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小文
近幾年來,隨著乒乓球運動規則的不斷變化,無機膠的使用,以及乒乓球大小的改變,對運動員的動作技術要求更高,明顯發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技術動作不到位,穩定性差,啟動和制動能力差的情況出現,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有關訓練人員加強了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也有許多研究表明,核心力量的提高是保障技術動作完成的必要條件,好多研究著對核心力量的訓練引用到實際的訓練中來,被廣大教練所重視。所以,本研究從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角度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分析,核心力量訓練對乒乓球運動員提高專項素質訓練的作用,并結合乒乓球運動發展的特點,提出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手段。為以后教練訓練提供參考。
本文以核心力量對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效果相關問題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選取是6名乒乓球運動員,通過問卷和訪談法進行調查并進行數據統計。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據統計法、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對核心力量對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效果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通過研究發展,各界對核心力量的概念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本研究中核心力量是指附著在腰椎、髖部和骨盆聯合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產生的力量,在運動訓練中為保障身體的穩定性和靈敏性,在專項素質訓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乒乓球軀干和上下肢協調配合發力的樞紐。
從解剖學結構上來看,人體的核心肌群大部分是縱向或橫向排列的,而有以少部分則是斜向排列的,如腹外斜肌和腰方肌,核心肌肉這種縱向和橫向的排列是為了更好的使軀干和上下肢產生屈伸運動的能力。而乒乓球運動中擊球的動作順序為腳—膝關節—腿—髖腰—背肩—上臂—前臂—手—球拍,擊球發力每一個過程每個部位都是力量的傳遞,尤其是核心力量對發力產生的影響。為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成績,筆者通過研究附著在股骨個軀干以上的肌肉群來進行分析,身體核心力量的產生和之間的協調配合發力的過程 ( 見圖1) 。在乒乓球運動過程中出現的動作技術不穩定,上下肢發力不協調的情況,髖部扭轉和下肢蹬申動作不明顯,都與“核心力量”深層肌肉力量差,軀干肌肉不協調造成的。

圖1 髂腰肌及恥骨肌
根據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它具有落點變化大,球速快并且旋轉強、控制范圍大、攻防轉換快的特點,擊球的質量主要依賴于身體是移動和技術動作的完成效果。由于乒乓球運動變化的特點,運動員需要在短時間來做出準確的判斷,完成一系列的擊球動作,甚至在失去重心平衡的時候要求高質量的完成擊球動作,這對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要求極高,尤其是上下肢協調配合發力。由此可見,乒乓球運動主要依賴于對運動員上下肢力量,更依賴于脊柱部位其他肌肉群力量的配合,所以本研究通過實驗研究,分析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專項素質訓練效果的影響分析。
選擇廣東省體育訓練中心的6名運動員作為測試對象,測試前3名運動員沒有明顯的肌肉酸疼及其他不適情況。根據實驗原則,運動員在接受正規測試前,沒有熏酒和劇烈運動,基本信息在統計學生沒有明顯差別(P>0.05)。
根據6名運動員的打法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核心力量”肌肉群的訓練方法,在訓練之前對6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的測試,開始訓練內容從逐漸緩慢可控的一維訓練,逐漸提高訓練的速度,訓練過程通過改變運動關節、重力矩、支撐點數等方式,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及難度控制單個動作練習密度為60秒,練習間歇按1∶2。初步計劃以 3 周為一個訓練周期方案期,以每一小周期,每一小周為一小周期,結束時測試一次核心腰腹部力量,觀察其發展情況。

表1 第一周訓練安排

表2 第二周訓練安排
基于對運動員進行的核心力量的測試結果分析,訓練內容涉及“核心區”腰腹部肌肉群前、后、左、右四個方位的訓練,過10項測試內容最后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比較,運動員在進行核心肌肉群力量訓練后對不同身體指標的影響。
整體控制身體扭轉的能力越強,重心就越穩定。而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主要上下肢蹬伸,腰腹扭轉發力才能有效提高完成擊球的質量,所以控制身體扭轉能力對乒乓球運動員非常重要。從表4和圖1可以看出,運動員在測試前后有明顯差別,運動員在經過核心肌肉群力量訓練后,運動員的軀干的控制能力平均從 27.11s 增加到 41.24s,P<0.05,有明顯的提高,可見提高核心力量的訓練對乒乓球運動的訓練有著重要的作用。

