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潤,劉家迅*,高正清,沙毓滄,陳平芬,萬 紅,李坤明,陶 磅
(1.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2.昆明金科藝花卉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13)
藍莓又名越橘、藍漿果,屬杜鵑花科(Ericaeae)越橘屬(VacciniumL.)植物。果實除鮮食外,可加工成果汁飲料、果酒、果醬等及一些深加工產品,藍莓還被用作糕點、糖果、酸奶等產品的配料,也可從果實中提取花色苷、多酚、黃酮類化合物,用于制造保健品和相關化妝品。果實中除含有氨基酸、食物纖維和維生素等成分外,還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熊果甙、花青甙等其他果品中少有的特殊成分以及豐富的鉀、鐵、鋅等礦質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遠高于其他水果。藍莓因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3],目前,全球對藍莓的需求量在不斷增長。
澄江縣位于102°47′~103°04′E、24°29′~24°55′N,境內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4種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度為11.9~17.5 ℃,年降雨量為900~1 200 mm,相對濕度為76%,全年日照時數為2 172.3 h,日照率為50%,全縣降雨充沛,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境內土壤以紅土和紫色土為主,占陸地面積的81.6%[4]。該縣溫和的氣候、充足的水資源和豐富的酸性土壤資源為大規模發展藍莓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該縣的藍莓栽種面積不斷擴大,藍莓產業在迅速發展,截至2016年,藍莓種植面積超過413 hm2[5]。
藍莓是備受人們推崇的色、香、味俱佳的保健果品,果期的蟲害防治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澄江縣開始種植藍莓的時間相對較短,尚缺乏對藍莓果期蟲害發生危害情況的系統調查和研究,企業和種植戶對藍莓果期蟲害的發生還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科學有效的防治技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澄江縣藍莓的可持續發展。筆者主要對澄江縣藍莓果期的蟲害進行了系統調查,明確澄江縣藍莓果期主要蟲害的種類、發生及危害現狀,并對危害嚴重的蟲害提出了防治措施,旨在為藍莓的安全生產提供參考。
1.1調查范圍在澄江縣藍莓種植區進行藍莓果期蟲害的系統調查,并以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位于澄江的藍莓基地為果期蟲害觀測點和試驗點,觀測果期蟲害的發生危害規律。
1.2調查方法以踏查和專題調研方法于2017年3—8月對澄江縣藍莓種植區進行蟲害系統調查,定點調查和田間系統觀測相結合,調查蟲害的發生趨勢及危害程度,記錄各種蟲害發生情況、發生規律及危害情況。
2.1主要蟲害種類對澄江縣藍莓種植區進行藍莓果期蟲害的系統調查,發現藍莓種植區都有不同種類蟲害發生,且不同品種蟲害的種類存在差異。主要為害藍莓的蟲害共8種,分別為果蠅、蚜蟲、金龜子、螻蛄、蝸牛、蠐螬、介殼蟲和鳥類(主要為麻雀)。
2.2蟲害危害部位及癥狀類型8種藍莓蟲害中,為害果實的有5種,為害根的有2種,為害葉、葉柄、果柄等部位的有1種,為害嫩葉、嫩梢、花蕾和花的有1種,受害植株都表現出相應的癥狀,有些植株有時同時受不同蟲害為害而表現出復雜的癥狀(表1)。
2.3發生及危害較嚴重的蟲害種類通過對澄江藍莓種植區果期蟲害危害程度進行調查,發現蚜蟲、金龜子、螻蛄、蝸牛和麻雀的危害程度較輕,一般在輕度到中度,而果蠅、介殼蟲和蠐螬危害嚴重。
2.3.1介殼蟲。介殼蟲繁殖能力強,一般1年1~3代,少數4~5代。卵孵化為若蟲,經過短時間爬行,營固定生活,即形成介殼。介殼蟲抗藥能力強,一般藥劑難以進入體內,防治比較困難,一旦發生,不易清除干凈。介殼蟲發生危害與溫度、濕度、光照、風、雨等氣候因子以及天敵、人類活動等密切相關[6-7]。
調查發現,4月初,介殼蟲開始在“密斯黛”等少數較早成熟的南高叢藍莓品種上為害嚴重,以為害處于坐果期的花序、枝條及幼果為主,嚴重受害的花序枯萎,不能繼續坐果,受害幼果皺縮,不能繼續發育,枝條被吸吮汁液后干枯。7—8月,隨著雨量增加,濕度變大,介殼蟲開始在多數品種上發生嚴重。

表1 藍莓果期主要蟲害種類及其危害情況
注:危害程度用重(+++)、中(++)、輕(+)表示
Note:Damage degree was expressed with severe(+++),medium(++)and light(+)
2.3.2果蠅。據調查,澄江藍莓生產中,果蠅在6月以后于主栽品種“燦爛”等果實大量成熟期發生為害,且危害嚴重。斑翅果蠅只為害近成熟、成熟及開始腐爛的藍莓果實,果實成熟度越高,危害越重[7]。果蠅發生世代多,重疊現象嚴重,對藍莓果實危害性很大,生產中一旦出現,應及時加以防治。
2.3.3蠐螬。蠐螬為金龜子的幼蟲,一般1~2年1代,始終在地下活動,活動強弱與土壤溫濕度關系密切,土壤潮濕時活動較頻繁。據調查,蠐螬為澄江縣藍莓栽培中最嚴重的害蟲,春秋季危害最重。咬食須根,危害嚴重時僅剩下主根,導致全株枯死,生產中應重視對蠐螬的防治。
