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慶義 丁艷明 編輯/張美思
作者蘇慶義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丁艷明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歷史上美國五次對華發起“301調查”的基本情況
“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由此延伸而來的“301調查”,是冷戰時期誕生的貿易外交工具和單邊主義措施。2017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在特朗普總統的指示下宣布開始對中國開展“301調查”,并且在今年4月4日公布了基于“301調查”建議對華加征25%關稅的1300余種產品的清單,中國隨后公布了同等規模的反制措施。那么,其前景如何?中美的貿易情況將會受到何種影響?對此,歷史經驗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啟示。
歷史上,美國共五次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見附表),分別是20世紀90年代初老布什總統執政時期的兩次、克林頓執政時期的兩次以及2010年奧巴馬執政時期的一次?;仡欉@五次美國對華發起“301調查”的背景及過程,總體來看,第一,美方的訴求主要是希望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擴大開放和取消補貼等;第二,美方在調查后,主要以基于對華制裁的方法迫使中國滿足其訴求,但也有在WTO框架磋商解決的案例;第三,中國并不懼怕來自美國的制裁,每次均會出臺反制措施;第四,雙方最終都能通過磋商和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中國確實也通過這些調查推進了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建設,并在加快與國際法律體系接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的營商投資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極大進展。
從前五次“301調查”時期中美間貿易的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現“301調查”明顯影響到兩國的經貿關系。受制于前兩次數據并不完備,筆者從克林頓執政時期發起調查的1994年開始分析。1994—1996年均處于“301調查”期間。1996年,在連續三年的調查后,中國對美出口和進口增速確實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但筆者認為,這一影響主要是克林頓政府在短時間內接連發起兩起“301調查”所致。相對而言,奧巴馬政府發起調查的2010年,中國對美貿易和中國總體貿易則沒有受到負面影響,反而逆勢上揚(見圖1、圖2)。這可能與企業為了“避險”而提前備貨或出口有關。

圖1 中國對美出口和進口增速(單位:%)

圖2 中國總出口和總進口增速(單位:%)

圖3 本次“301調查”發起后中國對美國進出口貿易和差額情況(單位:億美元)

圖4 本次“301調查”發起后中國進出口貿易累計額及同比增速
此次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是在2017年8月份, 從那時到目前為止的數據也顯示,中美貿易尚未受到重大的負面影響:在2017年的后幾個月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基本保持平穩,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差額也沒有因調查的開展而顯示出明顯的波動;雖然進入2018年以后,兩國間的貿易有所下降,但對照去年同期數據,同比增長基本穩定(見圖3、圖4)。這些表現與歷史上前五次的情況大體相同。
但進入今年4月,特朗普公布了對中國加征25%關稅的1300余種產品的建議清單,中國也公布了同等規模的反制措施,中美貿易緊張程度加劇。雖然目前不能確定這一緊張局勢的升級會對中美貿易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但筆者認為,其前景可能與前五次“301調查”有所不同。
畢竟與前五次的情況相比,當前中美經貿關系的局面更為復雜。一是當前中國已成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國家,經濟實力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欢侵忻蕾Q易差額規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而特朗普政府又特別強調削減貿易逆差;三是中美之間的制裁和反制規模超過歷史上的制裁和反制規模。上述因素導致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態度異常堅決,中國的反制也異常堅決,因此,短期內雙方通過磋商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總體來看,基于歷史判斷,中美雙方仍存在磋商解決的可能,這對于雙方而言都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歷史是向前發展的,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中美經濟政治實力對比發生改變,中美兩個世界大國做出的選擇可能會有所不同。雖然從數據上暫時未發現中美貿易受到此次“301調查”的影響,但如果美國真的落實基于“301調查”對中國的制裁清單,中國的反制措施也最終落地,對中美貿易的長期發展將會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