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華
[摘 要]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文字于一體,從不同的感官刺激學生,能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生動活潑學習氛圍,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各種信息,將一些抽象的、難學的知識,通過圖、文、聲、像等教學信息使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教學內容趣味化,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英語;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只要能激發學習興趣,就能提高教學質量。而恰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方面所做的幾點嘗試,與大家分享。
一、使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和語言運用。”在教學中,恰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它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即便是一首歌曲的演唱,如果事先把歌曲做在課件中,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自己點擊鼠標,自己欣賞,自己演唱,自娛自樂,自己去體驗,去接觸,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強以及文字、聲音、圖像一體化的特殊功能,課前激趣環節得以充分發揮其作用。學生的興趣有了,氣氛就形成了,那么學生開口講英語的興趣自然出現。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強得多。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理解記牢英語單詞
在教學中,學生要學好英語,首先必須記牢單詞。單詞教學搞好了,學課文便容易。于是,我就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教單詞時把單詞放在情景中教單詞,借助畫面來理解、記憶單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小學英語教材四年級的Unit3A部分中,要求辨析he 和she兩個單詞。我是用Flash來處理這個教材的。隨著“咚咚”樂聲的響起,一個男孩跑了上來,然后男孩的圖象漸漸變成了單詞“he”,繼而音樂再度響起,一個女孩飄然而至,當她碰到單詞“he”時,畫面演變成單詞“she”。這樣生動有趣、直觀明了的畫面,不但避免了枯燥的說理,而且又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這兩個單詞的區別。再比如在教學Food這個單元的時候,在課前我把很多高質量、逼真的圖片搜集起來,上課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把這些圖片依次展現給學生,此時他們被五顏六色的“食品” 所吸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注意力也很集中,這種狀態對于學習新知識點是非常有益的。同時,他們也爭取機會來表達自己的喜好,使學生不僅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樂中學,同時對于提高口語表達水平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效果遠比單純朗讀好得多。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高教學質量
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以學到的語言材料。”運用多媒體以一定的情景為切入點,為教學創設良好氛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降低對話難度。我國學生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的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而通過計算機,我們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如在教學對話“Can I help you ?”時,通過計算機設計了幾個情景: ⑴一個學生幫助一位老爺爺過馬路。 ⑵小猴子到小豬的水果店去買香蕉。 ⑶一位外國游客到香格里拉飯店登記住宿。
學生在這些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中邊看邊說,不僅熟悉了“Can I help you ?”而且知道使用這句話的具體環境(什么時候說),它所表達的意思(怎么說),以及其它一些相關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學中,學生既要考慮所處的場合,又要使所表達的內容前后連貫,也就是要把符合環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組織在上下連貫、前后呼應的語篇中。在學習“Can I help you ?”句型時,根據前面設計的情景,我們可以采用對話的形式,使學生自動聯想以前學過的知識,如“Thank you ./Thanks.”和“You are welcome ./My pleasure.”等句型和單詞,并將它們用到現在的情景對話中。這樣,學生不但學習了新知識,還復習了原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知識整合、靈活運用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將基于相同主題的學生現場表演與計算機虛擬環境相結合,讓學生動起來、唱起來,使課堂成為真實的語言交際的“社會性”場所,調動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他們投入自然、自由的語言交際氛圍,使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引入競機機制,創新教學評價
著名的語言學家 Spolsky 說過 “great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lead to better learning (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較好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制作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同時利用小學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在課堂中引進競爭機制,借助熱烈的競爭氣氛刺激小學生的無意注意,感染著學生的情緒,他們爭先恐后,都想為自己或自己所在的小組贏得勝利。他們的無意注意轉換為有意注意,競爭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中,老師設置游戲,讓學生根據所呈現的圖片進行對話配音,比比誰配的速度最快,音準最好,語調得當,讓 CAI 給學生打分,或者給出鼓勵性的評價。在學生學習過 in,on,under 幾個常用方位詞后,我設計一個挖寶藏的游戲,讓學生在說出寶藏藏的方位后,點擊相應的位置,看看誰得到的寶藏最多。游戲是學生的第一大愛好,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說能收到最佳效果。著名的語言學家 Ellis 曾說“Learners motiva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ir achievement(學習者的成果極大地促進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可以通過擴音器進行分角色對話,學生在體驗角色的同時鍛煉了英語思維能力,這比起單一的老師講課要豐富。教師在制作時可以將教學所用到的音、像、文字等材料輸入電腦,并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要求鏈接起來,簡單高效。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恰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通過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達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作為新世紀的小學英語教師,有義務不斷探索,制作出各種新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