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友興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上,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之命運有兩種:一種是有人已經寫了書的;我們這個大會是代表另一種中國之命運,我們也要寫一本書出來”。15年前的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和十一屆省委會提出并通過了對于浙江發展來說甚至整個中國的發展都極其重要的“八八戰略”,再次書寫了浙江乃至中國發展之新篇章。回顧“八八戰略”引領下的浙江發展15年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八八戰略”背后蘊涵著多重意義,其中有兩點值得總結:執政黨的思想觀念與意志、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及其將此轉化成為發展的優勢。
意志的力量,是決定成敗的一種力量。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沒有偉大的意志力,就不可能有雄才大略”。對于個體來說是這樣,對于一個政黨來說,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平常所說的“黨的堅強領導”,其實說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意志與能力。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意志表現為大抱負(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政治使命),表現為大作為(帶領全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的承諾),表現為大擔當(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重要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如此等等。正如,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黨的十六大以后,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率領省委“一班人”,深入調查研究,逐步形成了引領浙江現代化發展的新思路。2003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志代表省委首次提出發揮“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隨后啟動實施“八八戰略”。“八八戰略”的具體內容是:第一,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二,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第三,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第四,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第五,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第六,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第七,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第八,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
15年來,浙江省委始終不渝地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展現出中共浙江省委的堅強意志和轉化為政府施政的高效,使浙江始終走在全國發展的前列,已經出現了多個嶄新局面:“富裕浙江”(經濟發展)、“幸福浙江”(民生建設)、“和諧浙江”(民主法治)、“人文浙江”(文化建設)和“美麗浙江”(生態文明建設)。
浙江的經驗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的鮮明特征,那就是有堅強的意志及其相關聯的執行力。其實,如何將執政黨的主張、觀念、意志轉化成為國家意志,是現代政黨政治的一個普遍現象和必然要求。從與西方國家最近幾十年政黨政治的“亂象”相比較來看,中國各級政府的施政充分地表明了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意志能夠高效地得以執行與落實,反映出中國政治制度與政黨制度的優勢所在。正如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而黨的意志與人民群眾的心聲本質上是統一的,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它符合中國國情,已經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進程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東西南北中,黨領導一切”。黨的領導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優勢,而中國共產黨高超的領導力、高效的決策力和強大的執行力,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能夠最大限度整合全國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黨領導一切,推動領導的一切不斷發展進步,培育推進社會現代化,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推進現代經濟體系,推進民主政治進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政黨的意志是通過發展理念與發展戰略得到體現的。“八八戰略”充分展現出了中共浙江省委的意志與能力。浙江省委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提出了“八八戰略”。而思路與意志又決定了出路。一個區域的戰略思路與戰略意志,對未來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八八戰略”是浙江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思路,是統領浙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指引浙江長遠發展的總戰略、大戰略。“八八戰略”著眼長遠發展,體現了戰略高度、系統思考、全局眼光,是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涵、方式、目的和要求作出的總戰略、總綱領、總要求。中共浙江省委的意志和發展戰略是浙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的根本保證。體現中共浙江省委意志與發展思路的“八八戰略”,鼓勵具有先天市場屬性的民營經濟發展,主動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和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八八戰略”的“第二略”),加快浙江塊狀特色產業發展(“八八戰略”的“第三略”),推進浙江城鄉一體化發展(“八八戰略”的“第四略”),建設綠色浙江、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八八戰略”的“第五、六、七、八略”)等等,為浙江未來的發展規劃了前行的方向。
“八八戰略”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諸多領域,內容豐富、涵蓋全面。簡單地說,“八八戰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的“八”主要指的是浙江發展過程上所擁有的優勢尤其制度優勢,第二個部分的“八”指的是戰略指向,探索和完善相應實施機制,進一步發揮、培育和轉化優勢,推動浙江發展再上新臺階。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八八戰略”提出以來,浙江主動轉變政府職能,多項改革在全國率先推進,形成了較強的體制機制領先之優勢,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尤其企業創新、產業升級營造了良好環境。從圍繞探索扁平化管理體制率先實施擴權強縣改革,到圍繞完善區域金融率先推進地方金融制度創新,再到圍繞社會保障全覆蓋率先完善醫療養老保障,接著到圍繞強化環境保護率先建立生態環境有償使用,爾后到圍繞創新改革推進方式率先建立統籌協調推進改革的工作機制等等,不一而足。
體制機制創新是浙江經驗中的一個大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形成了民營經濟活躍、市場機制靈活、政府管控適度的體制機制優勢。把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的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這是浙江發展能夠走在全國前列的秘訣。
