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鋼 編輯/張美思
綜合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等多種因素,加元、澳元、新西蘭元三大商品貨幣的未來走勢或產生一定的分化,同時也需警惕全球性貿易爭端升級對其的影響。
進入2018年,全球經濟延續2017年的集體復蘇勢頭;但與此同時,美聯儲繼續加息進程、美國對外挑起貿易爭端、多地區地緣政治局勢不穩等因素也不斷擾動著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近期美國不斷制造貿易摩擦,成為近期匯市、股市的主要影響因素。澳元、加拿大元、新西蘭元等商品貨幣因自身基本面與貿易因素有較大關系,近期也呈現波動加劇的態勢。
整體而言,美國對外貿易多年保持逆差,但對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則整體保持順差(見附表)。具體而言,加拿大作為美國主要的貿易伙伴,其進出口量占到了美國總進出口量的13.01%,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占美國總進出口量的比重則較低,且美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順差總體大于加拿大。由于貿易戰主要為了控制美國與他國的逆差,因此在商品貨幣三國中,加拿大將很有可能成為美國貿易戰的主要目標。
在這種背景下,結合各自國家的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加元、澳元、新西蘭元三大貨幣的走勢或將出現分化。預計加元將整體走強,澳元、新西蘭元走勢或維持中性前景。
2017年,加拿大經濟增長保持強勢,一、二季度GDP增長率分別為3.7%、4.5%,三、四季度降至1.7%,全年經濟增長率為3%,明顯好于2016年的1.4%。可以說,在發達經濟體中,加拿大的經濟增長幾乎是最快的。加拿大的GDP增長超過一半的貢獻來自家庭消費。就業市場方面,加拿大失業率在2017年年末進一步降至5.8%,為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同時,薪資增長趨于穩定。通脹方面,2017年下半年以來,加拿大CPI持續上漲,目前已超過2.1%,核心通脹為1.8%,為貨幣緊縮墊定了良好的基礎。考慮到當前原油價格仍在延續上漲態勢,預計2018年加拿大將延續2017年的良好增長勢頭,這會為加元繼續上漲奠定基本面基礎。
貨幣政策方面,近兩年,在美聯儲維持漸進加息的背景下,市場對于非美主要經濟體的貨幣緊縮預期不斷增強,再加上加拿大經濟基本面的支持,加拿大央行在發達經濟體中率先收緊了貨幣政策,分別于2017年7月、9月及2018年1月,各加息25個基點,當前利率水平為1.25%。在較強的經濟增長背景下,預計2018年加拿大央行有望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方面,2016年加拿大政府為中產階級減稅,超過900萬加拿大人受益。此外,為應對資本外流、增加本國吸引力,加拿大政府宣布,自2018年1月起將小企業稅率降至10%,并將在2019年進一步降至9%。此項政策旨在提高加拿大企業競爭力和鼓勵小型企業。與此同時,加拿大政府預計,公司所得稅收入的增長將會抵消個人所得稅的減少;而對個人和小企業實施減稅政策,還可進一步刺激投資、消費,從而利好經濟增長。預計寬松財政政策與緊縮貨幣政策的結合,將助推加元升值。
不過,在加拿大經濟強勁增長的同時,隱含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特別是當前愈演愈烈的全球貿易爭端的演進。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末,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就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協議已繼續了七輪談判,4月將在美國進行第八輪談判。從歷史角度來看,加拿大同美國互為盟友關系,加拿大超過70%的出口量銷往美國,美國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NAFTA的重要性對美國和加拿大都不言而喻。NAFTA的談判進程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加速推進,但這或將是各方博弈、妥協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NAFTA協議生效后,加拿大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如果進一步擴大,將可能推升國內通脹率,或將使加拿大央行未來加速貨幣緊縮。

美國對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進出口量(單位:百萬美元)
