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
東古塔戰役是敘利亞政府軍鏟除盤踞在首都大馬士革東郊反政府武裝的一次徹底勝利,于2018年2月18日爆發,同年4月12日結束。此次戰役爆發的背景是怎樣的?戰役進程如何?請看——
東古塔地區位于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郊,距離大馬士革20km,是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亦稱反對派武裝)在大馬士革郊區的重要據點,也是反政府武裝經營多年的堡壘。東古塔地區不僅軍事設施極多,而且還有四通八達的隧道和地道。當地除了“伊斯蘭軍”、“沙姆自由人組織”、“拉赫曼軍團”等反政府武裝外,還有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的“征服陣線”(簡稱HTS)極端組織等。對于家門口的威脅,敘利亞政府軍在俄羅斯的強力支持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將其鏟除。
東古塔的命名由“古塔”而來。“古塔”專指大馬士革東部的一片綠洲,其分為東、西古塔。流經東古塔的巴拉達河將大馬士革與沙漠隔開,造就了其“地上天堂”的美名。如果沒有作為農業區和水源地的古塔區,大馬士革就無法建城。
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前,東古塔有許多名勝景點,加上來往首都方便,不少民眾和達官顯貴在此安家,人口約200萬,儼然是首都的護衛城,也被戲稱為危機爆發時的“首都盾牌”。
2011年3月敘利亞內戰爆發之時,政府軍中的部分遜尼派軍人倒戈并占據東古塔地區,昔日“盾牌”成為扼住首都咽喉的要塞。
2012年3月,反政府武裝發起第一次大馬士革戰役,首都淪陷大半,反政府武裝占領陸軍參謀部,前鋒一度打到距總統府3km處。2013年9月,政府軍收復西古塔,把反政府武裝趕回東古塔地區。
隨后,由于打擊“伊斯蘭國”(ISIS)恐怖組織的需要,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暫時聯手對付恐怖組織,雙方之間的激烈戰斗持續時間較短,更多時候是維持著“打打停停”的零星沖突狀態,以至于形成一種亦敵亦友、相互利用的微妙利益關系。因為大馬士革急需東古塔的水源,東古塔需要大馬士革的電力,政府和反對派一度達成默契,政府控制區向東古塔供電,反對派則向大馬士革供水。
2017年11月14日,當打擊ISIS取得一定戰果后,反對派武裝進攻位于哈拉斯塔以南和以北的政府軍裝甲兵保障基地、警察小區,雙方戰端再起。戰斗僅僅50天,政府軍就有7名少將及準將殞命于此次戰斗。本不打算動手的政府軍不得不與反對派開戰。
于是,東古塔戰役于2018年2月18日拉開序幕。東古塔,這個號稱為“眾多武裝力量的集結地”,一時成為美俄巨頭和各國軍事專家關注的焦點。
為徹底解放東古塔地區,敘利亞政府軍在東古塔地區集結6個師又3個旅共6萬多人的兵力,包括敘利亞共和國衛隊、老虎部隊、第14特戰師以及第4、第9裝甲師等精銳部隊,并有俄軍、伊朗革命衛隊以及伊拉克武裝力量助陣,圍攻東古塔地區的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將如此多的精銳部隊集中于同一戰場,在敘利亞內戰中實屬罕見。
通過集結上述部隊,政府軍在人員和裝備上形成對反對派武裝的高度優勢。而東古塔反對派武裝總數為1.5萬人,重型裝備較少。
2月19日,敘利亞政府軍對東古塔地區發動空襲,造成超過100多名平民喪生。因此,東古塔被聯合國列入敘利亞21個封鎖區之一,也是敘利亞人權最糟糕的地區之一。