需要指出的是,浙江體制機制優勢之贏得,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浙江始終堅定不移地把改革作為關鍵一招,以政府自身改革為突破口,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加快完善審批、投資、公共財政等體制。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總結道:“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明顯增強。”在這方面,浙江顯然是走在全國的前面。首先是行政服務中心的成立及其運行,接著是“審批標準化”的改革,爾后是“四張清單一張網”,再就是2016年底時任浙江省長的車俊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新理念。現在“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保持自身體制機制優勢的重要舉措,是浙江改革創新的一張新名片,已經被寫進了2018年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
需要探究的問題是,在發展體制機制中存在著不少弊病,其實不只存在于浙江,其他省區同樣存在,甚至比浙江更多或者更為嚴重,那么為什么浙江能夠形成制度上的比較優勢。這涉及到多個因素,當然也可從多維度角度解讀。這里擬從改革歷程中的累積性效應來分析。不少文章也指出了,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水到渠成的創舉。例如,發表于《今日浙江》的文章《浙江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綜述》指出,“浙江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最多跑一次’”。而所謂的“水到渠成”或“浙江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最多跑一次’”,其實都表達了改革具有累積性效應之意思。
累積性效應(cumulative effect)實際上是普遍存在的,中西不少諺語都有所表示,西方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國如《荀子·勸學》中所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累積效應研究,最初始于環境影響評價。累積環境效應強調單一影響活動在短時間內產生的環境影響可能不明顯而被忽視,但多項活動或多次重復活動疊加,在長時間和較大空間范圍內的影響是潛在的和顯著的。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心理學和經濟學較早使用累積效應概念。在經濟學中,著名經濟學家繆爾達爾(GunnarMyrdal)在1957年提出了循環累積因果理論(cumulative causation model)。繆爾達爾等認為,在一個動態的社會過程中,社會經濟各因素之間存在著循環累積的因果關系:某一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另一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這后一因素的變化,反過來又加強了前一個因素的變化,并導致社會經濟過程沿著最初那個因素變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形成累積性的循環發展趨勢。從制度主義尤其社會學制度主義角度來看,制度具有歷史連續性和累積性,當前的實踐是建立在過去基礎之上的,在一個當前實踐下面埋藏著歷史遺留下來的不同層次的價值和理解力。制度主義強調歷史環境和初始制度對制度變遷的制約,注重通過追尋事件發生的歷史軌跡來找出過去對現在的重要影響。在諾斯看來,“制度變遷和技術變遷一樣存在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機制。這種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走上某一條路徑,它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就行政體制而言,行政系統前期確立的結構和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后來的結構與信念。可以這樣說,一旦一種既定形態的行政系統得以存在,它就會對未來行政體制的變革產生影響。
這種累積因果機制同樣存在于中國的改革之中。中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漸進性和累積性,即中國的改革是屬于一種稱之為漸進改革模式,而這種漸進性、累積性是通過一系列政策選擇來實現的。當然,累積性效應決不只是正向的、積極的,其實還存在不少反向的、負面的累積性效應。例如,由于一些改革是繞開核心、深水區而進行的,沿著一條“摸著石頭過河”的路徑走,改革所累積的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不斷爆發,因此成為繼續深化改革所面臨的強大阻力和困難。
15年來,中共浙江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和十四屆省委圍繞“八八戰略”,先后作出了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態省建設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決策部署,作出了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決策部署,作出了扎實推進“兩富”“兩美”浙江建設的決定,提出了高水平譜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決策。
浙江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先發體制機制優勢釋放的創造力和活力。但是,已有的優勢可能會削弱,甚至會失去,并且今后發展進程中一定會碰到新的困難與障礙,因此要對體制機制再創新,為新時代的浙江發展提供體制機制新優勢。事實上,中共浙江省委未雨綢繆,在2013年11月29日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中共浙江省委關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和路線”。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浙江要高水平推進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必須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八八戰略”中蘊含的優勢論,通過進一步發揮體制機制上的比較優勢,加快改革創新,營造優良環境,激發持久的內生活力。這其中,各級政府自身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依然是重心。當前,作為浙江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首要任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全省上下不斷深化和拓展中。在2018年1月2日召開的中共浙江省委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大會上,省委書記車俊強調,“必須緊緊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這個牛鼻子,進一步深化認識、豐富內涵、拓展外延、提升質量。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貫穿到政府依法履職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今年要全面覆蓋行政權力事項”“必須充分發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牽引作用,以此撬動各領域改革,不斷提高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思路和做法體現到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中去,把這項改革的理念和機制運用到社會體制、文化體制改革中去,把這項改革的創舉和模式貫穿到民主法制和黨的建設領域改革中去,以動力變革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扎緊權力的制度籠子”。
總之,要緊緊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這個牛鼻子,要以政府自身改革撬動經濟社會文化的各領域改革,真正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再創制度供給的新優勢,源源不斷地為高水平推進浙江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制度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