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畔

很多女性對孕期用藥的注意事項都比較了解,但對經期用藥的注意事項卻了解不多,其實,經期用藥也有很多講究。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醫師陳萍給大家列出了經期用藥的“七個紅燈”。
患有陰道炎的女性一般需要在陰道塞藥或者用洗劑沖洗陰道進行治療。但在經期,宮頸口處于開放狀態,陰道里的積血也給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如果經期再在陰道里直接用藥,陰道里的病原體很容易進入子宮,加重感染。所以經期應該停止使用直接用于陰道的藥物,建議月經結束3——5天后再繼續用藥。
抗凝血藥主要是通過影響凝血過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來阻止凝血過程。陳萍介紹,常見的抗凝血藥有阿司匹林、肝素、香豆素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等,一些患有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經常服用抗凝血藥,但是抗凝血藥會讓凝血功能減弱,增加出血傾向。所以,如果在經期需要服用抗凝血藥,需要提前詢問醫生。
張女士騎車回家時不慎摔倒在地,身體多處挫傷,紅腫疼痛,她回家后立即找出紅花油擦拭挫傷處,第二天傷痛便減輕了不少,于是又連續涂了多次。可正逢經期的張女士發現月經量比以往明顯增多,以往四五天便干凈的月經,這次七八天還淋漓不盡,她只好到醫院就診。醫生說,“肇事者”就是主治跌打損傷的紅花油!紅花油雖然是外用藥,但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強大,經期若連續使用,就會增加出血傾向,使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加。所以,經期活血化瘀藥的使用要謹慎。
激素類藥物分為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這類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并且告訴醫生自己的月經周期、行經時間和月經量等詳細情況,以便醫生做出準確判斷。
經期服用瀉藥如硫酸鎂,下瀉作用很明顯,會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造成月經量增加。
經期服用減肥藥會干擾內分泌,導致月經紊亂。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寒性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經期服用容易導致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