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吾也說
江蘇鎮江人柳詒徵是一位偉大的學術開拓者。
柳詒徵研究并厘清了中國文化史,寫了一部《中國文化史》,見證了中國文化史,也走進了中國文化史。作為開山之作,這部著作至今還引導著讀者在進一步尋找他引用過的原著,以及他未曾引用的材料。柳詒徵突破綱鑒編年體的傳統,從形式上創新,編寫了《歷代史略》系統敘述了從唐虞三代至明末的史事沿革。他還完成了最早的中國商業史專著《中國商業史》、第一部中國教育史著作《中國教育史》。
這些履歷,足能說明柳詒徵是中國近現代史學的開創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
治學者淡泊功名利祿。正因為這樣,柳詒徵才有這么大的成就。他不畏權貴,撰文抨擊清朝末年的官場腐敗,對民國初年軍閥竊權誤國也公開批判。為了純潔一生,他遠離官場這個大染缸,只教書,只著述,致力于中華文化的昌明。其實,柳詒徵可以做官,也有能力做官。1942年,國民政府組建禮樂館,蔣中正第一個想到的人選就是柳詒徵,他令教育部盛請柳詒徵掌管禮樂館,但柳詒徵推辭了。蔣中正認為,他最合適,又責成柳門弟子陳訓慈之兄長陳布雷出面,也無功而返。柳詒徵弄得國民政府沒顏面。
柳詒徵曾游學日本,后在南京高等師范、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貴州大學、中央大學當教授,并長期擔任南京國學圖書館館長。1938年,應邀到位于貴州泰和的浙江大學講學。其時,南京正遭受著日軍的大屠殺。在課堂上柳詒徵義憤填膺痛斥侵略者,誰知突發中風當即就昏倒在講臺。好在搶救及時,柳詒徵醒了過來。離校時,校方給他三百元,以作返程的路費,柳詒徵堅決不收。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他沒在抗日戰爭的前線沖鋒陷陣,但他在后方保存了許多宋元明清的善本書,使文化珍品無一淪落海外,并編印了《國學圖書館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