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京太和婦產醫院新生兒科,北京 100195;2.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兒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新生兒黃疸可導致新生兒神經系統等發生障礙,導致遠期并發癥的發生。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可達345/10萬~566/10萬以上,特別是在具有溶血高危因素的人群中,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更高[1-2]。
目前臨床上缺乏對新生兒黃疸的有效診斷指標。雖然溶血實驗結果等有助于判斷溶血性黃疸的風險,但其評估的靈敏度較為局限。血清學指標的檢測較為便捷,在血液系統等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或者預后評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血清總膽紅素及非結合膽紅素是反應體內膽紅素代謝的重要指標,能夠有效評估新生兒黃疸的發生風險[3-4]。為了提高臨床上較為可靠的實驗室參考指標,本研究對200例黃疸新生兒進行了研究,探討了相關指標的異常表達及其與不同病理類型新生兒黃疸的關系,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太和婦產醫院分娩的新生兒黃疸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分組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第3版(金漢珍主編)關于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及分類標準;所有患兒均為足月新生兒,胎齡為37~41周;患兒均為病理性黃疸。排除標準:排除顱內出血、反復低血糖、缺血缺氧性腦病;先天性異常疾病患兒。本次共納入200例研究對象,其中男102例,女98例,日齡為1~28天,平均日齡為9.22±6.31天;中度黃疸患兒136例,重度黃疸患兒64例;有核黃疸13例,無核黃疸187例;感染性黃疸82例,溶血性黃疸118例。各組患兒性別、日齡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均P>0.05)。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通過北京太和婦產醫院醫學委員會同意。
所有患兒均于入院24h內采集空腹靜脈血約5mL并分作兩份,一份自然抗凝后以3 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有限公司,具體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另一份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內,加入結合及游離膽紅素檢測試劑盒后,利用膠體金法檢測結合及游離膽紅素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羅氏檢測公司。
比較不同臨床特征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及肝功能水平,并分析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與肝功能的相關性。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所有計量指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χ±S)進行統計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重度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ALT和AST水平均高于中度黃疸患兒,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不同嚴重程度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及肝功能的比較結果(χ±S)
有核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ALT和AST水平均高于無核黃疸患兒,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有無核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及肝功能的比較結果(χ±S)
溶血性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ALT、AST水平均高于感染性黃疸患兒,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黃疸患兒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與ALT和AST水平明顯正相關(均P<0.05),見表4。

表3 不同病因黃疸患兒血清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及肝功能的比較結果(χ±S)
表4黃疸患兒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與肝功能的相關分析結果
Table 4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bilirubin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as well as liver function

in cases with jaundice
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特別是在具有ABO溶血或者RH陰性溶血高危因素的人群中,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更高[5]。新生兒黃疸的長期發生發展,可以在下列幾個方面影響到新生兒的遠期臨床預后:①黃疸可以導致大腦皮層發育障礙,促進癡呆或者智力發育低下等的風險;②嚴重的溶血性黃疸等,可以導致肝腎功能的損傷,并促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生。現階段臨床上通過抗血型效價等指標評估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分析,但一項包含了334例樣本量的嚴重溶血性黃疸的診斷學資料研究顯示,血型抗體效價的診斷靈敏度或者特異度不足36%,評估的一致性率較差[5]。而通過對于其他相關實驗室參考指標的尋找,可以為早期的光照治療或者退黃治療等提供契機,避免病情的延誤導致的遠期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
血清總膽紅素及非結合膽紅素由紅細胞破壞分解產生,相關指標的高表達能夠通過刺激氧化應激損傷或者激活下游細胞炎癥因子等,促進病情的進展[6]。在新生兒黃疸體內,血清總膽紅素及非結合膽紅素均可以顯著上升,其中非結合膽紅素的上升更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過度的非結合膽紅素的上升促進了其對于神經元細胞的毒性作用,加劇了其對于心肌細胞或者其他重要內臟器官的損傷[7]。現階段臨床上已有的相關研究探討了血清總膽紅素及非結合膽紅素等與新生兒黃疸不良臨床預后的關系,但缺乏對于不同病理類型如感染性黃疸、核黃疸或者溶血性黃疸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比較。
在本研究中發現,重度黃疸患者血清結合總膽紅素或者非結合膽紅素的指標較高,高于中度組,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提示膽紅素的異常代謝可以顯著影響到重度黃疸的發生,且患者的病情越為嚴重,血清總膽紅素或者非膽紅素水平越高,相關膽紅素指標的上升可以通過促進肝臟細胞代謝功能障礙,影響到膽紅素代謝循環或者加劇腦組織神經元細胞的損傷等,進而促進了新生兒病情的進展。從機制上考慮,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的上升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影響到重度黃疸或者核黃疸的發生[8]:①非結合膽紅素越高,患者的肝臟細胞膜損傷越為明顯,肝功能的失代償嚴重干預到了膽紅素的代謝;②非結合膽紅素的上升,能夠在加劇膽紅素對于循環血中代謝性毒素的蓄積,促進皮膚或者黏膜等部位的黃疸發生。楊冬梅[8]在探討核黃疸患兒血清中不同生物學指標的改變過程中發現,血清非結合膽紅素的水平越高,核黃疸的病情越為嚴重,遠期發生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風險越高。ALT、AST和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等評估新生兒肝功能的指標,在重度黃疸、有核黃疸、溶血性黃疸中明顯上升,在溶血性黃疸新生兒中ALT或者AST的表達上升,主要考慮與溶血導致的局部氧化應激代謝損傷有關,而核黃疸新生兒血清中相關肝功能指標的上升則主要考慮與神經系統損傷并發的多器官功能損傷有關。最后,相關關系分析也可見,黃疸患兒總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水平與ALT、AST和DBIL水平明顯正相關[8],提示黃疸指標與肝功能指標存在密切的關系。
本研究的創新性在于探討了不同類型如重度黃疸、有核黃疸、溶血性黃疸中相關膽紅素指標的代謝變化情況,并揭示了其與患兒肝功能的關系。綜上所述,檢測血清總膽紅素及非結合膽紅素水平有助于對新生兒黃疸的診斷和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后續研究可以增加對膽紅素代謝的診斷學價值分析。
[參考文獻]
[1]Yang L,Wu D,Wang B,etal.The influence of zinc sulfate on neonatal jaundi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8,31(10):1311-1317.
[2]Orimadegun A E,Ojebiyi A O.Primary health worker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relating to neonatal jaundice in Ibadan, Nigeria[J].Afr J Prim Health Care Fam Med,2017,9(1):1081.
[3]曹麗琴.血清白蛋白、非結合膽紅素的檢測在新生兒黃疸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49-51.
[4]Bedu A,Renesme L,Tourneux P,et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From the term newborn to the premature baby: a challenge for the French Society of Neonatalogy[J].Arch Pediatr,2017,24(2):97-99.
[5]Eyada I K,El Saie A L,Ibrahem G A,etal.Effect of phototherapy on B and T lymphocytes in Egyptian infants suffering from neonatal jaundice[J].Allergol Immunopathol (Madr),2017,45(3):290-296.
[6]Prins T J,Trip-Hoving M,Paw M K,etal.A survey of practice and knowledge of refugee and migrant pregnant mothers surrounding neonatal jaundice on the Thailand-Myanmar border[J].J Trop Pediatr,2017,63(1):50-56.
[7]王大玲.血清白蛋白與非結合膽紅素的檢測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3,33(6):104-105.
[8]楊冬梅.新生兒黃疸血清總膽汁酸和膽紅素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