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昌縣國土資源局 蔣可挺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城市化、工業(yè)化的加快推進,土地作為必不可少的資源要素,其經濟價值也日益提升。重大產業(yè)項目、美麗鄉(xiāng)村等建設引發(fā)了一系列與土地有關的社會矛盾,特別是土地征收補償、失土農民社保、農村違法建設等極易產生各類矛盾糾紛,導致農村涉土信訪履履發(fā)生。
這一類信訪主要集中在反映村干部作風問題和反映違法建設兩個方面,在農村涉土信訪中占據較大比重。
在農村涉土信訪中,村干部作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信訪重點。村干部非法買賣土地、利用職權個人或縱容親友違章建房、征地拆遷中謀取私利等均為信訪反映的主要內容。
雖然近年來隨著三改一拆行動的不斷深入開展,新增違建行為已有顯著下降,但在農村未經批準違法建設行為仍時有發(fā)生。這類信訪反映的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村民違章建廠房,主要是存量違建;二是村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存在違法建設行為;三是村民未批先建或移位建設農房。

信訪室與土地監(jiān)察中隊討論案情
甬金鐵路、杭紹臺高鐵、527國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陸續(xù)開工建設,再加上這幾年新昌正大力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土地需求日益增長。隨著農民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在征地過程中,一些村民對征地補償標準、拆遷安置方式、征地程序等有意見,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了侵犯,希望通過信訪的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如涉及整村搬遷時,針對政府的農房確權,因涉及到補償標準問題,一些村民表示不認可;對于安置方式,有些村民不認可現有的政策,要求按之前的政策進行安置。
鄉(xiāng)村振興計劃的開展使農村的生產生活面貌正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和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使沉寂許久的農村又興起了建房熱潮。一些因結婚等各種原因要求建房的村民,因為建房指標緊缺、建房地塊不符合規(guī)劃等問題得不到解決而無法建房;一些村民響應政府號召想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項目時希望政府在土地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如民宿、設施農用地等項目的用地。

新昌縣國土資源局與街道共同協作調查信訪案件
一些村干部工作方式上不夠民主,行事專斷,征地過程中大搞一言堂,不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在征地補償款的收支問題上也不夠透明公開;一些村干部缺乏依法用地的意識,在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全域旅游等工作時,為趕工程進度,在項目實施時完全不考慮到用地因素,也未處理好相關政策問題,盲目建設項目,造成違法用地,甚至造成占用基本農田建設的現象發(fā)生;一些村干部自身要求不嚴,或利用職權收受好處,在宅基地安排、失土農民社保指標安排等方面予以照顧,或自己違法建房、超面積建房,或私下買賣處置集體土地,侵犯村民權益。
對于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問題,一些信訪人“信訪而不信法”,執(zhí)意通過信訪途徑要求解決,甚至認為越級上訪,找的級別越高,把事情鬧得越大就越能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新昌縣七星街道章某就是如此,其反映事項已經法院裁定由街道執(zhí)行,省信訪局也書面告知其向法院申請司法建議,但其仍堅持土地是國土的事情,頻繁找國土資源局主要領導信訪,并且多次直接到市、省反映問題。
對于屬于政策咨詢的問題,原本信訪人可以電話或直接到相關部門和科室詢問,但有些信訪人認為只有通過信訪才能得到答案,不愿直接進行咨詢。
還有一些信訪人員的訴求并不合理,但不管工作人員如何對其進行政策法規(guī)的解釋,仍舊一意孤行,將信訪當作日常工作一樣進行,嚴重擾亂了政府機關的辦公秩序。
有些農村涉土信訪反映事由不實,只是由于一些村民因個人問題對村干部存有不滿情緒。特別是換屆選舉后,一些村集體內部不團結,出現了不同的派系,他們試圖通過信訪的方式達到讓上級政府撤銷現任村干部職務的目的。往往在換屆選舉前后的涉土信訪件中,關于村干部違法行為的信訪件呈現出大量集中的特點。
村干部的法治意識不強是基層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引起信訪糾紛的重要原因。要注重村干部法治意識的培育,定期組織專家開展法律知識培訓,重點抓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征收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提高村干部依法辦事、依法用地的意識;同時在村干部選舉時,應該讓一些素質高、能力強的村民加入到村干部隊伍中來,提升村干部的整體素質,減少信訪問題的產生。
完善責任清單,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厘清信訪與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的受理范圍,屬于訴訟范圍的,積極引導信訪人員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屬于仲裁、行政復議范圍的,引導群眾到規(guī)定機構反映處理問題;屬于政策咨詢范圍的,引導群眾到相關科室問詢辦理。
同時對于初信初訪問題,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及時幫助解決信訪人員的合理訴求;對于信訪人員不合理不正當的要求,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不能敷衍了事,甚至粗暴對待。
完善長效監(jiān)管機制。通過落實“一鄉(xiāng)一所”和“四個平臺”建設,整合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綜合行政執(zhí)法力量,形成國土資源執(zhí)法監(jiān)管氛圍和執(zhí)法合力,全面構建起國土資源共同監(jiān)管體系,做到“早發(fā)現、早制止、早查處、早調解”,使違法用地在萌芽狀態(tài)就能得到有效處置,有效減少涉土信訪“隱患源”。
建立聯動機制,暢通信息渠道,加強部門間的溝通交流。對于應訴信訪件,聯合人民法院對信訪人進行程序流程上的引導幫助;對于反映村干部涉土違紀問題的,做好紀檢部門國土業(yè)務方面的配合工作;對于可能存在進京赴省信訪意向的信訪人員,配合當地鄉(xiāng)鎮(zhèn)(街道)做好維穩(wěn)安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