2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敦促敘利亞全境停火至少30天的2401號決議。這份決議呼吁有關各方停火,解除對大馬士革東郊東古塔地區等4個區域的圍困,確保運輸通道暢通,以維持對這些區域居民食品和藥品的供應。
對此,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發出怒吼:“只有當政府軍前進的時候,西方才想起來人道主義!”巴沙爾發出怒吼是有原因的,因為正當敘政府軍占據優勢時,一些國家要求引入人道主義救助,以使反對派武裝獲得喘息。
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內戰爆發,至今已跨進第8個年頭。2012年東古塔地區被恐怖組織拉赫曼旅占領,隨后,敘利亞政府軍對東古塔地區進行了長達5年的包圍,但始終未能攻入東古塔地區。
2017年6~9月,敘利亞政府軍對該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損失1700多人、毀壞36輛坦克,盡管采用空襲和地面進攻相結合的方法,但未能奏效。相反,拉赫曼旅的多次炮擊給大馬士革居民帶來重大損失。
針對這種復雜的作戰形勢和作戰環境,敘利亞政府軍重新調整并實施了新的作戰計劃。
2018年2月18日,敘利亞政府軍再次開戰,即在政府軍從多個方向對反政府武裝發動攻勢的同時,敘軍炮兵和俄空軍也對反對派控制區實施不間斷炮擊和空襲,以徹底摧毀其防御工事和前沿陣地。
自3月4日起,敘利亞政府軍的凌厲攻勢取得重大突破。敘政府軍將主要兵力集中在東古塔中部的楔形地帶,于當日一舉攻占東古塔地區超過30%的面積,并在隨后一周的攻勢中逐漸將政府軍的控制面積擴大為60%以上。
3月11日,敘軍的王牌第4裝甲師和老虎部隊進行突擊,攻克了位于東古塔腹地的邁斯拉巴鎮,軍事行動取得重要進展。邁斯拉巴鎮是連接東古塔南北區域的戰略要地,奪取該地后,政府軍幾乎將反政府武裝控制區攔腰切斷,進而可以對反政府武裝的重要據點哈拉斯塔鎮形成火力包圍。
3月22日,困守東古塔3處殘余陣地之一的哈拉斯塔鎮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自由沙姆人運動”及其家屬共計約7500人撤出陣地,逃往反對派控制下的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這意味著東古塔叛軍的控制區只剩下以杜馬鎮為中心的北區,以約巴爾、阿爾賓、扎馬爾卡等4座城鎮為主的南區兩部分,敘利亞政府軍已收復東古塔超過75%的地區。

與此同時,敘利亞政府軍王牌第4裝甲師不斷加大對南區之敵的攻擊力度。敘利亞主官及俄羅斯軍事顧問對把守當地的拉赫曼軍、“伊斯蘭軍”進行分析,認為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南區的拉赫曼軍。于是,3月22日晚問在俄空軍戰機支援下,敘軍攻克位于南區最南端的艾因塔爾瑪小鎮,占領了拉赫曼軍的司令部。
攻占敵方指揮控制中心之后,敘軍工兵立即進入建筑物內搜尋給己方步兵造成極大威脅和傷害的地道(最深達50m),隨后他們在地道內安放炸藥將其摧毀。由于指揮、通信和整個南區地道網的中樞被政府軍破壞,連遭重創的拉赫曼軍被迫與敘利亞政府軍緊急接洽,接受后者提出的暫時停火至3月23日零時的提議,以獲得寶貴的喘息之機。

3月24日,敘軍第4裝甲師突然對西部實施總攻,并且對東古塔武裝聯盟總部進行炮轟,數千武裝分子被敘軍直接轟殺。
3月25日,在俄羅斯方面斡旋下,盤踞在約巴爾、阿爾賓扎、馬爾卡等城鎮的反政府武裝被迫選擇與“自由沙姆人運動”相同的逃命方式。至此,敘利亞政府軍控制了90%的東古塔地區。
3月26日,載有5440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分子及其家屬的車隊,由敘利亞和俄羅斯軍事警察巡邏車護送出政府軍的控制區。
