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璠珺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在2013年李曉霞獲得世錦賽女單冠軍之后,成了繼鄧亞萍、王楠、張怡寧之后中國歷史上第4位大滿貫得主。但至2009年曾陷入低谷,各大重要賽事接連失利,直至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李曉霞在女單決賽中戰勝丁寧,重新奪回其女乒一姐的寶座。李曉霞能夠從2009年的低谷走上大滿貫,其技戰術的運用必有其優勢所在。本文通過對李曉霞近2年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發球、接發球及相持段的技戰術進行系統研究,得出了得、失分較多的原因,以期為運動員技戰術的發展和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對世界女子乒壇第4位大滿貫得主李曉霞近2年參加的東亞直通賽、科威特公開賽、奧運熱身賽,共3場比賽技戰術使用情況進行系統分析。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利用中國知網等學術相關網站檢索大量相關文獻并整理歸納,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持。
1.2.2 錄像觀察法 觀看李曉霞在2015—2016年期間重要比賽的技術錄像,按照三段統計法將李曉霞的比賽按發球搶攻段、接發球搶攻段和相持段進行得失分的統計,并對所得數據加以整理歸納。
1.2.3 三段指標評估法 本文采用了乒乓球技術研究中最普遍的三段統計法,三段統計法是指運動員在發球搶攻段、接發球搶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來分析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和技術特點。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計算方式如下。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 ÷(總得分+總失分)×100%
此外,本文還對研究對象在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進行了評估,評估標準沿用了小球時代的評分標準,得分率分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個檔次,使用率也分為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個檔次。1.2.4 數據統計法 通過對比賽錄像觀察所得數據,以場為單位用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形式進行整理。利用三段統計技術統計法對張繼科的比賽進行統計,獲得相關數據分析結果。本文全部數據處理工作所采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是Excel 2007。
2.1.1 發搶段 如表1所示,李曉霞與石川佳純的比賽中發搶段的使用率為23%,得分率為68%,雖然使用率不及格,但是得分率卻是優秀。李曉霞在本場比賽中的發球以發側上、側下的中路正手短球為主,配合反手底線急長球,發球直接得分較多。李曉霞的自身優勢是在第3板搶攻上,所以一旦石川佳純接發球出臺或者質量不高,李曉霞能抓住機會搶攻,并且搶攻的質量較高。而石川佳純的接發球較為嚴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李曉霞發搶的使用,從而導致其使用發搶的頻率不高,發搶段的使用率為23%,評估為不及格。
2.1.2 接發段 如表1所示,在接發球階段,李曉霞的得分率為56%,使用率為34%,均達到優秀。從錄像中可以看出,李曉霞的接發球多數以直接劈長為主,這樣可以削弱對手上手搶攻的質量,同時李曉霞也能發揮自身的優勢,防守和反攻能力較強,在對手上手搶攻后仍能占據主動,尤其在反手位的球,能夠快速反撕到對方正手,得分明顯。李曉霞在接發球的上手搶攻上較為主動,所以石川佳純很少發球出臺,這使李曉霞在接發球段的戰術較為明朗,得分率和使用率均達到優秀。
2.1.3 相持段 如表1所示,李曉霞相持段的得分率很高,為69%,評估為優秀。這說明李曉霞在相持段的優勢較為明顯,李曉霞身高臂長,步伐移動能力強,在相持上占有一定優勢,且在相持中的回球質量較高,對對手造成的威脅較大。李曉霞在整場比賽中加強了前3板的質量,多數在前3板解決對手,所以相持段的評估為不及格。
2.2.1 發搶段 從表2可以看出,李曉霞在本場比賽的發搶段的得分率很高,為77%達到優秀,使用率為26%,評估為良好。李曉霞在本場比賽中,發搶段的得分占大部分,木子對反手位的球維護的很好,李曉霞在發搶時如直接打到木子反手位,再形成相持,優勢不明顯。而李曉霞從第2局開始,在第3板的搶攻上選擇先從木子正手位突破,采取調右壓左的打法,得分明顯。李曉霞在發球上選擇多數發到木子的反手位,木子的反手為生膠,搶攻時的旋轉不強,李曉霞可以從這板球突破,反攻形成主動。
