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妞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發生許多的變化,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也使得人們對身體的健康越來越看重。作為主力群體的大學生身體素質卻在逐年下降,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廣泛地關注并亟待解決。當前,在校大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還是會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這些不足之處仍然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一項阻力,使得學生的體育鍛煉經常碰到瓶頸并很難達到最佳效果。因此通過此次對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了解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具體狀況以及在鍛煉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按照現實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與對策,希望能為周口師范學院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及相關體育教學給予某些幫助。
以周口師范學院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選取六個學院,三個文科學院和三個理科學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在六個學院中隨機進行調查。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按照研究背景、內容的需要,詳細查閱了多篇公開發表的有關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利用圖書館、電子媒介及網絡查閱相關研究資料,為本研究提供了較為堅實可靠的資料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制定調查問卷,發放問卷360份,其中大一年級120份、大二年級120份、大三年級120份。對抽樣的學院發放問卷并回收,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生有107人,女生有180人。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歸納、類比、綜合等,最后對數據統計的結果進行邏輯分析。
2.1.1 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情況

表1 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情況

表2 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
在調查學生是否經常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中,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如表1顯示有62個人經常參與課余體育鍛煉,有189人偶爾參加課余體育鍛煉,分別占總體人數的21.6%和65.8%,但是還有36人從不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占總體人數的12.5%,這些數據顯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存在著少數的同學對課余體育鍛煉不是那么有興趣,從不參加課余體育鍛煉,這是一個不太好的現象。
如表2顯示男生和女生對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大都是比較喜歡,不喜歡的很少。對一件事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一件事的成功與否。該結果表明周口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是積極樂觀的,大多數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還是非常充滿熱情與激情的,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2.1.2 課余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

表3 學生課余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排名前8)
表3顯示學生相對較多的選擇了球類項目和不需要很高的競技能力就能參加的項目,學生的鍛煉項目的選擇情況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周口師范學院大學生在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學生對體育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表4數據顯示,男生選擇的項目如籃球和足球都是多人參與的團隊作戰,并且充滿激情與對抗,符合男生好動、爭強好勝、精力旺盛的特征。女生選擇的項目最具代表的是跑步和健美操等有氧運動,由于男女生理基礎的差異,女生沒有像男生一樣的身體素質,大都選擇較為輕松、對抗不激烈和緩的運動項目。跑步較為枯燥無聊,但作為一項簡單又基本的活動能力,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的運動項目,是男生女生共同選擇率較高的運動項目。調查顯示學生的運動選擇具有一致性的傾向,這與大學生當前的心理特點和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有關。
2.1.3 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動機

表4 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動機
表4中顯示男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動機最多的是強身健體,女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動機最多的是減肥或塑造體型、應付體育達標考試。調查顯示男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動機是為了強健體魄,增進健康,還是比較好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男生女生都有減肥或塑造體型的動機,其中女生的要求更為強烈。應付體育達標考試也是女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由于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和男女生體質的差異,體育達標考試對女生來說相對較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參與課余體育鍛煉鍛煉的動機中應付考試占據重要一席。
2.1.4 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及頻率

表5 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

表6 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
表5數據顯示,男生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每周3-5次的較多。女生每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次數較多的為1-2次,一半以上的女生鍛煉頻率集中在每周1-2次要少于男生的次數。有人研究得出:最適合的鍛煉頻率是每周鍛煉3-4次,但是女生的鍛煉頻率多集中在每周1-2次,沒有達到合理的指標,很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在表6顯示的每次鍛煉持續時間中,男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持續時間集中在30-60分鐘,女生則主要集中在30分鐘以下。而每周運動三次以上,每次運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的體育人口標準,女生在鍛煉次數和堅持時間上大多都沒有達到標準,這對促進她們身體健康的作用不太大。男生較女生而言,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次數和堅持時間都相對較多,更接近體育人口標準。
2.1.5 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

表7 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
表7調查發現,周口師范學院大學生在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組織方式的選擇上,表現出較明顯的集中性,與同學或朋友一起成為男生女生共同選擇排名第一的組織形式。此調查結果說明,鍛煉組織方式選擇的這種趨向性,反映了大學生把課余體育鍛煉作為一個同學間相互來往,聯絡感情和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契機。獨自一人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學生不多,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現在很多學生都害怕孤獨,總想找個人一起,缺乏必要的獨立性。當然這種選擇結果與體育運動項目的某些固有特點有關系,如集體項目與個人項目、競爭與協作等。
研究發現,目前,影響周口師范學院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有:沒有合適的鍛煉團體和伙伴、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平時上網耗時多等主要因素,缺少場地器材、課程較多和作業繁重、缺少鍛煉的專業技能、社會工作繁忙、身體虛弱等成為其他要素。