3月28日,西部包圍圈內HTS武裝在俄方的調解下與敘利亞政府軍達成和解協議。敘利亞政府軍的條件是,不允許攜帶重武器前往西北部省份,以防其反戈一擊。于是,HTS武裝分子及其家眷共計約1500人向伊德利卜省撤離。

同日,敘利亞政府軍向盤踞在東古塔地區的最后一支反對派武裝“伊斯蘭軍”下達最后通牒,限定他們3天內撤離,否則兵戎相見。如果4月1日還不撤,敘政府軍將發動最后總攻。迫于軍事與政治壓力,“伊斯蘭軍”與敘政府軍達成協議。根據協議,該組織武裝分子于4月2日前往位于敘利亞與土耳其交界的邊境地區杰拉布盧斯,不愿離開的武裝分子可留在杜馬參與同政府的和解進程。作為交換條件,“伊斯蘭軍”須向政府軍繳出中型和重型武器,釋放被扣押的平民和政府軍士兵,交還遇害者遺體。
4月1日,敘利亞政府軍在武裝分子最后據點杜馬展開軍事行動。4月2日,東古塔地區最后一支反政府武裝“伊斯蘭軍”開始撤離。這意味著,敘政府總體上消除了反政府武裝對首都大馬士革的威脅,也意味著大馬士革與多個省份的交通要道被重新連接。
4月5日,最后殘留在杜馬鎮的叛軍被送到伊德利卜。4月12日,東古塔得到徹底解放,戰役結束。
在東古塔戰役中,敘利亞政府軍打擊反政府武裝的戰術方略主要包括四面包圍“切蛋糕”、步坦協同“破墻門”、擒拿頭目“甕捉鱉”、倚重火力“亮利器”、勸降斡旋“留通道”等。

四面包圍“切蛋糕”
東古塔戰役在剛剛開打時,6萬人的敘利亞政府軍不適應城巷作戰,大有“老虎吃天、下不了嘴”的感覺。6000人的反政府武裝通過地道戰、人體炸彈等方法,將敘利亞政府軍打得措手不及。很快,在俄羅斯軍方的幫助下,敘利亞政府軍調整了戰法,即在對東古塔四面包圍的基礎上,將其切割成塊,分而治之,這種方略也稱為“切蛋糕”戰法。
東古塔就像一個巨大的蛋糕,既然一口吃不下,就把它逐步分割。分割蛋糕的“刀子”就是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兇猛的火力、兵力,俄羅斯的多種戰機在空中劃蛋糕,敘利亞政府軍則利用迫擊炮、坦克、火箭彈在地面分割。
在經過激烈戰斗之后,敘利亞政府軍的第4裝甲師和老虎部隊在東古塔地區中央勝利會師,成功地將東古塔地區一分為二。
敘利亞政府軍的第二步作戰計劃是,在將東古塔地區一分為二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更細致的分割,將這塊“蛋糕”分割為5部分;然后大兵壓境,分而圍之,逐個蠶食,逐個消滅。實踐證明,敘利亞政府軍的這種策略非常實用,達到了預期的作戰效果。
步坦協同“破墻門”
“蛋糕”分割之后怎么“吃”?這個仗怎么打?這類問題再一次困擾著敘利亞政府軍。俄羅斯的軍事顧問們又提出了一個步兵分隊與坦克協同“破墻門”的戰法,即不再貪圖快速占領叛軍陣地,也不再發動大規模裝甲部隊的沖鋒,而是把部隊分成10人左右的小分隊,每個小分隊都有1~2輛坦克協同作戰,相互掩護,共進共退。
在攻擊時,多個10人小組并排攻擊,分頭并進,迂回交叉,逐步蠶食,占領每一個反政府武裝陣地,不讓其有任何反擊和背后包抄的機會。在每個小組的編排上,敘利亞政府軍精心安排,將其裝甲部隊與輕裝特種部隊混合編組,編成可快速掃清街巷敵據點的小型巷戰突擊群,投入到東古塔地區的巷戰之中。
從電視畫面中看到,敘利亞政府軍一旦發現對方在某個地方有密集的火力分布,立即調來俄制M240迫擊炮等重型武器實施轟炸。面對反政府軍的不對稱作戰,政府軍越打越勇,一炮下去,一座樓房就坍塌了,陣地隨之被占領。
隸屬于敘政府軍共和國衛隊的一個分隊與T-72坦克、BMP步兵戰車等裝甲車輛協同,由進攻出發地向一處反對派武裝盤踞的街區發動突擊。在作戰中,敘利亞政府軍步兵分隊在坦克主炮和車載機槍等火力的掩護下,徑直沖入街巷建筑群,并果斷利用此前交戰留下的殘垣斷壁向反對派武裝據守的建筑區縱深穿插。在遭遇障礙物時,敘利亞政府軍利用步兵或“拆墻破門”,或直接引導裝甲火力和空中支援“拆樓”。在步坦協同的有效進攻之下,僅在數分鐘內,這片街區的控制權即落入政府軍之手。
擒拿頭目“甕中捉鱉”