表3 第三周訓練安排

表4 整體支撐力控制分析(n=3)

表5 實驗前后靈敏性測試(n=3)
從表5的數據可以看出,測試前后時間明顯的縮短,實驗前21.91s,試驗后為20.01s ,縮短了1.90s ,P<0.05。這說明完成測試所用的時間越短運動員在相對范圍內移動的速度越快,靈敏性能力越強。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就是移動距離短,反應速度快,因為運動員在每個擊球回合中,大部分技術動作都是非穩定的狀態下完成的。需要運動員快動、制動連續高效的完成技術動作,而核心力量是保障技術動作完成的先決條件,核心力量的提高間接的幫助乒乓球運動員有效的控制重心,加快移動的速度和靈敏性。
經核心力量訓練第三周階段的訓練后,“右比值/左比值”與第 二周階段訓練后比較發現,雖均無顯著性差異,但能看出經第三周階段訓練后,各方向上的比值P<0.05,有此表明了乒乓球運動員左、右腿支撐的平衡穩定能力相比前幾個階段均有所提高,因此可說明身體穩定性逐漸在提升。身體穩定性的提高意味著可以進一步提高乒乓球運動員的身體控制能力,從而大大減少了轉體中力的分散,可有效提升速度。
kible 在核心穩定性的競技功能提出,核心穩定性是指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干部位肌肉的穩定狀態,使全身上下力量協調傳遞發揮最佳的一種狀態,這種穩定性的傳遞主要歸結與核心力量肌肉群神經支配下的收縮和伸展所產生的強弱。而眾所周知,乒乓球運動是由腳—膝關節—腿—髖腰—背肩—上臂—前臂—手—球拍是順序,而乒乓球運動需要運動員一直不斷的變換身體姿勢來完成技術動作,如果不能控制身體的穩定 ,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擊球動作的發力的整個過程,進而影響最后擊球的質量。另一方面,核心力量的差不穩定,散軟的身體姿態影響乒乓球運動員在比賽中身體的啟動和制動,核心力量的穩定性提高能更好的幫助乒乓球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
對于乒乓球運動員來說,靈敏性是非常的重要,眾所周知,乒乓球運動項目是速度最快,落點變化多變的一項運動,對運動員的反應要求極高,靈敏素質是指通過迅速的改變身體姿態,轉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這對乒乓球運動攻守轉換有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八字踩點”實驗發現,經過核心力量訓練后運動員核心肌肉群力量明顯的增強,運動員“八字踩點”的速度也明顯成上升趨勢,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核心肌群力量的增強,增強了運動員對身體機能的控制,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技術動作的制動、啟動能夠集中力量,良好的控制上、下肢以及全身的姿態,幫助運動員快速的制動、移動與加速,為運動員連續的完成技術動作提供條件。
綜上所述,在乒乓球運動中提高核心力量是完成技術動作的保障條件,經過實驗分析發現,“核心力量”的訓練對提高乒乓球運動員技術動作的訓練有著重要的作用,增強軀干穩定性、靈敏性、力量傳遞效果、有明顯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乒乓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技術動作的完成和攻防轉換質量,建議乒乓球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中,適當加入“核心力量”的訓練,發展運動員綜合專項素質同步發展的目標。
[1] 張高華.上海體育學院乒乓球運動員核心力量的實驗性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
[2] 黎涌明,陳小平,資微,等.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J].體育科學,2008(4):19-29.
[3] 王衛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1119-1121.
[4] 《運動生物力學》編寫組. 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林華,王潤生.核心力量原理初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