表8 影響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
2.2.1 主觀因素
表8數據顯示,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成為男生女生共同選擇名列第一的影響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之所以選擇這項因素人數多是因為體育項目自身的特點,體育各項功能的實
現都是需要過程的,而且不是只要參加體育活動就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所以很多學生在付出得不到想要的回報便氣餒了。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中學生往往兩個方面容易引起動機的斗爭和波動:一是克服機體疲勞方面,學生在克服疲勞點時往往產生動搖,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疲勞很容易使學生放棄。二是在克服危險動作方面,學生對于難度較大的動作,往往缺乏信心和畏懼受傷,往往不敢或不愿接觸這個項目;還有平時上網耗時多也是一個重要的主觀因素,“低頭族”隨處可見,花在手機和電腦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自然進行鍛煉的時間就少了。
2.2.2 客觀因素
周口師范學院的各種場地設施還是比較完善的,常見的運動項目場地都有,但是存在兩個極端的情形,即一些場地閑置不用,熱門體育項目場地不夠用情況,不得不說這確實是影響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一個重要原因;缺乏鍛煉的專業技能和教師指導,許多學生想鍛煉可是由于體育專業知識的缺乏而磨滅了參與體育鍛煉的許多熱情,大多數學生參與的是在課堂上有過接觸的項目,很難拓展自己的眼界。
3.1.1 態度整體良好
周口師范學院大部分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的態度是贊同積極的,并對課余體育鍛煉抱有很大的熱情。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從來不參加課余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僅限于體育課上。
3.1.2 負荷不夠
身體素質的發展需要在高強度運動后的超量恢復中取得,而周口師范學院學生的鍛煉持續時間和頻率都不高,鍛煉強度不足以引起后續的超量恢復,對各項身體素質的提高效果極微。
3.1.3 項目選擇有局限
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項目的選擇,集中在體育課上接觸過且較易掌握的項目,以球類項目居多。學生對項目的選擇,也間接的說明現在的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烈,在體育運動中自覺規避難度系數較大的項目。
3.1.4 學生參與動機不同
周口師范學院學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動機有著各自的特點,課余體育鍛煉對促進自己身心健康發展、消除壓力、排解壞情緒等有著特殊的作用,這些方面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認識到,并可以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
3.1.5 缺乏獨立自主性和自控力
影響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沒有合適的鍛煉團體和伙伴、平時上網耗時多等幾個方面。
3.2.1 學生自身
雖然影響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自己。要有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知,端正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鍛煉的態度越積極,鍛煉的持續時間和效果越好。同時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體育鍛煉不是短時間的活動,需要長時間的經歷與時間的投入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還要有自制力,體育鍛煉是自己的行為活動,不能只想要依賴他人的監督,要依靠自制力使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終身的習慣。
3.2.2 學校和教師
學校有責任對學生的體育思想進行教育與影響,使“健康第一”的理念牢固扎根與學生的觀念中,大力宣傳體育的力量。要更新觀念切實做好學校體育發展的各項安排,課程的設計要有科學依據并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課外活動的內容要多樣化,不能一成不變,要讓學生從不得不參加體育活動,變為我愛參加體育活動。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改造與利用必須有夠的重視,發揮場地的最大效益。教師在體育教學、輔導、訓練等日常工作中要成為學生參與鍛煉的良好引導者和指導者,幫助學生在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的過程中,真正的了解體育。
3.2.3 社會
要不斷深化體育改革,發展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體系,使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更好地相結合,不要讓應付考試成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唯一目的;在全社會營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以此影響學生的體育思想。
[1] 李培園.2001-2005年普通高校南北方大學生體質狀況的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高校教師碩士學位論文,2006.
[2] 杜曉紅、陳永發、赫忠慧.北京市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9(1):70-72.
[3] 張云華、趙健.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分析及對策[J].濰坊學院學報,2009,9(2):123-127.
[4] 孫立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其體質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80-82.
[5] 朱華.普通高校“90后”大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2):97-100.
[6] 王華倬、劉玫瑾、于秀.我國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89-91.
[7] 王廣明.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心理因素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4(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