在戰役層面,敘利亞政府軍首先集結優勢兵力和裝備將東古塔地區整體封鎖包圍,隨后利用裝甲機械化部隊掃清東古塔地區外圍的據點,并且不惜代價試探反對派武裝的防御配系。待查明反對派武裝部署的特點后,適時調整作戰部署,不斷向敵方縱深發動火力襲擊,以消耗對方的作戰潛力和士氣。
在戰術層面,政府軍主力部隊不與殘余的反對派武裝戀戰,在空中和裝甲火力支援下迅速向縱深穿插,使得原本試圖憑借街巷抵抗的反政府武裝失去退路和屏障,進而被敘利亞政府軍壓縮在若干互不相連的狹小區域內,迫其陷入“甕中鱉”的態勢。例如,3月24日15時許,反政府武裝拉赫曼軍被切割包圍。隨后,拉赫曼軍大頭目阿卜杜勒·納賽爾·蘇麥爾被敘軍擒獲。
倚重火力“亮利器”
為打贏東古塔地區爭奪戰,敘利亞政府軍將其多支精銳部隊和若干頗具威力的重型武器部署于東古塔地區,決心給反政府武裝以沉重打擊。針對反政府武裝在東古塔地區經營數年的工事、隧道和地道系統以及以城鎮街巷為主的地形特點,敘利亞政府軍倚賴重型火力穩打穩扎。例如,一款被稱為“噴火坦克”的俄制TOS-1重型噴火系統,在東古塔戰斗中成為敘政府軍第4裝甲師和“老虎部隊”等精銳之師的利器之一。這種噴火坦克加裝有大口徑、多管噴火火箭炮,一次齊射可以使1平方公里的敵軍生死茫然,即使他們躲在地道里也難逃被燒烤的下場。
TOS-1重型噴火坦克系統的研發起源于1970年代。當時,蘇軍以現役T-72坦克底盤為基礎,研發出具有強大攻堅和打擊能力的火箭炮型噴火坦克系統,主要用于火力支援、城鎮攻堅作戰以及陣地作戰。
該重型噴火坦克系統質量約42噸,時速可達60km,最大行程約5 50km,射程可達4.5km。TOS-1重型噴火坦克系統發射火箭彈或溫壓彈時,一次齊射即可在7.5s內毀滅一個小規模戰斗群,還可以使周圍相當范圍內的戰斗人員因窒息而失去戰斗力。

勸降斡旋“留通道”
敘政府軍2月中旬開始進攻東古塔地區并分割包圍反對派武裝,逐步奪取了大約九成的區域。但為了減少政府軍以及平民的傷亡,敘俄聯軍也采用了攻心勸降的方法。
在敘利亞政府軍的攻心勸降以及俄羅斯方面的斡旋下,多支反政府武裝與敘政府達成協議,陸續撤離東古塔地區。大部分反政府武裝撤到他們的老巢——伊德利卜省,該省位于敘利亞西北部。
首先與敘利亞政府軍達成協議的是“自由沙姆人運動”反政府武裝,該組織的武裝部隊官兵及其家眷放棄坦克、裝甲車、火炮等重型武器裝備、交出地盤之后,攜帶隨身輕武器和財物,搭乘俄敘聯軍提供的大巴車離開戰區,前往伊德利卜省,為其他反政府武裝提供了可借鑒的退路模式。
當困守在約巴爾、阿爾賓、扎馬爾卡這3座城鎮的反政府武裝只剩下約2000人,另外還有其家眷5000余人之時,俄羅斯談判代表告訴他們:撤離,這是我們惟一支持的解決方案。如果答應,我們歡迎;如果不愿接受,那么我們的空中和地面攻勢將繼續。而負隅頑抗的東古塔武裝分子仍然提出談判條件,甚至揚言要對大馬士革城區下毒手,這讓談判進入僵持階段。隨后,敘俄聯軍談威并舉,不僅將敘利亞政府軍獲得的杜馬鎮武裝分子分布圖展示出來,而且將敘利亞政府軍占領東古塔地區的兵力部署公布出來,甚至將對付東古塔地區反政府武裝的200枚鉆地彈和溫壓彈也展示出來。最終,這3座城鎮的反政府武裝同意從東古塔西部、敘利亞政府軍留出的護送通道撤離。
盤踞東古塔地區杜馬鎮的“伊斯蘭軍”也面臨同樣的被分割包圍局勢,敘利亞政府軍沒有對其斬盡殺絕,反而為其提供了撤到敘利亞北部阿勒頗省杰拉布盧斯市的機會。
雖然政府軍此戰摧枯拉朽,然而東古塔地區武裝派別相當復雜,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幕后主子派遣的軍事顧問組織、軍事專家團隊,甚至還有西方國家的特種作戰部隊。例如,科威特和沙特支持的“伊斯蘭軍”、卡塔爾支持的“沙姆自由人伊斯蘭運動”、土耳其支持的“拉赫曼旅”,以及“基地”組織分支“征服陣線”等。
東古塔戰役,敘利亞政府軍、俄羅斯以及伊朗是最大贏家,美國由于戰略政策模糊,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成為戰敗一方。但此役結束之后,敘利亞局勢不僅沒有緩和的跡象,反而更加混亂,外部力量的博弈走向白熱化,敘利亞國內戰局仍然相當復雜。
