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園
摘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對于學生未來的專業學習及就業具有重要作用。而隨著現代教學改革的實施,進一步優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效果,能夠顯著提升實驗課堂質量,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本文結合當前我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現狀,對實驗課程優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物化學 分子生物學 實驗課程 優化探討
生物化學與與分子生物學是高校生命科學專業的必修課程,而該門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其實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但以往受到我國傳統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對于實驗課程并不重視,實驗設備及儀器都較為陳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實施,對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實驗課程改革與優化也普遍受到重視。這對于提升實驗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課堂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高校對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都規定了具體的學時,但兩門學科設置學時并不相同。一般生物化學學時為60~80學時,分子生物學學時為30~40學時,而且部分高校將該課程設置為非獨立性課程。由于很多高校對兩門課程設置的學時并不相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分子生物學教學時間較少,無法進行實驗課堂學習,生物化學在教學安排時,需要與理論教學內容相適應,驗證性實驗安排太多,而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針對性實驗卻很少,由于學時有限,教師無從安排。另外,成績評定上實驗成績在總成績構成中只占20%,因此很多學生根本不重視實驗課堂,積極性不高,在教學過程中也無法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優化效果分析
(一)優化實驗室硬件設施,提升實驗水準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開設實驗課程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讓學生直觀的了解課堂上的理論內容,加深對該專業的認識,提高實驗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然而要想獲得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首先要更新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很多高校由于以往不重視實驗教學,導致實驗室的設備儀器都比較落后,很多都已經嚴重老化無法繼續使用。對此,高校管理人員應該對這些落后的設備儀器更新換代,提升實驗課堂的可操作性。這對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非常重要。以“蛋白質的定量實驗”這一實驗內容為例,由于實驗過程中需要對可見光進行量化,若光度計比較落后,無法準確量化可見光,無疑將會對試驗結果造成干擾。這樣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反而適得其反,讓學生更加不重視實驗課程的學習。
更新各個實驗室的設備儀器后,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實驗儀器設備的管理,可有專人進行負責管理,比如由于更新換代后移液器數量增多,可采用“責任到人”進行管理,保障每一個學員都有。通過更新設備儀器,嚴格按照實驗標準進行操作,提高實驗水準,加深對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內容的理解。
(二)優化課程設置,提高搭配合理性
通過相關調查了解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實驗課沒有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知道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由此可以發現,以往在課堂上講解的“實驗目的”等知識點并沒有真正引起學員的注意。很多學生對于實驗結果并不重視,往往是實驗結束后直接丟棄。通過對近幾年的實驗教學分析認為這與當前實驗教學安排的不合理也有一定關聯。所以,要優化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實驗課堂,還應該進一步優化實驗課堂的課程設置。可以將相互獨立的、分割的實驗項目逐漸集中為幾個具有一定連續性、邏輯性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比如有高校將實驗課程劃分為了三大部分,分別為蛋白質性質的檢測實驗,蛋白質實驗方法的應用探究和分子克隆相關實驗。通過這樣的分類,把以往繁雜的實驗項目全部進行了歸類,比如在第一部分中具體包括“血清中的蛋白分離與純化”、“蛋白質變性凝固與沉淀反應”、“蛋白質的定量分析”等。通過這樣優化分類,各個實驗項目之間更具連續性,更具合理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高。
(三)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生物化學與電子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專業的基礎性課程,而伴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及時更是實驗課程內容,與時俱進。過于陳舊的實驗內容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對此部分高校結合當前科學技術發展,對相關實驗課程內容進行了改進,如“基因組DNA分離提取”這一實驗中,將以往的“酚氯仿分離法提取”修改為“采用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提取”。通過這樣的改進實驗內容與當前科技水平更加接近,改善了以往酚氯仿提取中采用多種有機試劑,對空氣環境影響較大的缺點。而且,通過這一改進,讓學生真正接觸到了基因組DNA的提取、分子克隆技術等,提起了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學生對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未來要進一步優化實驗課程設置,及時更新實驗設備和儀器,優化課程設置,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于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興趣,加強對其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專業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婷,王慶怡,王磊,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優化效果探討[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6,(03).
[2]李衛芳,王秀海,俞紅云,周叢照.本科生“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成績評定體系的構建[J].生命的化學,2015,(01).
(作者單位: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