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蘭,張 燕,伏春燕,魏祥法,閻佩佩,石天虹,董以雷,劉瑞亭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濟南 250023)
我國商品肉雞生產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皮脂和腹脂沉積過度,因此,降低商品肉雞體脂沉積從而改善肉品質廣受科研工作者的關注。肉雞脂肪代謝的調控途徑有多種,其中通過母體的脂肪酸營養來調控子代的脂肪代謝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共軛亞油酸(CLA)是一種新型的體脂調節劑,具有抑制機體脂肪沉積的生物學活性,但是其價格昂貴,直接用于商品肉雞會增加成本,很難推廣應用,為此,設想將共軛亞油酸應用于肉種雞飼糧,將其沉積在種蛋中進而調控商品蛋的脂肪代謝。但是前期研究發現,含有共軛亞油酸的種蛋孵化率極低,高CLA含量的種蛋孵化率甚至為零。Aydin 等[1-2]研究表明,種雞和種鵪鶉飼糧中添加CLA,受精蛋的孵化能力完全喪失,這些研究似乎預示著通過母體共軛亞油酸調控子代脂肪代謝成為不可能,成為開展母源性CLA研究的瓶頸。該研究的目的是在孵化率極低的種雞CLA飼糧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油以調控CLA種蛋中的脂肪酸構成,從而得出使其孵化率較好恢復的大豆油添加量,明確使CLA種蛋孵化能力喪失和恢復的蛋黃脂肪酸組成的差異,解決母源性CLA調控商品肉雞脂肪代謝研究的瓶頸問題,為下一步研究提供前體條件。
1.1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1.1.1試驗動物與分組。36周齡健康肉種母雞600只,種公雞72只,分為6個組,每組設4個重復,每重復28只,其中母雞25只,公雞3只。
1.1.2試驗材料。共軛亞油酸(CLA)油,購自蓬萊市海洋生物有限公司,CLA含量80%(CLA-80);福臨門大豆油,購自當地超市,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
1.1.3試驗設計。第1組為對照組,飼喂普通日糧;第2~6組為試驗組,飼喂0.5%CLA日糧,試驗各組大豆油添加量分別為0%、2%、4%、6%、8%。
1.1.4試驗飼糧。試驗雞日糧營養標準采用NY/33—2004。1~6組營養水平一致,試驗飼糧配方見表1。其營養成分含量如下:粗蛋白16.5%、代謝能11 MJ/kg、蛋氨酸0.32%、蛋+胱0.61%、鈣3.5%、有效磷0.42%。

表1 試驗飼糧配方
1.2飼養管理試驗雞采用本交籠公母混養,自然交配。人工喂料,自由飲水,每天光照16 h,光照強度20 lx,舍內溫度22~32 ℃。
1.3種蛋的收集與儲存試驗開始14 d后,收集擬孵化的種蛋,連續收集5 d。將每天收集的種蛋放在密閉容器中用高錳酸鉀熏蒸消毒30 min,取出放入溫度為15 ℃、相對濕度為75%的儲藏室內。
1.4種蛋的選擇與孵化管理每重復組選擇75枚形狀正常、大小均勻、蛋殼干凈光滑、質量為52~56 g的種蛋進行孵化。孵化溫度:1~7 d 38.4 ℃,7~19 d 37.8 ℃,19~21 d 37.3 ℃;孵化濕度:65%~70%;孵化器換氣:孵化1~2 d把進、出氣孔關上或開一個小口,使機內的溫度上升快并保持平穩;3~7 d每天換氣2次,每次3 h;7 d以后打開進出氣孔,連續換氣;翻蛋:每晝夜翻蛋4次,每6 h 1次,翻蛋角度為90°;照蛋:分別在7、11、17 d時各照蛋1次,挑出無精蛋和死胚;落盤:18 d,將蛋平碼在出雛盤上。
1.5檢測指標與方法
1.5.1種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孵出數/受精蛋數×100%。
1.5.2蛋黃脂肪酸含量。將蛋黃冷凍干燥成蛋黃粉,按照GB 5009.168—2016的方法進行測定。
1.5.3種蛋蛋品質。每重復收集同一天的種蛋20枚進行蛋品質測定。蛋重、蛋白高度、蛋黃顏色和哈氏單位用EMT-5200型多功能蛋品質量測量儀測定,蛋殼強度用KQ-1A型TENOVO蛋殼強度測定儀測定。
1.5.4種蛋抗氧化指標。總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采用武漢基因美試劑盒ELISA法測定。
1.6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單因子方差分析,用LSD做平均數間的兩兩比較,檢驗顯著性水平0.05,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1不同肉種雞飼糧對受精蛋孵化率的影響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肉種雞飼糧添加0.5% CLA油,受精蛋孵化率僅為6.9%,遠遠低于添加0.5%的大豆油組;肉種雞CLA飼糧中補充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受精蛋孵化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添加2%大豆油時,孵化率恢復為56.7%;添加4%大豆油時,受精蛋孵化率達86.2%;大豆油的添加量為6%和8%時,受精蛋孵化率又逐漸降低。由此可以得出:肉種雞日糧添加0.5%CLA不利于種蛋的孵化,但是,同時補充適量的大豆油可以提高種蛋的孵化率,補充量以4%~5%為宜。