整體而言,2018年,加拿大國內經濟基本面向好、通脹或將走強,從而支持加拿大央行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新的NAFTA簽訂后,加拿大的貿易逆差可能會擴大,這會抬升通脹,支持貨幣緊縮。預計2018年加拿大央行將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但未來加息對匯率走強的影響可能匯減弱。預計2018年全年加元匯率將維持強勢,美元兌加元有望試探1.20整數關口,整體波動區間預測為1.20—1.32。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2017年澳大利亞經濟的增長較為溫和。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帶動了商品價格上漲,因而也帶動了澳大利亞資源與能源出口收入的增長。澳大利亞GDP增長在2017年上半年筑底,同比增速保持在2%附近;隨著三季度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升高,三、四季度的GDP增速分別為2.9%和2.4%。與此同時,2017年澳大利亞通脹整體維持在2%的下方,較為溫和。就業市場方面,低利率導致失業率降至2013年以來的低位,但薪資增速依然乏力,并抑制了澳大利亞的消費增長。該問題困擾澳聯儲已有很長時間。
貨幣政策方面,自澳聯儲2016年8月將現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5%以來,至今未再采取任何行動,被市場稱之為“無為之治”。澳聯儲之所以按兵不動,一方面由于本國通脹表現溫和,且保持在目標通脹2%—3%的下方,經濟狀況不足以支持澳聯儲在短期內收緊貨幣政策;另一方面,現金利率當前1.5%的水平處于歷史低位,而低利率能夠促使居民增加杠桿購買房產。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澳大利亞住房貸款余額在2012年以前基本穩定在200億澳元左右,但2013年后開始出現顯著增長,目前已升至330億澳元。在居民高杠桿率疊加薪資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貿然收緊貨幣政策將會增加居民負擔,進一步抑制消費,進而限制經濟增長。因此,當前的經濟形勢使得未來澳聯儲在應對通脹壓力時可能會捉襟見肘。預計澳聯儲的 “無為之治”可能會持續至2019年一季度。
綜合來看,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形勢相對溫和,將支持通脹回升至2%的上方;而利率維持歷史低位,則將使澳元作為商品貨幣的吸引力下降。預計短期內澳聯儲難以收緊貨幣政策,而是會更多地使用口頭方式來干預市場。在美國宣布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的影響下,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受到影響。整體看,預計2018年全年澳元匯率將保持中性偏弱態勢,澳元兌美元的預測波動區間為0.72—0.81。
從經濟基本面的角度看,雖然2017年新西蘭的GDP增長整體維持在3%的下方,相較于2016平均近4%的增長有所放緩,但其經濟基本面整體向好。近些年,新西蘭的服務業快速發展,提升了經濟的風險抵御能力。其中,旅游業的貢獻最大。而通脹水平在去年小幅走弱,2017年四季度達到1.6%。房地產市場走強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通脹,但相較于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房地產市場的泡沫較低。新西蘭的失業率在2017年四季度進一步降至4.5%,為2009年以來的低點。整體看,未來旅游業的發展以及貿易和人口的增長,將為新西蘭經濟增長繼續提供支撐。
貨幣政策方面,新西蘭利率與澳大利亞相似,自2016年11月下調利率后,一直維持1.75%的現金利率至今。此外,2018年3月,新西蘭央行公布了新的政策目標協議,在原有低通貨膨脹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充分就業的目標。新的充分就業目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西蘭工黨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意味著低利率可能會維持更久。在通脹不出現明顯壓力的情況下,預計新西蘭央行將會維持低利率的水平至2019年上半年,這也和澳聯儲當前的貨幣政策相似。預計新西蘭元接下來的走勢將整體維持中性,但好于澳元。2018年全年,新西蘭元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區間或在0.68—0.78。
綜上,從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等多角度看,加元、澳元、新西蘭元三大商品貨幣的未來走勢或產生一定分化。當然,全球性的貿易爭端仍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因素。如果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或引發市場風險情緒的重大變化。屆時,商品貨幣的走勢也可能出現較大波動。對此,投資者應保持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