經過對澄江縣藍莓種植區進行果期蟲害調查,發現果期危害藍莓的主要蟲害有8種,其中除介殼蟲、果蠅和蠐螬危害較重外,其余蟲害危害較輕。在澄江,南高叢藍莓“夏普藍”“密斯黛”“奧尼爾”等品種坐果期較早,4月中下旬果實開始成熟,從坐果期開始,介殼蟲在“密斯黛”等少數品種上危害嚴重,管理不善的果園蟲害尤其發生嚴重。7—8月,隨著雨量增加,濕度變大,介殼蟲開始在多數品種上危害嚴重。進入果實成熟期后,對于大部分藍莓品種果蠅危害都較重。通過果期蟲害調查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表明,蠐螬是澄江縣藍莓生產中危害最為嚴重的蟲害。生產中需加強田間管理,加強果期蟲害的防治,避免果期蟲害的大面積發生。依據主要有害生物的發生及生物學特點,以及筆者的部分田間試驗調查結果,并參考相關資料,對發生嚴重的果期蟲害提出如下防治建議。
介殼蟲的防治方法:①植物檢疫。介殼蟲常固著寄生,蟲體微小,主要靠寄主枝條、接穗、果品甚至樹干攜帶遠距離傳播。因此,要加強藍莓蟲害的綜合防治和監測預警工作,對苗木、接穗和果品的采購、調運過程和保護區都應實施檢疫,以防傳播蔓延,尤其在國外藍莓品種引進時要加強苗木的檢疫,防止帶病植株流入國內。②農業防治。加強果園管理,滿足藍莓對土壤、肥料和水分的需求,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蟲能力。結合整形修剪,將帶蟲枝條集中燒毀,可大大減少蟲口數量。③生物防治。瓢蟲是介殼蟲的主要捕食天敵,通過提供庇護場所或人工助遷、釋放大紅瓢蟲和黑緣紅瓢蟲等,可有效防治吹綿蚧、草履蚧的危害。④化學防治。在藍莓休眠期噴灑石硫合劑、柴油或煤焦油,對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于初齡若蟲爬動期或成蟲產卵前噴施石硫合劑800 ~ 1 000倍液、25%亞胺硫磷1 000 ~ 1 500倍液、50%殺螟硫磷1 000 ~ 1 500倍液等,卵孵化盛期選用殺螟硫磷、辛硫磷、害撲威等低毒的選擇性殺蟲劑進行防治。
果蠅的防治方法:①清潔果園。清除藍莓園內及周邊腐敗的有機物和垃圾;對發酵豆餅的地方進行深翻或蓋土以減輕臭味,減少果蠅誘集。同時對果園周邊荒草坡地、臭水溝、糞肥堆放地撒施50%滅蠅胺毒土,以降低蟲源基數。整個采果期要保持果園地面衛生,避免雜草叢生,對園地周邊環境也要注意保持衛生,澄江縣藍莓成熟期相對較早,周邊環境衛生控制要在5月之前完成。②糖醋液和黃板誘殺。按紅糖∶醋∶白酒∶清水=1∶2∶2∶4(或糖∶醋∶酒∶果汁∶清水=1.5∶1∶1∶1.5)配成誘餌,裝于小礦泉水瓶中。在小礦泉水瓶中間對開2個直徑1 cm的孔(孔不能太大),倒入100 mL糖醋液,瓶口蓋嚴,或直接利用購買的“蠅之吻”牌糖醋液進行誘殺。將糖醋液瓶掛在健壯的枝條上,高于地面約30 cm,按棋
盤式放置,掛放量為300~450瓶/hm2。利用黃板誘殺時,黃板應懸掛在灌叢上方,且要適時更換黃板以保證誘殺效果。③適時采收。果實成熟后應及時采收,避免田間藍莓果實過熟,以減少對果蠅的引誘,減輕危害。④清除落地果。采收期間,將園內外的落果、爛果清除干凈,以避免落地果實內的果蠅生存繁殖后繼續在園內為害[7-9]。
蠐螬的防治方法:①于5月初采用30~75 kg/hm2白僵菌均勻地進行全園撒施。②在采果結束后用辛硫磷或毒死蜱對水進行全園澆灌 2~3 次。③采用3.00~3.75 kg/hm250%辛硫磷乳油,稀釋10倍后噴于375~450 kg/hm2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進行淺鋤,或將毒土撒于種植溝或墑面;或采用37.5~45.0 kg/hm25%辛硫磷顆粒劑或5%二嗪磷顆粒劑混配制成毒土進行防治[10]。④捕殺成蟲(金龜子),以減少蟲源基數,減輕蠐螬的危害。
[1] 楊靜全,和加衛,和秀云,等.云南食用小漿果的開發前景[J].云南農業科技,2003(B06):103-107.
[2] 和加衛,徐中志,唐開學,等.云南越桔的組織培養[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7,43(2):320.
[3] 顧姻,賀善安.藍漿果與蔓越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4] 朱文龍,馬菊芬,戎春平.對澄江縣發展藍莓產業的思考[J].云南農業科技,2009(S2):162-164.
[5] 張彤.澄江藍莓新鮮上市[N].云南日報,2017-06-02.
[6] 楊燕林,和志嬌,王朝文,等.云南藍莓病蟲害調查及防治方法[J].植物保護,2014,40(4):153-156.
[7]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新華社云南分社,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云南有限公司.藍莓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控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
[8] 陳秋汐,郭燕,余賀存,等.澄江縣藍莓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16):93-96.
[9] 傅俊范,嚴雪瑞,李亞東.小漿果病蟲害防治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10] 澄江縣藍莓產業辦公室.澄江縣藍莓栽培技術[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