2.2.2 接發段 從表2可以看出,在接發球階段,李曉霞的得分率為47%,使用率為30%,均達到良好。從錄像中我們可以看出,木子發球多數會發到李曉霞的反手長球,李曉霞反手或側身拉起后形成相持,李曉霞的接發球上手拉質量不是很高,往往下一板被木子壓制。從第2局開始,李曉霞的長球上手選擇打到木子的中路,木子的第3板的中路回球質量一般,李曉霞抓住機會調動對手,占據主動。李曉霞在接發球短球的處理上,選擇直接劈到木子反手位,木子反手起板的質量不高、旋轉不強,對李曉霞的威脅不大。
2.2.3 相持段 從表2可以看出,在相持段,李曉霞的使用率為43%,得分率為50%,達到了良好。木子為反手生膠選手,主要得分手段為在近臺進攻,速度快。李曉霞為兩面反膠選手,以旋轉、落點的變化為主,所以在相持中,本身從打法上李曉霞就占據一定優勢。李曉霞在相持中以壓住木子反手為主,李曉霞反手的相持旋轉變化較多,落點變化多,目的是壓制住木子反手的優勢,找機會發力進攻。從第2局開始李曉霞改變戰術,開始運用調右壓左的戰術,目的是調動木子,如果木子一直站在反手位打相持,對李曉霞來說得分的優勢不大;如果調動木子,讓其失去速度上的優勢,李曉霞就會占據主動,發揮其自身優勢。
表1 李曉霞對石川佳純比賽中的技戰術使用情況(比賽結果:4:1)
表2 李曉霞對木子比賽中技戰術使用情況(比賽結果:3:1)
表3 李曉霞對丁寧比賽中技戰術使用情況(比賽結果:4:1)
2.3.1 發搶段 從表3中可以看出,李曉霞在本場比賽的發搶段的得分率比較高,為71%,達到優秀。李曉霞在本場比賽中發球直接得4分,發球搶攻直接得10分。這說明李曉霞發球時弧線、落點、旋轉的質量都較高。丁寧在接李曉霞的發球時略為保守,多以控制球為主,尤其是在第3、第4局的比賽。遇上這種情況,李曉霞在發球后第3板的選擇上就顯得更加從容,為自己贏得了不少得分機會。而丁寧為了更好地控制李曉霞的第3板技術,加強了球的落點控制,結果事與愿違,接發球直接丟分也不占少數。但從整體來說,李曉霞發搶段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多是采用先控制再相持的技戰術方法。
2.3.2 接搶段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接發球的使用和得分上,李曉霞都表現得相當出色,得分率高達60%,使用率達26%,均為優秀。通過這5局比賽可以看出,李曉霞在第2板接發球的運用較為出色,合理地運用擺、劈、撇、推等臺內短球技術。在前2局的比賽中,李曉霞在接發球的處理上還是相對保守的,多以穩和控制為主,從第3局開始,李曉霞在接發球上則表現的積極主動,通過挑打、撥、劈長、擺短等不同方法給自己制造搶攻機會,有效地控制住了丁寧,使丁寧反而處于被動。李曉霞在沒有搶攻機會時,大膽劈長,等待丁寧拉起弧圈,由于李曉霞這板劈長質量很高且落點刁鉆,丁寧拉起的質量并不高,這就給李曉霞創造機會防守反攻。
2.3.3 相持段 從表3中可以看出, 在比賽中,雖然李曉霞相持段的使用率為50%,為良好,但是得分率也僅為36%,屬于不及格標準,處于劣勢。通過錄像分析整場比賽,在相持球的實力方面確實稍占下鋒,李曉霞主要是通過在反手相持中突然撕到丁寧正手位得分或者正手位加力進攻變線得分,但在相持中失誤較多。而丁寧則表現得相對主動一點,積極側身,加強正手進攻的使用率。李曉霞在相持中正、反手均失誤11分,并常常處于被動防守狀態,所以造成得分率僅為36%,評估為不及格。
3.1.1 李曉霞發球質量高,發球后直接得分遠遠大于失分。發球搶攻積極主動,第3板搶攻是主要得分手段。
3.1.2 李曉霞接發球不占優勢,上手積極,但失誤較多、質量較差。
3.1.3 相持階段優勢不明顯,正手失誤較多。
3.1.4 李曉霞優勢在前3板以及防守反攻上,不論發球與接發球上手都積極主動,但臺內短球控制差,善于在左右擺速的快速相持中加力得分。
3.2.1 李曉霞應多加強發球方式與旋轉變化,豐富接發球的線路落點,為發揮出其高質量的搶攻優勢做準備,提高接發球與接發球后上手的命中率,無上手機會時加強接發球的控制,等待上手機會。
3.2.2 繼續保持3、4板上手的使用率,提高進攻得分率,相持時注意正手的命中率,減少失誤,提高步伐移動的速度和積極性,抓住機會大膽側身進攻。
3.2.3 在相持階段,李曉霞不占優勢,但是她身高、臂長、力量大,如在相持中加強旋轉和落點的變化,與其先天的優勢相結合,則可以提高得分率。
[1]唐建軍.運動技術發展:視角理論基礎及其論域[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0):146-148.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58-60.
[3]鄧弦.世界優秀男子橫拍進攻型運動員技戰術特點分析[D ].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2.
[4]梁焯輝,邱鐘惠.乒乓球的打法與技術[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8:47-49.
[5]馮維.我國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比賽中技戰術組合運用分析[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6]周毅.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技戰術特點分析[J ].中國體育教練員,2013(1):50-51.
[7]張鍇.中國優秀女子乒乓球運動員發球輪接發球輪技戰術特征的對比分析[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