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臨床研究顯示,人體口腔內一旦缺牙,與之對應的牙齒便會增長,其相鄰牙齒的牢固狀態也會發生改變,時間越長缺牙修復難度越大,甚至失去治療機會。缺牙后應及早做種植牙修復,一口好牙不僅美觀,更能確保全身健康。
牙齒缺失不能拖
許多患者缺牙后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態,非要等到牙痛難忍的時候,才會去醫院就診。其實,缺牙后久拖不治的危害不容小視。年過半百的王先生,口腔內左上第一、第二顆牙齒在5年時間里相繼脫落,與缺牙相鄰的牙齒也逐漸松動。兩顆牙齒的缺失讓王先生每天進食時,不能將食物完全咀嚼便吞下,進而引發了消化不良的健康問題。此時王先生才決定去看牙、治牙。但新問題出現了,5年間缺失牙齒所對應的下牙增高了近2毫米。牙醫告訴王先生: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原本只需要治療兩顆牙,現在需要對周圍牙齒一起治療,治療時間和費用將成倍增加。
種植牙可替代真牙
傳統的烤瓷牙治療方式,需要將缺牙兩側的牙齒磨小作為支撐,這種治療方法會傷及鄰牙。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優先選擇種植牙。種植牙是一項微創手術,切口只有3~4毫米,過程僅需十多分鐘,而且手術中出血少、疼痛輕。
如同生活中建樓要打好地基,才能使建筑穩固長久,種植牙需要先在缺牙區的牙槽骨內植入牙根。這個牙根是純鈦制成的金屬螺釘,材質抗氧化能力強,能夠很好地與口腔骨骼結合。等到鈦合金牙根與牙槽骨長合到一起,結構牢固時,再在種植的牙根上裝上牙冠,一顆種植牙就完成了。種植牙的牙根是具備生物活性的,咬合力很強,不僅可以帶動整個口腔的良性運轉,更能形成咬合反射,作用于整個五官,減緩聽力等器官的衰老,這是活動假牙無法替代的。
由于種植牙需要在牙槽骨上植入人工牙根,后續治療需要等到牙根成活后才能進行,因此治療周期長,一般上頜牙修復需要3個月,下頜牙需要六個月。中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由于身體耐受力比較弱,種植牙時需特別注意,要提前進行口腔體檢篩查,并且牙槽骨密度必須達標才能進行。
種植牙角度是關鍵
有些人缺牙后,簡單地認為再種植一顆就行了,而忽略了造成缺牙的原因。大部分牙齒缺失,是牙齒間的不合理結構,使得牙齒互相傷害造成的。如果不解除這種結構上的不合理關系,一旦種植牙成功后,新牙還會傷害與之對應的老牙。因此種牙前,醫生一定會構建一個新的相互不再傷害的牙齒結構關系。那么,種植新牙的角度就非常關鍵了,不但要保證新牙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不傷及老牙。為了將植牙修復手術的精準性提高到最佳,目前醫院會利用計算機三維圖形圖像技術對患者口腔資料進行處理,建立三維模型,結合牙齒模型實現種植牙的精準植入,確保種植牙使用長久,不產生新的口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