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帥
田徑運動作為體育“運動之母”,不僅是競技體育的基礎,也是學校體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手段,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和不斷挑戰。田徑運動作為奧林匹克的基石,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宗旨在田徑運動上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田徑運動項目也是設立獎牌最多,競爭最為激烈的項目,從而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競技項目,同時也是各地舉辦運動會的必設項目。因此,田徑運動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運動水平的標志,是各個國家和地區體育發展的重要項目。
根據研究的方向和需要,對新華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庫等檢索,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一共找到體育訓練的相關文獻1353篇,與中學田徑訓練相關的文獻共214篇。特別地,關于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研究的文獻基本沒有,因此,在針對中學田徑訓練研究的深入程度還不夠。
楊鐵黎、劉海元、陳鈞在《對我國中國訓練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國中學對開展體育訓練的意義與作用認識比較明確;試點中學所開展的運動項目只集中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上,我國的優勢運動項目開展的很少;大部分的學校采用降分的手段來招收體育特長學生;中學開展可與訓練的經費問題、學習與訓練時間的問題、中學運動競賽問題、教練員水平問題等均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1]
以上文獻簡單論述了我國中學田徑訓練的現狀,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層面,全方位的進行分析和研究,這些對指導我國田徑訓練起重要作用,也為本文提供了借鑒和參考。現在對某個地區針對性的研究還比較匱乏,最好的辦法就是因地制宜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情況將對大同和山西的田徑運動的創新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
主要研究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隊,選取的中學主要有:大同實驗中學、大同三中、大同市第七中學、大同五中、北岳中學、大同市第十中學、大同四中、大同二中等十五所中學。
2.2.1 文獻法
通過對大同市新華圖書館、CNKI、萬方數據庫等中國優秀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手段獲取有關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的資料。還查閱了大量最新的運動訓練改革、學校體育等文獻,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來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
2.2.2 問卷調查法
對大同市城區的15所主要中學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體育教師,田徑教練員,中學田徑體隊和大同體校運動員以以及家長。
本調查問卷對隨機抽樣出的大同市城區15所中學進行問卷調查,其中,9所高級中學,6所初級中學,調查對象分別為教練員、訓練員、體育組組長。隨后進行數據統計。

表1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統計一覽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體育組組長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均為100%;教練員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均為100%;運動員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別為96.5%和95%。依據巴比的觀點:“回收率在 50%以上為適當,回收率在 60%以上為好,回收率在 70%以上為非常好”[4]。本次調查問卷的回收率均在80%以上,因此,本課題調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符合社會調查研究的要求。
2.2.3 數理統計法
對收回的所有有效的調查問卷和調查資料進行數理統計,并用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了處理。
3.1.1 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組隊情況
據調查,大同市城區中學中有86.7%的學校有田徑隊,剩余的13.3%的中學沒有田徑隊,但是這些學校通常是為了某項比賽臨時組建的田徑隊,組建后進行短時間訓練,為參加地區比賽或者其他。[5]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大,應試教育的程度逐漸加大,學校領導和老師只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從而忽略了體育田徑的訓練,因而,導致一部分學校沒有正常組建訓練隊。

表2 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組隊情況(n=15)
3.1.2 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項目分布情況

表3 大同市城區中學開展的田徑項目及項目比例表
在本研究中以上項目短跑、跳遠、中長跑難度系數相對較低的田徑項目個數較多,反觀之競走、鐵餅、標槍這類技術含量要求較高,場地要求較高的項目個數較少甚至沒有。
3.2.1 教練員的年齡情況
從表4可以看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教練員的年齡分布情況,其中25歲以下占16%,25歲到45歲占62%,46歲到55歲占20%,55歲以上的沒有。從以上數據來看,大同市城區田徑訓練隊教練員的年齡多分布在25歲到45歲之間,在年齡分配上述是相對合理的。在25歲以下的教練員占了將近20%,這些教練員大多是剛剛大學畢業,剛步入社會,對什么都充滿了信心和熱情,斗志昂揚,此時經驗不足,但是喜歡學習,熱衷研究。

表4 教練員年齡情況(n=50)
3.2.2 教練員的性別結構
從表5來看統計結果顯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教練員中,男女比例不協調,男教練員占76%,女教練員占24%。表明女教練員一經占有一定的比例,女性教練員正逐步走向田徑訓練,充分發揮女教練員的人才魅力與能力,全面展示女教練員的優勢,為大同市城區田徑訓練做出應有的貢獻。

