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
摘 要 電視新聞的采編方式受到大數據的影響,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手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針對新聞線索,可以對新聞進行準確的預測,結合受眾的行為,分析受眾獲取信息的習慣。結合不同受眾對新聞感知,對受眾進行準確的定位。大數據技術背景下,結合數據分析的方式,可以促進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效率。在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中,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支撐,可以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
關鍵詞 大數據技術;廣播電視新聞采編;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2-0122-02
如今,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受到很大的沖擊,新聞傳播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PC端,借助移動終端和數據終端的方式,實現全天候的新聞信息傳遞,及時的實現數據共享,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如今,新舊媒體共存,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支撐。大數據主要是在各類應用軟件、空間網絡和移動信息設備中,不僅僅包括圖片、文字和視頻信息,也包括人們平時生活中產生的信息。在電視新聞領域中,傳統的新聞信息采集方式已經不能切實滿足人們的需求,借助大數據技術,創新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方式,才能更加高效的傳遞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1 大數據技術的概念和特征
大數據技術主要依托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實現軟件的集成,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從而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是一種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數據分析機制。我國深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數據資源在各個領域都有涉及,大數據在各行各業都有使用,人們對某個行業的信息進行挖掘中就是采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分析,人們可以及時制定決策。大數據技術提升了數據分析的效率,節省了數據整合的成本,有效降低決策片面化發生。人們的生產就是大量的數據傳遞和交互,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整合數據,提升數據的利用價值。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采編業務的流程實現了再造。在傳統的電視新聞生產方式一般是以記者和編輯人員為主體的,新聞記者結合編輯的文稿進行有針對性的采訪工作。如今,人們進入到網絡信息時代,技術使得信息傳播的成本下降,新媒體的采編業務已經打破了壁壘,傳播渠道更加廣闊。集成性的融媒體對新聞生產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打破了傳統的新聞采編形式,形成了一體化的傳播模式。新聞采編組織實現了重組,電視新聞采編組織的形態是以欄目組的形式存在,如今,新媒體與新聞組獨立,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確保新聞生產資源得到自然的流動。
2 大數據技術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優勢
2.1 增強了社會化媒體定制化新聞投送的準確性
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信息的定制化使新聞的投送準確性提升。在新聞傳播中,要結合受眾的特征,為他們推送適合他們的新聞,結合群體的需求,及時分析受眾需求的變化,從而完善新聞的傳播體系,為用戶提供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新聞。大數據技術結合新聞采集機制,對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判斷,還能結合不同的消費群體,對新聞的使用方式進行定位。受眾作為社會上的個體,他們的具體需求會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接收信息的習慣也有很大的差異。要想切實提升電視新聞的采集效果,提升新聞推送的準確性,就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受眾的新聞閱讀趨勢進行分析,發現新聞的小眾群體和個性化群體。結合不同的社交媒體和網站,對受眾的瀏覽痕跡進行分析,及時掌握用戶的需求變化。在大數據背景下,不僅僅要提升新聞投送的精確性,而且廣告和娛樂信息的投送也要結合大眾的喜好。受眾的喜好對電視新聞的采編形式有決定性作用,在大數據技術在,要對受眾的喜好進行詳細統計,分析受眾的價值觀和社會狀態,從而改善采編模式,優化新聞傳播路徑。
2.2 基于全樣本受眾分析的信息數據
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采用全樣本受眾分析,使新聞信息數據更加客觀有效,分析的結果更加精確。與傳統的平面媒體比較而言,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傳播活動是從單向信息傳遞朝著多向信息互動,在信息活動中受眾是中心。在先進的設備支持下,借助大數據的方式,了解受眾的閱讀習慣。受眾的信息傳遞方面會在社交媒體上留下痕跡,這些數據可以全面揭示受眾瀏覽信息的習慣,可以對受眾的需求傾向進行全面了解。