表2 孵化結果
2.2不同肉種雞飼糧對種蛋蛋黃脂肪酸組成的影響由表3可知,各組蛋黃中的己酸、正癸酸、月桂酸的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所測的其他脂肪酸含量差異均顯著(P<0.05),具體如下:2組(純CLA飼糧組)的飽和脂肪酸C14∶0、C16∶0、C18∶0、C20∶0、C22∶0、C24∶0含量顯著大于1組(純大豆油組)(P<0.05),單不飽和脂肪酸C14∶1、C16∶1、C18∶1、C20∶1含量顯著低于1組(P<0.05),多不飽和脂肪酸C18∶2n6c、C18∶3n3、C20∶3n6、C20∶3n3、C20∶5n3、C22∶6n3含量與1組差異不顯著(P>0.05),而C20∶4n6含量顯著低于1組,CLA-c9t11、CLA-t10c12含量顯著大于1組(P<0.05);3、4、5、6組(添加CLA+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的上述飽和脂肪酸含量低于2組,且隨著大豆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單不飽和脂肪含量變化規律不明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逐漸增加。該結果表明,肉種雞飼糧添加不同油脂能改變種蛋蛋黃的脂肪酸構成。
2.3不同肉種雞飼糧對種蛋蛋品質的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各組的蛋重、蛋殼強度、蛋殼厚度、蛋白高度差異不顯著(P>0.05)。此結果表明,在該研究條件下(同一營養水平不同配方)的肉種雞飼糧對種蛋蛋品質沒有影響。

表3 蛋黃脂肪酸
注:同列數據后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表4 蛋品質指標
2.4不同肉種雞飼糧對種蛋抗氧化能力的影響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種蛋的總抗氧化能力有顯著差異,1組和4組總抗氧化能力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相應,種蛋中的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含量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該結果表明,肉種雞共軛亞油酸飼糧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對種蛋抗氧化能力具有顯著影響。
人們一直對通過飼糧途徑來提高雞蛋中CLA含量的方法有濃厚的興趣,但是這種方法并沒有取得成功,因為CLA會使蛋清的顏色變成粉紅色,使蛋黃變硬[1,3],而且CLA會導致種雞和種鵪鶉的種蛋孵化能力喪失[1-2],這種由CLA引起的種禽繁殖能力喪失使它在畜禽養殖上的應用受到質疑,甚至影響到CLA在人類膳食中的應用[4]。

表5 種蛋抗氧化指標
注:同列數據后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P<0.05)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within the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研究表明,飼糧中的其他脂肪酸可以調控CLA對種蛋孵化能力的不利影響[1,4]。Muma等[5]研究得出,加入2%大豆油僅使孵化能力有小的改善,4%大豆油導致孵化率部分恢復,6%大豆油使孵化率恢復到和對照組一樣的水平,添加8%大豆油時,孵化率沒有進一步改善,說明大豆油消除CLA所致的種蛋孵化能力喪失問題具有明顯的劑量效應。該研究結果為添加2%大豆油時,孵化率恢復為56.7%,添加4%大豆油時,受精蛋孵化率達86.2%,添加量為6%和8%時,受精蛋孵化率又逐漸降低,與Muma等的結果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由于共軛亞油酸油中CLA-t10c12的含量不同,因此,CLA劑量與植物油劑量關系沒有直接的可比性。
Wilson[6]報道,種蛋中脂肪酸的構成會影響胚胎的發育和種蛋孵化率。Tullett[7]研究認為,當蛋黃中的硬脂酸占總脂肪酸的比例大于12%,油酸的比例小于40%,這時油酸∶硬脂酸的比例降至4以下,對種蛋孵化率有不利影響。當飼糧中含有棉籽和木棉籽粕時也會產生孵化率降低的問題,原因是這些餅粕中含有環丙烯型脂肪酸,抑制雞肝臟中Δ9去飽和酶的活性[8]。目前的研究認為,CLA對種蛋孵化率的影響是由種蛋中的脂肪酸組成發生改變而引起的,CLA種蛋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1-2,4]。該研究結果表明,CLA飼糧組的飽和脂肪酸C14∶0、C16∶0、C18∶0、C20∶0、C22∶0、C24∶0含量顯著大于對照組,單不飽和脂肪酸C14∶1、C16∶1、C18∶1、C20∶1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前人的研究結論相同。