表5 教練員的性別情況統計表
3.2.3 教練員的學歷分析

表6 教練員學歷層次統計表(n=50)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逐步發展,現代競技體育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學教練員的學歷等級和專業知識進修對訓練員的指導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教練員的學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9]從表6中可以得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隊教練員學歷以本科為主,研究生和中專高中占有很少的比例,專科占其中的4%。從中可知,大同市城區的訓練員有著一定背景的專業素養,豐富的專業知識,這無疑促進了大同體育事業的發展,但是,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高學歷占很少的一部分,說明,大同市中學對高學歷人才引進的不夠重視。
3.2.4 教練員的職稱結構

表7 教練員職稱結構情況(n=50)
從表7可以看出教練員擁有中一級和中二級職稱占比最大,少數教練員擁有高級,初級的教練員也較多。通常情況下,從教時間越久職稱越高,從大同從教人員的職稱來看 大同的教練員團隊較為年輕化。教學及帶訓年限補償,因而,大同市中學應該進一步提高教練員的實踐經驗和水平。更好的促進大同市田徑水平的發展。
3.3.1 訓練運動員的組成及性別

表8 初中運動員隊伍的組成情況統計表
從表8來看,其中初一年級占11%,初二年級占16.3%,初三年級占20%。據研究,初三學生年齡大,身體發育程度相對充分,比賽成績也相對好些,因此初三學生占有多數也就不足為怪了。初一年級占11%,有利于培養后備軍。總之,參賽的運動員結構合理,有利于田徑運動的發展。
從表3-13來看,其中高一年級占14.7%,高二年級占 28.4%,高三年級占 9.4%。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高二年紀的比重較大,因為高二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參賽經驗,同時課余時間相對充足,因此,在人數上占比較大。綜合來看,高中運動員組成隊伍的情況還是比較合理的,兼顧了學習參賽經驗,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學校的田徑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表9 高中運動員隊伍的組成情況統計表
3.3.2 訓練運動員的訓練時間
從10表可以看出運動員每周訓練每周3-5次占比最大。從整體來看,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每周安排的訓練次數還是相對科學的,多集中在3-5次。大同城區的教練員對于訓練次數的計劃,是他們具有良好的理論和較高實踐水平的統一。

表10 運動員每周訓練頻率(n=15)
從10表可以看出運動員每周訓練每周3-5次占比最大。從整體來看,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每周安排的訓練次數還是相對科學的,多集中在3-5次。大同城區的教練員對于訓練次數的計劃,是他們具有良好的理論和較高實踐水平的統一。
3.3.3 運動員參加田徑訓練的動機
從表11可以看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學生參與的動機中,80%的學生是為了有利于考學,位于學生參與動機中的首位,愛好和興趣占其中的21.5%,另外發揮田徑才能和為校爭榮譽占18.42%。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員的參與動機是利于考學占比最大,這他們以體育為跳板,即使文化課成績稍差也能考上相對比較好的學校。

表11 運動員參加田徑訓練的動機情況(n=190)
從表11可以看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學生參與的動機中,42.1%的學生是為了有利于考學,位于學生參與動機中的首位,愛好和興趣占其中的21%,另外發揮田徑才能和為校爭榮譽占18.4%。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員的參與動機是利于考學占比最大,這他們以體育為跳板,即使文化課成績稍差也能考上相對比較好的學校。
3.3.4 訓練運動員的比賽情況
從表12的統計數據可以得出,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員每年參加比賽的次數不多,整體上應該提高他們參與比賽的積極性,參加1-2次的占56.84,3次以上的只有24.74%。這說明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在比賽方面存在著弊端,根據進一步的了解,大同市城區每年舉辦的各種類型的運動會僅僅有幾次,因此導致學生參與的機會減少,同時,這也會限制大同市城區各個中學之間的運動交流和發展,限制了大同市城區中學運動水平的提升。參加比賽是對運動訓練效果的最好檢驗,只有在比賽的特定氛圍才能激發運動員創造更為優秀的成績。

表12 運動員每年參加比賽的次數(n=190)
3.4.1 學校領導對中學田徑訓練的重視情況程度

表13 學校領導對中學田徑訓練的重視情況程度
學校領導是學校各項活動的最高指揮者和組織者,因此,學校領導是否重視學校田徑訓練,對中學田徑運動訓練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11]根據表3-19的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學校領導對田徑訓練不重視,非常重視的只占到了13.3%,這種情況不容樂觀。通過數據表明,大同市城區中學領導對田徑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中學認為,在看重升學率的今天,如何抓好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才是辦學的重中之重,因而導致田徑訓練被忽略。
3.4.2 田徑訓練的經費來源情況