一是反政府武裝齊聚伊德利卜省,該省是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大本營。目前,伊德利卜省由所謂敘利亞“溫和反對派”以及“解放敘利亞聯盟”控制,“解放敘利亞聯盟”的前身是極端組織“征服陣線”,其被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加之,從東古塔地區逃往伊德利卜省的反政府武裝有著眾多反對派組織,這個燙手的省份,下一步會怎樣卷土重來,這是敘利亞政府軍的一大隱患。逃往杰拉布盧斯市的“伊斯蘭軍”還會與伊德利卜省的反政府武裝再結成聯盟對抗敘利亞政府軍嗎?這又是敘利亞政府軍的一個大隱患。
二是美國的黑手已伸到敘利亞境內的幼發拉底河油田。敘利亞的亂局與美國有脫離不了的干系。美軍在敘利亞有多個軍事基地,目前又調動近10架中型通用直升機,多次出現在敘利亞幼發拉底河地區的油田附近,其目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是ISIS組織大有死灰復燃之勢。東古塔戰役雖然結束,但是大馬士革人民期待已久的和平并沒有降臨到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目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仍然遭到來自多個方向的榴彈炮、火箭炮的襲擊,造成超過上百名平民傷亡。那么,是哪支武裝力量敢在政府軍屁股后面搗亂呢?根據敘利亞軍方提供的消息,恐怖組織ISIS又要死灰復燃。
2017年底,在俄羅斯的強力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曾經集合精銳部隊,大力圍剿ISIS組織,攻破ISIS武裝所謂的首都拉卡。作為成建制的ISIS恐怖組織已經徹底鏟除,只剩下了一些散兵游勇。但就在敘利亞政府把所有的精銳部隊全部調往東古塔開戰之時,ISIS組織得到了喘息機會,這些ISIS組織的散兵游勇又聚在一起,用武器襲擊大馬士革。
四是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待多久還是個未知數。土耳其與敘利亞境內庫爾德武裝之間的戰斗已經進入尾聲階段。土軍已將庫爾德武裝分子全面趕出阿夫林地區,但土耳其軍隊會輕易離開敘利亞嗎?
五是簽訂“軍事沖突降級區”的俄羅斯、伊朗、土耳其3個擔保國會在敘利亞待多久?
敘利亞“軍事沖突降級區”誕生于2017年5月4日在哈薩克斯坦召開的安全和談會議上,出席此次安全和談會議的俄羅斯、土耳其以及伊朗代表團團長簽署了關于在敘利亞建立“軍事沖突降級區”的備忘錄。
在這次安全和談會議上,俄羅斯提出在敘西北部伊德利卜省、中部霍姆斯省、大馬士革郊區以及敘南部地區分別設立“軍事沖突降級區”,在其周邊劃定安全線、設立檢查站,防止沖突發生。
建立軍事沖突降級區的目的,是俄羅斯防止歐美國家設立軍事禁飛區的一種遏制手段,是制止暴力、改善敘利亞境內的人道主義形勢,并為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創造條件。然而,這3個擔保國會在敘利亞待多久,人們不得而知。
此外,以色列不滿意“軍事沖突降級區”擔保國之一的伊朗在降級區部署武器裝備,這被以色列認為是對其本土的極大威脅;土耳其在阿夫林采取的軍事行動,也被認為是超出了軍事沖突降級區的限制;東古塔雖被攻克,但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一口咬定敘利亞政府軍使用了化學武器;如此等等。
可以預見,未來的敘利亞仍舊難以太平。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