程既是一種知識脈沖又是一種知識挖掘,微課程將提供一個知識挖掘的環境,通過微課程向學生介紹關鍵術語或關鍵概念,為學生營造一種在線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國內對于微課程的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結合國內各種相似的觀點,總的來說,微課程就是以微視頻作為知識傳播的載體,以微課程作為知識解讀的關鍵,將視頻與教學相融合,將理論與情景相結合,將系統學習內容碎片化后進行篩選、歸類與設計,按照教學內容的需求進行相應處理,組建短而精、細致而簡練的教育課程體系。在微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采取“一條龍”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視頻、微課件、微評估等教學資源共享服務。以充分的靈活性打破時間、空間限制,讓學習者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微學習,打造終身學習和全民學習的良好氛圍。
1.2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據調查研究顯示,翻轉課堂的起源歸功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翻轉課堂利用互聯網時代優勢,將學生視頻自學置于教師教授之前,讓學生高強度地參與其中,獲取價值。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更多的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線課程學習,靈活多樣地滿足個人需求,通過個性化學習方式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翻轉課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提升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通過研究分析國內外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成功案例,得出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創新性的教育模式備受推崇,更多的學生群體熱衷于新時代的教育發展模式。因此,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優勢與現實意義。
2 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探索
2.1 角色的轉變
在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下,角色的轉變成為一個重要的特征。這里主要表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
教師從傳統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和推動者;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不再拘泥于傳道授業,不再以課堂主宰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由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轉變成課前視頻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者,課時學生活動的指導者與組織者,課后學習資源的分享者;學生由傳統的聽、學轉變為課前觀看視頻自學,課時小組討論、團隊合作的參與者和主導者,課后知識消化與拓展的行動者。
翻轉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下,角色的轉變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性與空間性,創新了新時代下教師授課的模式;角色的轉變也拓寬了教師授課的局限性,網上知識分享加深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
2.2 翻轉課堂的優勢
2.2.1 變被動為主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課堂的時間局限性嚴重影響了教學活動的個性化與特色化,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學習、被動接受,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性不明確,地位不突出。翻轉課堂的出現,打破傳統教學的時間局限性,將教師的傳道授業放在課前視頻教學中,課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為主動,利用短暫的時間充分做個性化教學,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等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2.2.2 變消極為積極,情景化教學優勢倍增
傳統教學的空間局限性嚴重阻礙了情景化教學的實施,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消極接受,教師無法合理運用情景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翻轉課堂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課前觀看微視頻,進行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上,教師主要發揮解惑作用,充分運用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地指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2.3 變個體為團體,互動式學習效果凸顯
傳統教學主要以學生個體學習為重點,互動式學習效果不明顯,更無法彰顯團體學習的優勢;教師更多地是總體傳授知識。翻轉課堂的實施,充分要求教師設計好每一節課程,增設多樣性的互動式學習模式,讓學生與教師在翻轉課堂上面對面地溝通、交流、互動,通過團體合作,變個體為團體,凸顯互動式學習效果。翻轉課堂共享見解、分享思路、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在學習的過程中拓展實踐能力,為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機會。
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分析,我們更應該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合理采用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助力學生在創新創業時代更有效地接受知識、傳遞知識、運用知識。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思考怎樣將翻轉課堂的優勢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彰顯課堂魅力,讓更多學生投入其中、樂在其中。
3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的和特點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是一門以開發過程為主線,系統介紹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理論、運作實務和操作技巧,并深入探究房地產行業發展規律的課程。該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社會性等特點,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必須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
該課程對于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工作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不僅對房地產的產業環境、產業政策有良好的解讀,而且對于項目定位、規劃設計、成本控制、營銷策略和項目評估等內容也做出了詳細介紹,創新性地提出了項目拓展、多項目異地管控模式、營銷邏輯樹、銷售控制、房地產開發外部效用等前沿知識。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實踐性強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這門課程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課程開設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了解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理論、行業發展規律,同時還讓學生掌握房地產開發的具體程序、運作務實和操作技巧,兼顧了實踐性和理論性,是一門管理工程類的學科。
3.2 具有法規性和政策性
房地產行業是囊括了72個行業內容的綜合性產業,受到國家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房地產開發課程教學需要貫徹國家法規政策的精髓,始終在法規政策的約束和指導下進行,引導學生自覺地把房地產開發行為與法規政策聯系在一起。
3.3 具有傳承性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的授課內容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房地產開發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的經驗與智慧,指導學生學習先進經驗,分析判斷當前房地產開發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具有很強的傳承性。
在長期的《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傳統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主動學習與運用。為此,在結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與創新發展模式下,建議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微課程學習結構,搭建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為例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
4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
4.1 建立特色鮮明的微課資源課程體系
以微課為基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設計時,應該充分思考建立特色鮮明的微課資源體系,將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歸納整理,資源整合,設置情景式教學模式,讓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其中;通過信息技術,標注重點知識,讓個性化、碎片化的學習特色體現于微課資源體系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利用新技術,依據《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課程特點,安排微課內容,整體把握課程重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無限的知識。
4.2 依托網絡教學平臺設計《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要設計者的情景設計式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本研究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構建《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我們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新模式,以下通過課前準備、課時教學、課后復習3個階段進行闡述。
(1)課前準備。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群體喜好分析結果,打造個性化、特色化的微課程;利用網絡平臺,發布微課程內容,以供學生學習與分享。
(2)課時教學。充分結合面對面動態交流的特點,設置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建立情景式教學體系,讓學生100%地投入其中;盡可能在課時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熏陶與感染學生,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我們可以采取案例式導入課程、情景式模擬穿插教學、個性化特色啟迪學生等方式,讓更多的大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頭腦風暴、形象展示、團隊協作,彌補微課零散化的缺陷;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融入整個課堂;讓學生的創造能力展現在知識運用當中,在課堂表達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課后復習。通過課時的師生互動,教師進行知識梳理、總結歸納,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復習綱要與意見,為學生布置課后網絡自主復習任務;同時展現共享教學資源,拓展知識版塊,讓更多有需求的大學生自主下載學習,擴大學生視野,培育創新思維。
4.3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建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
本研究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研究,將大學生《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通過實踐運用,證明了其可行性、易操作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習的主體地位在這種新式教學模式下表現得更加明顯。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沒有及時主動地進行學習、情景式教學模式有待提升等。為此,我們建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
通過學生評價、教師相互評價、領導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建立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檢測學生的參與度、教師情景式教學的效果、觀摩者的享受性等,收集各方意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逐步完善翻轉課堂下的新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形式轉化和學生知識內化。運用微課實施《房地產開發與管理》課程的翻轉課堂,在有益的嘗試中不斷積累經驗,豐富教學模式,逐步打造完善、適合高校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5 結語
伴隨我國教育的信息化發展進程,微課與翻轉課堂逐步深入我國高等教育,相關人員也在積極探索與嘗試。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有利于將新型教育發展模式與傳統教學課程相結合,促進個性化、情景化教學模式發展;在中外各國教學模式的創新并舉下,逐步打造適合我國高校發展的新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本文所提出的模式是否適用于其他內容的教學還有待驗證和研究。另外,該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績效方面的有效性也需要進一步驗證。在國家綜合發展的推動下、時代發展的機遇中,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模式必將獲得全新性的突破,其作用也將逐步擴大化、全面化,這對新時代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 考 文 獻
[1]丁建英,黃煙波,趙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88-90.
[2]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3(5):31-35.
[3]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9-10.
[4]何文濤,張新明.基于微課程的電子課本內容整合及其教育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89-95.
[5]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