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鑫,劉志輝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靠人才推動的,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其中相應專業設置是否正確合理、能否健康發展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社會的需求是檢驗高校專業設置正確的與否的唯一標準。由于社會不斷變化發展,這就要求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及時對專業課程及其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相關改革。高校堅持用科學發展的理念對專業進行設置與建設是保障其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河北省普通高等體育專業本科教育科學發展問題。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以“科學發展、體育專業”為關鍵詞,對維普、萬方和知網三大數據庫檢索科學發展觀研究體育專業相關問題的文章,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觀察視角。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內容需要,設計體育院校院長、系主任,體育專業教育任課教師3類問卷,按設有體育教育專業的6所院系發放,具體見表1。
1.2.3 專家訪談法 向河北省內設有體育教育專業的院校院長、系主任進行訪談。
1.2.4 數理統計法 用Excel 2003表格進行百分數、排序等相關數據的統計學處理。
對體育院系院長、系主任的調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河北省高等體育專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現狀、對社會承載力的判斷、招生計劃確定的依據、對目前培養模式的了解及辦學中注重的能力培養的傾向。
2.1.1 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調查指出,6所院系體育專業畢業生應屆簽約率低于50%。這一數據說明,為了保證已有的招生規模,或者開設新專業以增加招生名額,院系負責人在明確學生就業困難且辦學規模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仍然沒有著手改變專業招生現狀。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如果學生人數不足則教師無法開課,無法開課就沒有相關經費,最后導致教師下崗、專業撤銷。因此,讓院系一級辦學單位主動減少招生名額必須找到新的保證教師教學生存的辦法。
2.1.2 體育專業學生能力結構特點 “一專多能還是多能一專”的問題是我們在對體育專業學生能力結構培養過程中的著力點。這一問題也對專業課程設置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由調查數據來看,有83.3%的人選擇了“多能一專”。根據調查結果,本文認為:對于體育專業畢業生,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應掌握更全面的知識技能。對于教師來說應能夠根據所在地方、所在院校及學生的特點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2.1.3 體育專業教育培養模式 多年來,河北省乃至全國,體育專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基本上由專業基礎培養階段、分專項培養階段和社會實踐階段構成的。從培養模式和社會實踐或實習安排調查結果來看,有77.8%領導認為“一二年級專業基礎教育,三四年級專項培養,第7學期社會實踐或實習”的模式較為合適。現階段,用人單位將工作經驗看成選聘用人的首要考慮因素,各高校也高度重視社會實踐環節,但是在相關的時間分配上存在較大分歧。多數領導認為,在第二學年開始,每學期有2個月以上社會實踐比較合理,約占33%。這與傳統實習模式差距較大。這也說明,有1/3的院系領導樂于接受校內校外“兩個課堂”的培養模式,對傳統實習模式有了改革的意愿。
表1 各類問卷回收情況統計表
2.1.4 體育專業學生最應具備的能力 對體育專業學生培養的著力點應放在能力培養方面。在調查中發現,人員、各類場地器材及方法手段是學校體育教學工作、課外活動、課余運動訓練都要涉及的因素。精密的組織工作對人員到位、內容明確、場地器材落實、方法手段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可見,組織能力是取得工作效果的第一步。“指導他人鍛煉的能力和教學、訓練中的示范能力”分別排在第2、第3位。多數領導認為,更為實用的是“指導”“示范”“講解”的能力。同時,“較全面的運動技能比精湛的運動技術更實用”。從教師對學生必備能力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在 “指導他人鍛煉的能力”和“教、訓中的示范能力”都被認為是更為重要的能力。
對專業課教師的調查主要集中在教學依據、教學目的和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備能力判斷3個方面。
2.2.1 教學依據 為了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本研究以“貴校有沒有安排教師到中小學、社會健身場所、社區進行體育需求調查”為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院系并沒有做相關的安排。目前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培養目標是否準確、圍繞培養目標設置的教學內容與實施的培養模式是否有充足的依據。
2.2.2 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決定著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思想,關系到教學中采用什么樣手段完成教學,而教學手段包涵著教學內容和方法,因此,不同的教學手段對形成學生不同的能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技術課教師最注重的是“使學生學會自己所教的技術”,理論課教師最注重“嚴格按教材內容和教學計劃進行教學”。 調查結果顯示,“使學生學會自己所教的技術”是75%的技術課教師最注重的教學指導思想。但是也同時說明技術課教師會側重于教會學生更為具體的運動的技術,使得技術課類似于“專項技術訓練”,而相關理論知識不足。“使學生掌握該項技術的教學步驟和方法和使學生掌握該項技術創新具有同樣健身價值的鍛煉內容”對教師、教練、體育指導員今后的工作更為重要。
