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林 阿茹娜
(1.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2.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偏頭痛(簡稱偏頭痛)是常見的頭痛之一,系由于發作性血管舒縮功能障礙以及某些體液物質暫時改變所引起的疼痛。發作前幻視幻覺、偏盲等腦功能短暫障礙,繼則呈一側性頭痛,為搏動性鉆痛、刺痛或鈍痛。血管性偏頭痛屬蒙醫學“雅瑪病”范疇。蒙醫學認為,本病的發作與楚斯、希拉二者交搏于頭顱致使頭顱部位氣血運行受阻,不能正常運行導致此病。治療多從通絡、活血、清希拉著手,臨床療效確切[1]。根據蒙醫的有關理論,選取了具有益氣活血、清熱止痛的蒙藥治療50例偏頭痛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間收治的50例血希拉性頭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蒙醫放血療法治療組(觀察組)和口服西藥治療組(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0±4.2)歲;病程1~3年,平均(2±1.2)年。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5±5.1)歲;病程1~3.5年,平均(2±1.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患者均符合蒙醫《蒙醫內科學》(統編教材)[2]中“血希拉性頭痛”診斷標準。長期處于銳熱環境或常食銳熱食物,勞累過度史,頭跳痛而烘熱感,身熱面紅,頭痛頭暈,口苦,惡心,脈象粗大而滿滑,尿赤黃而蒸汽,氣味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消炎痛25mg,每日3次口服;維生素B1注射液100mg、維生素B12注射液500Lg,日1次肌注。對伴發病癥對癥治療。
1.3.2 觀察組 采用蒙醫傳統放血療法治療,具體步驟如下。術前準備:分為遠行與近行2種。遠行:放血施治前,熱病未成時,先給予湯藥,促其成熟,分離正血與病血,然后再放血施治。放血后早晨服用瑪奴-10湯3g,中午服用秘訣紅花-13味3g加服伊赫湯3g,晚飯后服用嘎巴拉-3湯3g,治療1療程,1療程為5日。術后護理:讓患者安靜休息,禁用蔥、蒜等食物,防止淋雨、日睡、大汗、飲酒、日曬和參加重體力勞動。
1.4 療效標準 參照《蒙醫診斷療效標準》[3]。治愈:頭痛、頭暈、口苦,惡心等癥狀完全消失恢復正常,3個月之內無復發;顯效:頭痛、頭暈、口苦,惡心等癥狀基本消失,3個月內偶有發作;有效:頭痛、頭暈、口苦,惡心等癥狀減輕,遇銳熱環境,勞累過度時加重;無效:頭痛、頭暈、口苦,惡心等癥狀與治療前無改善或反復發作??傆行蕿橹斡?、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愈8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患者治愈8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病,目前已知多種因素參與了偏頭痛發作時的腦血管的張力調節。研究證實血管平滑肌細胞上有ET受體存在,ET通過受體與靶細胞膜結合,激活鳥苷酸環化酶、磷酸肌醇系統和Ca2+通路,增強細胞漿Ca2+濃度,而影響血管張力,觸發偏頭痛[5]。還有研究認為本病多由神經血管功能不穩定導致腦組織兩側血液灌注不平衡,同時伴有血液黏滯度、血小板凝聚力增加[6]。
偏頭痛屬蒙醫“雅瑪病”范疇,西醫采用麥角胺、止痛劑等治療,但遠期療效不盡如意。蒙醫學認為,本病的發作與楚斯、希拉二者交搏于頭顱致使頭顱部位氣血運行受阻,不能正常運行導致此病。故蒙醫在治療偏頭痛時多從疏通白脈、活血行氣、清希拉著手,采用放血療法結合蒙藥傲必德斯-古日古木13味治療且臨床療效確切。
蒙醫放血療法是采用專制的器械在人體淺靜脈指定的穴位進行放血,可以放出病血(惡血)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蒙醫傳統外治療法。蒙醫認為赫依、協日、巴達干(三根)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三種基本物質基礎。在正常情況下,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處于相對平衡狀態,人體功能得以正常運行。若外因影響三根失去平衡,希拉偏盛,可導致希拉熱性疾病,影響血液正常的生理功能。血希拉性頭痛病是由于三根平衡失調,希拉偏盛,激增而上亢,濁邪上聚至頭部引起的熱性病癥。本文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治療,能緩解頭痛的癥狀,但不能徹底治療本病,遇到銳熱環境或食用銳熱食物又可引起頭痛,治標不治本,長期服用也會引起惡心、嘔吐等一些不良反應。觀察組采用蒙醫放血療法治療,放血療法是一種寒性療法,所以對血希拉引起的頭痛癥有特效。蒙醫認為血是正常希拉賴以生存的場所,也是病變希拉擴散的載體,因此蒙醫放血療法將病血引出體外而達到治療血希拉性的頭痛病[4]。筆者采用蒙醫放血療法治療血希拉性頭痛病,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療效顯著,且具有操作簡便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白青云.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9-30.
[2]策蘇榮扎布.蒙醫內科學(統編教材)[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481.
[3]蒙醫藥標準化編審委員會.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251.
[4]阿日嘎太,阿古拉.蒙醫傳統放血療法作用機理探討[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6,13(3):75-77.
[5]吳曉燕,等.內皮素與偏頭痛[J].醫學綜述,1999,5(8):343.
[6]屠永華,王玉錦.偏頭痛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1999,5(9):4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