表14 田徑訓練經費的來源情況
根據表14可以看出,田徑訓練的經費來源大多來自學校撥款,得到社會企業贊助的僅僅有6.6%,甚至有26.7%的學校沒有訓練經費。從數據可以看出田徑訓練經費來源嚴重不足,這也會制約著中學田徑訓練隊的發展。即會直接導致學生訓練場地和訓練設施的引進不夠完善,又會導致田徑訓練的正常進行。所以田徑訓練的經費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和幫助,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社會企業都應該給予中學田徑訓練上更多的物質資助,更好的為田徑訓練提供環境,為大同市田徑運動的發展添磚加瓦。[12]
3.4.3 家長對子女參加田徑訓練的態度

表15 家長對子女參加田徑訓練的態度情況(n=200)
表15數據顯示59%家長對于子女參加田徑訓練持一般的態度,但6.5%的家長對孩子參加訓練表示非常支持,也有18.5%的家長表示強烈反對。從以上數據看出,大同市城區中學參與田徑訓練的學生家長對孩子參加田徑訓練還是比較支持與尊重的,他們主要是從孩子健康角度出發,使得他們能夠全面發展,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們對體育事業的支持。
4.1.1 大同市城區大部分學校都能正常組建訓練隊,只有一小部分只在有比賽任務的情況下,臨時組建進行突擊訓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升學壓力的增大,應試教育的程度逐漸加大,學校領導和老師只重視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從
而忽略了體育田徑的訓練,因而,導致一部分學校沒有正常組建訓練隊。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同市城區中學在田徑訓練上的認識有很大的提高,體育訓練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4.1.2 學校的期初設施也有待完善,所以有些項目也不能很好地展開。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時間比較合理,基本上都是每周3-5次,只有個別學校的安排還有待考量。總體來說,大同市城區中學田徑訓練項目開展存在嚴重不合理。
4.1.3 田徑訓練經費來源嚴重不足,這也會制約著中學田徑訓練隊的發展。即會直接導致學生訓練場地和訓練設施的引進不夠完善,又會導致田徑訓練的正常進行。大同市城區教練員的性別比率不協調,男教練占大多數女教練的數量和比率較低
4.2.1 可以根據學校的不同情況,有計劃的科學的組織和規劃基礎設施遠景,減少濫用和資源的浪費,不科學的建設學校基礎設施,造成發展滯后等問題;而且應該合理設計學校的體育資源和基礎設施,加強體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在管理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認識到中學階段體育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政策上積極引導學生去進行田徑訓練,在獎懲上制定合理的制度,督促學校的老師和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體育訓練,特別是田徑訓練。學校領導要加強對田徑訓練的重視,地方教育機構在體育建設方面進行多方面重視和鼓勵。
4.2.2 在家長方面,學校加強對家長體育訓練好處的宣傳,積極引導學生家長鼓勵孩子在課余時間更多的參加田徑訓練,并且,同時也能積極學好文化課程。對優秀運動員給予一定的加分特招政策,解除家長和學生的后顧之憂。
4.2.3 轉變思想觀念重視體育的全方面的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加大體育賽事的舉辦規模加強宣傳,增強體育文化,普及田徑運動知識,讓每一名學生了解田徑,加大對學生田徑興趣愛好的培養。
4.2.4 完善多元經費保障體系,拓寬籌資渠道,完善場館建設,加大對器材、訓練比賽經費、獎勵基金等方面資金的投入力度。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廣大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加強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訓練水平,注重獎勵落到實處。
[1] 張沖.信陽市城區中學田徑課余訓練現狀分析與對策[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1,5.
[2] 蓋宏.無錫市高級中學課余田徑運動訓練的調查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2.6.
[3] 周青建.河南省民辦高校數字資源建設情況研究建[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01).
[4] 田楊貴.湘西中學體育校本課程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5,6.
[5] 王朝軍.河南省城市普通中學課余田徑訓練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5.
[6] 賴順溪.中學田徑課余訓練初探[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6.
[7] 王巧玲.中學體育田徑課余訓練的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刊,2009,(36).
[8] 丁玉山.淺析中小學田徑課余訓練的基礎地位[J].中國體育,2001(5):37-38.
[9] 宋廣林.大學生田徑課余訓練的研究與實踐[J].體育學刊,2001.4.
[10] 甄子會,姜濤.哈爾濱市中學課余田徑訓練帶隊教練員的現狀調查[J].高師理科學刊,2005,25(1).
[11] 李立新,徐本力.對上海市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社會化現狀的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5,19(3):29-34
[12] 郝廣山,新鄉市市區初級中學田徑代表隊課余訓練現狀調查與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