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英
小學數學是所有小學學科之中最抽象的一門學科。它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小學數學自身的抽象特性之中。但是,應用了電子白板技術,就可以實現將小學數學由抽象到具體的轉變,從而降低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進而直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成績。而電子白板是目前最為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對于已經制作好的PPT課件、FLASH及各種視頻進行插入調用,也可以把生活中最常用的軟件WORD文檔等進行調入使用。教師還可以在演示調用過程中,隨時利用白板中的一些工具對原有的課件進行不同顏色、不同筆型的標注和講解,可以隨心所欲的在上面寫、畫、劃、圈、點等操作行為,更可以隨時改變背景圖和顏色、對畫面進行放大和縮小等等!如此眾多的功能,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它可以形象生動地將知識感性化,使學生學得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能幫助學生化解重難點,更能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學習氛圍。有助于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還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信息。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興趣,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制造氣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新鮮、新奇的興奮感。他們的思維就時時聚集在教師控制下,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能深入到教學內層,我在教學“時、分、秒”時,事先制作了一個大鐘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顯示的很清楚,點一下運行,時針、分針和秒針同時走動,點一下暫停,可讓學生讀出鐘表上的時間,也可拖動秒針或分針自動轉動,使學生明白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小格,生動形象地使學生對時、分、秒有了深刻的認識。之后敘述一下自己的所見,短短幾分鐘,學生對“時、分、秒”有了一個直觀的影像積累,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有了學習興趣,有了內在需要,通過畫面的引導,學生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上下功夫,必須通過調動各種積極的因素,當然包括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創設學生主動探索情境,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從而突破重難點,變抽象為形象
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用,讓抽象事物變得直觀,數學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聲、動感的特點,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起著重要作用的內容展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的豐富內容,體現重點,突破難點。我教學平行線的畫法時,首先講解平行線的畫法,讓學生拿著直尺與三角板和老師一起,教師示范,學生同時一起畫。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體驗學習的全過程。再讓學生相互討論畫平行線的全過程,學生總結、教師補充。適時提出:除了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用直尺緊靠直角三角板另一條直角邊,直尺不動,前后平移直角三角板來畫平行線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這時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完成。通過討論,他們會發現直尺緊靠三角板的斜邊也能畫出平行線來。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畫平行線原來如通過這些成功的實踐。在復習鞏固的階段,我又利用電子白板,回顧展示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感受到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由于多媒體的引入而變得豐富多彩,教師教學得心應手,學生在輕松環境中,體驗到了學習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效率,有效減輕師生負擔
多媒體教學為什么能提高課堂效率呢?我在教學“等量代換”時,由于等量代換是數學中的一個基本思想方法,是把一個量用與它相等的量去代替,比較抽象,又難于理解,不好表達。因此,我借助多媒體,以動畫的形式,直觀的呈現出“換”的過程。當學生通過操作學具得出“等量可以代換”后的一個練習:1個菠蘿=5個蘋果,1個蘋果=2個橘子,2個菠蘿=?個橘子。學生們得出結論后,通過多媒體演示是如何推導的,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看到等量代換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等量代換思想的理解。整個教學過程我沒有說教,而是把用語言難以表達的、難于理解的過程用直觀的動畫,配合清晰的講解,有效的讓學生思考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提高教學效果。再比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整數的認識》時,有這樣的兩個問題(1)“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高?”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背景圖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中央廣播電視塔高410.5米。(2)“1億位同學手拉手站成一行,會是多長?”為學生提供了中國的地圖及一些資料:北京到新疆的距離約是3200千米。北京到海南的距離約是2400千米。北京到上海的距離約是1600千米。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結論,與這些背景資料進行比較,感受1億。教師利用課件在真實的事物中認識大數,給大數賦予了實實在在的內容,學生以這種感性認識為支點,對1億的感悟和認識有了比較具體,具有依托實體的認識。真實的圖片、真實的數據,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融合,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如果不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沒有電子白板,我們的教與學是多么的繁雜。效果還可能欠佳。
四、多媒體課件與數學學科的融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其實就是學生的數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一起發展的過程。教師把工夫花在課堂外時間,對精選好的教學過程及練習題事先做成課件,規范地、醒目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省去了板書時間,從而加深課堂教學容量,有些內容靠教師板書,不但費時,而且效果不是很好。而把這些做成學生課后練習的內容,勢必加重了學生負擔,導致了學生敷衍行為,所以,我們在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多多拓展數學課外活動,也就提高了教學效益。課堂教學是教學和學習過程發生的重要場所,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獨有的拖動、放大鏡、聚光燈、電子筆、屏幕下移等功能,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同時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學生利用白板的互動,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質量,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數學教學已邁向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