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飛
現在我國倡導采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學中培養復合型的人才。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遵循素質教育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采用多媒體教學更是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一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一、巧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o"這種特殊的心理傾向能使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開闊眼界。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借助多媒體創設出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全部感官,啟動學生智力的原動力,從而使他們產生探求新知識的強烈欲望,滿懷喜悅地去學習。在學生即將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老師根據教學內容,選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創設新奇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探求新知的心理和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年、月、日》這一內容時,屏幕上顯示出色彩鮮艷的太陽、地球、月亮三顆星球運行的規律,即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是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繞地軸自轉一周為一日。生動的動畫形式把學生帶進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來歷,但對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等等產生了疑問,激起求知的興趣和愿望。
由此可見,巧用多媒體誘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和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創設了新奇的情境,就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逐漸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也為形成和培養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這給小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帶來一定的困難,傳統的教學手段,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莫過于一些課本知識遠離學生生活,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牽強附會地講解這些知識點,結果學生還是沒有真正理解,而把現代化教學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而且有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促使學生理解、把握它們的本質屬性,使教學過程在教師講得少、學生思考得多中,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直線的認識》時,采用動畫、閃爍的方法來演示直線的特征。先顯示直線的一段,然后從兩頭慢慢地向兩方延長,借助畫面,引導學生想象得出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沒有端點、不可度量的特征,使其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同學面前,生動、形象、直觀、靈活多變的演示,易于顯示幾何圖形的特征,在幫助學生認識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中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輕松地凸顯重點,突破難點,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省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維的創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維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良好的思維能力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要為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幫助學生破除因循守舊的思想,增加思維的自由度,鼓勵學生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互相討論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由于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多樣的教學形式又常常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發供了有利的條件。當今是一個信息化時代,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動手操作或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作業題,如有一次在學完《千米的認識》后,我就布置學生找一些有關“千米”這~長度單位的資料,結果有學生告訴我,教科書上說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不全面,他在網上查找資料時看到有的汽車每小時可行80千米,還有的車速度更快。在學習《24小時計時法》前,我布置學生觀察在哪兒看過24小時計時法,學生告訴我他通過看電視,了解到中央電電視臺新聞聯播時每晚19:00開始;《大風車》節目是18:00開始,有的甚至將它們列成時間表等等,學生都是通過多種媒體進行了解的,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四、適度運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服務
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教師要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的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以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同樣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長的教師和學生,以不同的角度切人與互動,就可賦予教學與學習不同的生命,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一節課的后半節,學生最容易產生疲勞,少數學生會表現出不安的情緒,如不及時的調控,將會導致教學效率的下降,如果能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再次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使教師語言再生動,描述的再逼真,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仍然不夠深刻,很難達到使學生完全理解。但如果在課前指導學生分組收集有關資料,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絡、電子閱覽室以及其他媒體獲得大量的相關信息,這些信息經過加工整理,再配以生動的解說詞,學生們整個身心都投到所學知識的之中了。
一堂課,若課件中的幻燈片或電教媒體的種類用得過多,時間用得過長,反而會起到負面效應。投影、錄像、錄音、課件的靜物、動物、音樂等紛紛登場,學生眼花繚亂,看起來非常熱鬧,其實反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教學的重點。課后,學生回憶教學內容,腦子里除了多彩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外,實實在在的知識反而印象不深,造成這種教學效果的原因,就是因為媒體運用“過度”。還有在教學幾何知識的過程中,如果教師過分依賴課件的形象直觀的多維展示,樣樣有模型,處處有演示,而忽視了對學生自己動手作圖的能力培養,離開了課件的演示,難以展開自己的想象,長久下去,將不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通過多媒體所傳遞的教學內容的本質遠遠比傳遞這些內容的技術裝備本身更為重要,只有適時適量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才會對教學起到良好的效果。
幾年來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我們正是想通過這種努力,呼喚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為小學數學現代化教育開辟新路,為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