2.2.3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必備能力 從對理論課教師的調查結果來看,83.3%的教師最注重的是“嚴格按教材內容和教學計劃進行教學”,而對“根據實踐中的熱點或急需問題隨時組織教學內容和運用課程中的原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2個方面關注度不夠。目前,我們體育理論教學中,這種“實踐性”的缺乏,使我們的學生空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卻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3.1 理論課對學生幫助最大的學習方式根據調查顯示,認為“課題討論”對自己的理論學習最有幫助的占到了75%。被調查學生普遍認為“課堂討論”能夠激發自己學習更多更實用的東西,還能夠引發知識聯想,能夠想清楚自己原來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在“完成作業”這一問題上,他們認為作業是對課堂內容的消化理解和實用訓練,這也是老師將課堂上的內容變成生活或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但是作業效果好壞不一定。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是檢查對相關基本理論掌握程度的過程。
2.3.2 技術課對學生幫助最大的教師能力從調查結果來看(表2),學生認為,教師的講解示范以及糾錯能力非常重要;示范可以讓我們建立直觀表象,進一步理解老師的講解,進而模仿動作;教學步驟讓學生知道將來怎么去教別人。
表2 技術課對學生幫助最大的教師能力n=112
2.3.3 對就業幫助最大的活動內容 從調查結果來看(表3),顯得有些讓人吃驚,“社會實踐或專業(教育)實習”與 “課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分列第1、第2位,兩者差距雖然不大,但足以顯示生活實踐環節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學生認為,實踐活動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在學校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經常需要我們做一些在學校基本不做的工作。
2.3.4 就業方向 根據體育專業就業渠道來看,主要有學校、機關、部隊廠礦。相對于上述單位,極少有體育專業畢業生選擇“社區體育指導”崗位就業。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需求與專業設置的結構性矛盾所導致的。
表3 學生認為對就業幫助最大的培養內容和環節 n=112
3.1.1 河北省6所體育院系領導一致認為體育專業教育辦學規模已超出社會容納程度。近10年河北省在體育專業教育發展問題上,對科學性發展的考慮不夠。
3.1.2 河北省內主要體育院系領導具有良好的辦學理念,但生存壓力使他們難以按其正確的辦學理念辦學,但多數領導已經在積極思考改革措施。
3.1.3 在培養模式上,被調查的院系多數沿用傳統模式,缺乏以社會需求調查為依據的培養模式,必將導致科學發展的動力不足。
3.1.4 體育院系專業課教師教學理念中缺乏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過于側重課程的直接內容,缺少對學生在方法和應用能力方面的培養。
3.1.5 體育專業在校生在理論課學習中,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課題討論,技術課學習中最喜歡的教師是講解能力強的教師,在整個培養過程中,他們認為社會實踐對他們就業幫助最大。
3.1.6 體育專業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方向的選擇集中在學校和行政機關,導致他們就業選擇面窄小的原因在于現實社會雖然存在對體育需求的廣闊空間,但社會分工卻沒有提供明確的工作崗位。
3.2.1 以加強高校群眾性體育工作為途徑,給體育院系專業課教師提供工作空間和明確的工作崗位,以解“保生存”之憂。3.2.2 必須以科學發展為先導考慮專業建設和發展問題,注重社會調查,以社會需求為依據,調整體育專業教育各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培養模式。
3.2.3 依據體育工作的內容是以實際操作為基本方式的特點,應特別在教學和培養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安排社會實踐的學期向提前,延長社會實踐的時間,使體育專業畢業生的知識技能符合社會需求。
3.2.4 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發展理念去開設體育學科新的專業。一方面要依據社會調查的結果;二是要根據本單位的能力,避免一哄而起,重蹈老專業的覆轍。
3.2.5 部門應研究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相關政策,在社區的生活區、廠礦機關、部隊醫院、企事業單位設立“體育指導員”編制,既使社會的隱性需求落實為明確的工作崗位,又使“全民健身”落到實處,從根本上解決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EB/OL ].[2013-07-0 ].http://www.edu.cn/bi_ye_sheng_787/20111122/t20111122_709719.shtml.
[2]陳立新.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社會體育專業創新性健身指導人才的培養[J ].中國成人教育,2010(5):122-123.
[3]匡勇進,張恒波.中國普通高校體育學教育態勢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08(9):94-99.
[4]李德甫,邢新陽,榮晶. 新時期體育教育專業改革二三論[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0): 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