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華
幼兒園美術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之一。通過自由的涂抹、撕剪、捏搓等形式盡情地宣泄情感、釋放想象力,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初步認識。培養孩子的美感、審美能力、空間立體思維能力、創造力等。
一、利用農村的自然景色
在農村各種自然景色隨處可見。金黃色的油菜花、成群的小蝌蚪、掛滿樹梢的水果,使人賞心悅目,而對于身在此景中的農村孩子來說,正是美術創作的一個大好天地:
春天,萬物復蘇,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里,領著孩子去用心觀察,讓他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飛翔。在美書活動中,讓他們將看到的、聽到的用畫筆畫下來。從孩子們的繪畫中我看到“柳樹寶寶長頭發了”“小草開始探出了腦袋”“燕子飛回來了”等等。
夏天,到處充滿了生命力。樹上掛著水果,小麥成熟了。孩子們會用小眼睛去觀察,我們鼓勵孩子用圖畫將它記錄下來。如“毛毛蟲和蝴蝶”、“蒜寶寶的小辮子”、“樹葉變色了”、“菜寶寶長大了”等。
秋天,豐收的季節。領著孩子到田野里,看大片大片金黃的水稻、被風吹亂的稻草、沉甸甸的稻穗,體驗豐收的快樂。孩子到果園區,看那掛滿枝頭的水果。讓他們去采摘,去品嘗,感受勞動的快樂。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畫出一幅幅真實又生動的作品。
冬天,我們帶著孩子尋找冬爺爺,飄著的雪花、結著冰的小河、落滿霜的大地。孩子們畫筆下的冬爺爺也各不相同。
二、利用農村的自然產物
在農村,植物種籽、瓜果常年不斷。這些形態各異的自然物成了孩子們極好的創作材料。例如:利用沙石資源豐富開展活動。如:將各種顏色的小石頭收集起來通過貼畫來裝飾成漂亮的動物、衣服等;將沙子混水后蓋成房子、做成沙雕等;將蘿卜、土豆等裝飾成玩具;用撿來的草梗貼成鳥窩、用樹葉做成裙子、用瓶蓋做成風鈴、用西瓜皮做成雞蛋殼和雨傘等。通過活動,培養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農村的自然產物很多,只要我們去充分的挖掘它、利用它,每一樣都有極好的價值。
三、利用農村的鄉土文化
農村的鄉土文化也是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在農村流傳著許多頗具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民間風俗。如:正月里的耍獅子、舞龍表演、端午節吃粽子等等。這些是孩子們所熟悉而又喜歡的風俗。遠比城市的圣誕節來的親切。于是我鼓勵孩子們把這些帶到我們活動中里來,讓他們玩、做、感受。再用進行繪畫。頓時,一幅幅喜氣而又具有民間特色的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捏小人”“做糖葫蘆”“貼春聯”“做粽子”等。每一幅作品都體現了孩子心中的美好愿望。
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應打破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培養幼兒的個性和創造性的同時,結合本土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導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從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