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龍
[關鍵詞] 新高考制度;高中;教學管理模式;研究
在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行的教育環境下,高考制度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首先,對文理科的考核不再進行明確的劃分,這一改變從本質上來說打破了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難的困境,“文理不分家”更有助于學生的均衡、全面發展;其次,突破性地采取“3+3”的考核模式,即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以外,學生還可以自主地從學業水平考試中選擇三門學科計入總成績,這就增強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最后,考試結束后,填報志愿環節不再劃分批次,對于專業的選擇相比較對于學校的選擇來說更加重要,這也就使高考更加人性化,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與職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學校的管理者不僅要認真思考如何改進教學管理模式以適應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同時也要思考如何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實現能力的全面提升。
1.注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育
新高考制度不再劃分文理科,“3+3”的考核模式擴大了學生的選擇面,也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育。高中各學科的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優勢,并根據學生的短處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引導,從而使學生的“強項更強,弱項改善”。注重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將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聯系在一起,這是一種長遠化的教育發展模式。
2.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高中的學科教學要堅持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先教學生做人,再教學生做事”,將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3.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經過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學習,多數高中生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因此,高中階段的學習要避免“死記硬背”“填鴨式”的教學管理模式,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主動學習。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合理地規劃學習時間,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學生在教師的督促和監督下產生厭學心理。
4.強調跨學科教學的重要意義
新高考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是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的:文科和理科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各個學科的學習都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通過語文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物理等科目試題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從而避免因理解問題而導致的失分;學好歷史知識對語文文言文、古詩詞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可以說,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尤其要強調跨學科教學的重要意義,重視學科之間的銜接。
1.學校要明確自身定位,著力發展優勢學科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由于各個高中的發展歷程、師資水平等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學校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著力發展優勢學科,做到“優中取精”。對于一些師資力量較強的學校來說,可以積極推進各學科的全面發展、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對于一些小規模或者是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學校來說,要想全面推進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些學校可以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先發展優勢學科,推動特色辦學,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吸引一批具有獨特愛好和特長的學生,還能為社會輸送一批特殊人才。
2.切實落實“選課走班,分層教學”制度
高中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切實落實“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的制度。所謂“選課走班,分層教學”,就是根據高考“選科入分”的改革趨向,設定一些選修課程,開展分層次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班級。在實行這一制度時,也要堅持一定的原則:首先,要解決好分類問題,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選課;其次,在落實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師資情況,因為所分的層級越多,所需要的教師就越多;最后,要改變目前的分班教學管理模式,所謂的“創新班”“普通班”無非就是快班和慢班的另一種叫法,這種模式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成績的提升都無益處。
3.準確把握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安排
新高考制度突破性地采取“3+3”的考核模式,即除了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以外,學生可以自主自由地從學業水平考試中選擇三門學科計入總成績,這就增強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但這種模式與大學期間的選修課和必修課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這一變革的初衷是要求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優勢學科,因此,學校要準確、科學地把握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安排,避免學生對選修課產生輕視心理。
4.科學安排學習計劃和考試計劃
應試教育體制下,“題海戰術”“月考”“季考”“期中考”和“期末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試,對學生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學校要打破這種低效率的考試模式,要科學地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和考試計劃,讓學生能夠通過考試來發現自己的弱點,以便于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進行復習。
5.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敢于突破,不斷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手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課堂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在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教學中,可以多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媒介,播放一些視頻短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高考制度的背景下,學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師資水平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將教學活動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手段,科學安排學習計劃和考試計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從而達到高考制度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