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康夫(日本)
2017年中日韓三國經濟規模之和已經與美國大致相當,2018年則可能超越美國
我們這個在不斷流動變化的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變化之一在于,2017年中日韓三國經濟規模之和已經與美國大致相當,2018年則可能超越美國(毫無疑問,這個變化發生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東亞已經和歐美并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社會秩序形成的一個重要支柱,其引領世界經濟和世界秩序的時代已經開始。
這讓我不由得重新思考亞洲的未來。
在我年輕的時候,人們常常形容東亞經濟是一種“雁型”形態——如同在空中飛行的雁群,飛在最前面的是日本.之后是韓國、新加坡,然后是中國和東南亞各國。
但是,近年來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中國已經從“雁群”當中沖了出來,處于自由飛翔的狀態。
東亞新的發展結構,更加需要日本和中國的合作。
在我擔任日本首相訪問中國的時候.我曾經題詞說:日中關系進入了“共創”時代。換言之,日本和中國在經濟、科學和技術等各個領域,都應該互相認識到彼此的優勢和不足,取長補短,共同努力。
當下,在科學研究、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應對“老齡化社會”方面。中日之間特別應該多多交換意見,彼此提供智慧,再加上韓國,三國之間可以有更多積極的聯系和交流。
過去的十四五年間,日中關系發生了不少波動,兩國領導人的互訪也一度停滯。但在兩國相關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日中關系已經出現了重大改善。上個月在東京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議以及此后李克強總理對日本的正式訪問,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簽署了兩國企業加強合作的備忘錄。可以說中日關系已經再次進入了良好的循環,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當然,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的國民感情還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不過,我看到有統計數據說,對日本的好感度在中國的知識階層中達到了64%。相比一般民眾高出很多,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此外,日本和中國都有超過70%的人認為中日關系在國家所有對外關系當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一個讓人感到樂觀的現象是,中國赴日游客的數量在持續增長。日本訪問中國的人數沒有出現相似的增長趨勢,但這并不是因為中國,而是日本人近年來變得越發“內向”的緣故。
我還注意到,到日本的中國游客以前是喜歡“爆買”,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愿意去日本各地旅行。了解日本的風俗文化。我對此感到非常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