孫從佼等[9]報道,蛋殼質量對孵化率有一定的影響,蛋殼厚度太薄,則孵化期間水分散失過多,會導致孵化率降低;但是對于蛋殼厚度和蛋殼強度太大的種蛋,可能因為蛋殼致密性太強,阻礙了孵化期間種蛋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反而降低孵化率。該研究中,各組的蛋殼質量差異不顯著,說明孵化率的差異與種蛋蛋殼質量無關,也說明大豆油和CLA油對蛋品質無影響。
種蛋孵化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對種蛋孵化率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丙二醛(MDA)是蛋黃脂肪氧化的產物,對胚胎具有毒害作用。種蛋的總抗氧化能力越強,在孵化過程中產生的丙二醛(MDA)越少,種蛋孵化率越高[10]。該研究中各組種蛋的抗氧化能力有顯著差異,1組和4組總抗氧化能力顯著高于其他組,尤其高于2組,相應,種蛋中的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含量顯著低于其他各組,尤其高于2組,種蛋孵化率也顯著高于其他組,遠遠高于2組。該研究的結果表明,種蛋中的CLA極易氧化,產生丙二醛(MDA),使種蛋孵化率降低,隨著大豆油的添加,種蛋中脂肪酸的構成發生變化,抗氧化能力增加,孵化過程中丙二醛(MDA)含量減少,也是種蛋孵化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
(1)影響種蛋孵化能力的因素很多,除環境因素外,種蛋的某些成分含量也是重要因素,該研究測定了種蛋的脂肪酸構成、種蛋的蛋品質和種蛋中的抗氧化能力指標,其中確定了脂肪酸構成和種蛋的抗氧化能力是導致孵化率改變的因素。
(2)肉種雞飼糧中添加0.5%CLA(CAL-80)油,同時添加4%~5%的大豆油能使CLA種蛋的孵化率大幅提高。
[1] AYDIN R,PARIZA M W,COO KM E.Olive oil preventsthe adverse effects of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nchick hatchability and egg quality[J].J Nutr,2001,131(3):800-806.
[2] AYDIN R,COOK M E.The effect of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n egg yolk fatty acids and hatchability in Japanese quail[J].Poultry science,2004,83(12):2016-2022.
[3] AHN D U,SELL J L,JO C,et al.Effect of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n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cken eggs during refrigerated storage[J].Poult Sci,1999,78:922-928.
[4] CHERIAN G,AI W,GOEGER M P.Maternal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alters hepatic triacylglycerols and tissue fatty acids in hatched chicks[J].Lipids,2005,40(2):131-136.
[5] MUMA E,PALANDER S,NSI M,et al.Modulation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induced loss of chicken egg hatchability by dietary soybean oil[J].Poultry science,2006,85(4):712-720.
[6] WILSON H R.Effects of maternal nutrition on hatchability[J].Poult Sci,1997,76(1):134-143.
[7] TULLETT S G.Science and the art of incubation[J].Poult Sci,1990,69(1):1-15.
[8] ALLEN E,JOHNSON A R,FOGERTY A C,et al.Inhibition by cyclopropene fatty acids of the desaturation of stearic acid in hen liver[J].Lipids,1967,2(5):419-423.
[9] 孫從佼,孫菡聰,侯卓成,等.絲羽烏雞蛋品質對種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響[J].中國家禽,2011,33(8):19-21.
[10] 王芙蓉.牛磺酸對鵪鶉生產性能、免疫功能及脂肪代謝影響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