2.3 完善新聞信息關聯性數據分析
在大數據技術應用環節中,關聯性數據分析可以提升新聞的可預測性,推動電視新聞朝著數據化的方向發展,使新聞工作者的電視新聞采編形式得到創新,結合用戶的喜好進行新聞采編。大數據結合相關性數據分析,使數值之間的邏輯關系被量化,了解不同數值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進行百度搜索中,輸入關鍵詞后,就會有相關的關鍵詞同時出現,針對數據化信息可以提前做出決策,這些邏輯關系就是借助不同數據之間的量化關系實現。在各種數據判斷中,電視新聞采編才能更加具有針對性。很多時候獲取的數據是碎片化的,不具有新聞價值,但是通過對其具有邏輯性的事件分析,可以挖掘新聞價值。大數據技術在新聞采編中應用,可以將看似毫無價值的海量數據聯系在一起,從而對新聞事件進行預測。
3 當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存在的問題
3.1 采編工作和新聞制作脫離
我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采編工作和新聞工作不能結合起來,盡管這兩個環節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二者也是相互配合,否則新聞就很難實現時效性。
3.2 采編視角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
在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采編人員不能完全的以客觀的態度去報道新聞事件,導致新聞信息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大打折扣。新聞采編中缺乏科學的理解,導致后期新聞制作的質量很難得到提升。
3.3 采編形式單一
我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中,采編形式僵化,還是不能在傳統落后的采編方式中解放出來,新聞報道形式和制作方式單一,相關的技術比較滯后,在內容表達上缺乏創新,新聞的多元化不能充分體現。采編人員在新聞信息搜集環節中,不能結合大數據分析,導致很多素材不完整,限制了新聞的后期制作,不能充分迎合用戶的需求,不能及時得到受眾的關注。
4 大數據技術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
4.1 建立集中化數據分析體制
如今,傳統媒體受到信息化時代的沖擊,應該結合大數據技術,從而可以有效的整合數據,從數據分析中提升新聞采編的針對性。大數據時代中,新聞采編應該與時代同步,建立靈活的新聞采編體制,才能切實提升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競爭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新聞,對新聞內容進行制作。在大數據分析體系基礎上,結合互聯網和移動設備,采編人員在不同時段和不同平臺中挖掘信息,結合用戶的不同需求,確定新聞主題,結合采編人員的工作經驗,提升信息采用的效率。
4.2 結合數據資源進行挖掘
新聞采編工作要提升數據挖掘的針對性,大數據平臺面向主題,但是其服務的針對性不強,采編人員面對海量的數據很難提升采編效率。所以,在大數據時代,應該在對用戶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提升數據的挖掘深度。廣播電視新聞應該在集群環境下進行數據分析,找出數據的相關性,將不同結構的數據進行整合,按照群體目標和新聞傳播形式等,找出數據之間的聯系,對新聞進行整合,找出有價值的新聞。結合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內容,新聞采編要對受眾進行分類,從而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采用不同的新聞。在大數據信息獲取中,具有很強的指向性,在這種定向性特征中,要切實提升采編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在主題搜索環節中,呈現出新聞價值。采編人員平時要著力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質,強化信息搜索的能力,才能找到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系。
4.3 新聞采編要變革理念
在大數據時代,為了充分借助多元化的新聞傳播形式,新聞采編要不斷變革,結合大數據技術,對新聞采編的模式創新。大數據技術在新聞采編環節中對傳統的新聞采編方式產生很大的沖擊,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下,傳統媒體呈現出局限性。在大數據背景下,新聞采編人員要革新自己的觀念,適應新媒體環境,在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增強數據預測的應用。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在思維上實現突破,打破傳統的采編模式。新聞價值是新聞質量衡量的標準,采編人員要結合新聞本身的內容,結合大數據技術,及時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5 結論
大數據結合了互聯網和各類智能化技術,實現了數據資源的整合,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新聞采編人員應該提升數據分析能力,挖掘數據之間的聯系,使新聞內容更有可看性。
參考文獻
[1]郎大鵬.淺談大數據技術與電視新聞采編的融合發展[J].視聽,2018(2):115-116.
[2]武春華.大數據時代紙媒新聞采編的難點與提升策略[J].科技傳播,2017,9(24):2-3.
[3]馮啟俊.大數據背景下新聞采編理念創新路徑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7(6):79-80.
[4]林小生.淺談大數據時代下新聞采編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新聞傳播,2017(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