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璐,孫建弟,常成泉
(1.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手足外科,遼寧 大連 116023;2.脊柱外科;3.放療科)
近年來,顯微外科手術技術不斷提高,但斷指再植患者中仍有10%以上因再植失敗而造成殘疾,患者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1]。如何控制失敗因素,提高斷指再植成活率是需要密切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1月對27例34指行斷指再植術,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本組27例34指,男20例,女7例;年齡15~60歲,平均(31.0±1.7)歲。其中拇指8指,示指10指,中指9指,環指6指,小指1指。單指再植23例,多指再植4例。離斷平面:近節8例,中節15例,遠節4例。
首先在顯微鏡下按照清創原則行斷指的清創術,解剖游離出雙側指動脈、靜脈及指神經的斷端并做好標記。先固定骨性結構,然后修整縫合肌腱及肌肉組織,再利用顯微鏡縫合雙側指動脈、靜脈及指神經,最后縫合皮膚,關閉創口。術后給予患者全身及術區的保暖、預防感染、抗凝、解痙及心理疏導等綜合治療方法。
斷指再植的手指為34指,成活31指,壞死3指,斷指再植成活率為91.1%。術后8h內出現靜脈危象7指,4例經抗凝、舒張血管、抗感染、鎮靜等綜合治療成活,3例經手術探查后全部成活。壞死病例中2例2指術后早期不遵醫囑自行離床活動后發生動脈危象,導致再植指壞死;1例1指因吸煙致血管頑固痙攣致血管栓塞指體壞死(圖1-4)。
隨著顯微手術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斷指再植手術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手術。再植指是否成活主要依賴于斷指軟組織損傷情況、手術操作、術后護理、基礎疾病、心理因素等。
術區軟組織損傷情況是斷指再植成功的前提條件,包括斷指的傷因傷情、傷后的保藏處理、缺血時間尤其是熱缺血時間。斷指(肢)離體時間過長,會造成血管內膜脫落、缺血再灌注損傷、氧自由基的產生等。

圖1 再植術前

圖2 再植術后

圖3 再植術前

圖4 再植術后
斷指(肢)再植的血管吻合技術是手指成活的基礎:⑴血管壁的外翻吻合是技術關鍵,血管的內翻吻合很可能造成吻合口栓塞。⑵吻合血管前,將血管調整適當的位置,張力適宜,避免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而導致血栓的形成。⑶針距適當,避免吻合口漏血形成血腫壓迫影響血流的通暢。⑷血管吻合時不主張將血管外膜剝得太多,極易引起血管的痙攣,但斷端部分的外膜應做適當的修剪,否則可能妨礙吻合,容易帶入管腔內形成血栓[2]。
影響斷指再植手術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很多,雖然手術使血液循環再通是成功的根本,但術后仍可由于血管痙攣、栓塞、肢體腫脹、感染等因素導致失敗。因此,手術后的護理和觀察以及處理是非常重要的[4]。術后囑患者嚴格臥床,病室內禁煙,保持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避免疼痛等刺激性因素,每日進行紫外線照射空氣消毒,預防交叉感染,加強患者的營養水平,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全身及局部血運情況。患者術后應嚴格臥床7~10 d,7~10 d后可離床活動。患肢抬高約30°左右,使其略高于心臟水平10~20 cm,加強靜脈的回流,對減輕肢體腫脹有很大的作用。術后患肢制動并保持功能位,指端暴露,表面覆蓋無菌紗布,以方便觀察指體的末梢血運。斷指再植術后絕對禁煙,因為無論吸煙或者被動吸煙,都可能造成外周微小循環的血管痙攣,血流量的大小將是手指能否成活的關鍵。吸煙導致斷指再植的失敗率極高,因此,絕對禁止在病區吸煙及被動吸煙。術后保持病房內的溫度適宜,局部溫度較低時可用電烤燈進行保暖,保證照射與再植指距離40 cm左右。不適當的熱療會燙傷皮膚和表淺靜脈,造成靜脈回流受阻,形成張力性水皰,如組織壓與動脈壓相等時,動脈內會血栓形成,導致供血障礙壞死。嚴重燙傷也會直接損傷動、靜脈。疼痛也是誘發血管痙攣的重要因素之一,術后一般均應給予患者有效鎮痛,但應合理使用鎮痛藥,避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斷指再植為開放傷,應給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限制人員的探視,降低交叉感染的幾率,減少炎癥刺激引起的血管痙攣與變性,給再通的血管一個適宜的環境。在患者創傷及手術后應鼓勵其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因此時機體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促進傷口的愈合,可緩慢從流質過度到半流質。多吃魚、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增強抵抗力,促進骨折愈合,同時應注意補充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進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的發生,禁食辛、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發生血管痙攣。囑患者多飲水,觀察尿液顏色,保證循環的高灌注。術后根據相關血運判定條件,如發現血運障礙,及時通知醫生,術后24~72 h是出現血管危象的危險期,因此應每1~2小時觀察一次,觀察內容包括:患指指體的顏色、皮溫、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指體的腫脹程度、針刺或指端放血實驗情況等,對以上指標應綜合分析并進行正確的判斷。
術前病情嚴重、術中的手術操作、術后護理措施及多種不良因素均能引起血管危象的發生[4-6]。出現血管危象應分析是動脈危象還是靜脈危象[6],可先行保守治療,如3~5 h后仍不能緩解,可選擇手術探查。術后抗凝、舒張血管、抗感染、鎮靜等綜合治療是常用手段[7]。另外微波加高壓氧治療斷指再植術后頑固性動脈痙攣效果良好,微波的熱效應可使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保持循環的灌注。術后若出現頑固性的動脈危象,建議積極行手術探查,術中找出血栓形成段或(和)痙攣的動、靜脈,予加入肝素、利多卡因的生理鹽水稀釋后灌注再行血管吻合,必要時可取淺表靜脈移植修復指動、靜脈。
總之,斷指再植手術技術學習曲線較短,掌握較為容易,但術后管理應采用綜合性思維,積極采取預防及護理措施,全方位考慮,需要細心、耐心、責任心和敏感的視角,有效提升手術的成活率。
[1]朱桂娟.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3):232-233.
[2]張家俊,廖堅文,張振偉,等.僅吻合單根動脈指尖再植的血流動力學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8,24(1):24-26.
[3]陳麗,許燕,秦曉潔.斷肢再植術后的觀察和護理[J].北方醫藥,2013,10(2):157.
[4]歐治平.不縮短指骨的末節斷指再植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45-46.
[5]王曉濤,楊光.不縮短指骨顯微外科手術在末節斷指再植中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0):3080-3081.
[6]范建亭.斷指再植術后動脈痙攣的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2):70-71.
[7]劉聯華,曾偉,鄭倍奮,等.斷指再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