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州中心醫院眼科,湖北 恩施 445000)
學齡前兒童視力發育處于活躍期,屈光不正是該階段視力低下的主要原因[1-2],危害兒童的視力和立體視覺,早發現、早干預可以恢復正常視力和立體視覺。為了解恩施州城區學齡前兒童視力發育狀況,及早發現并治療弱視、斜視眼病,制定科學的綜合防治措施,恩施州中心醫院2016年9月對城區1所幼兒園3~6歲926例兒童進行了視力、屈光、眼位、角膜等的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于2016年9月選取恩施州城區1所大型幼兒園3~6歲926例學齡前兒童,男472例,女454例。不配合41例,實查885例,平均年齡5.1歲,其中男童451例,占50.96%,女童434例,占49.04%。
提前1周由幼兒園向兒童家長發放《恩施州中心醫院學齡前兒童視力普查告知書》,并由家長簽字同意。檢查前對參加學齡前兒童視力普查的眼科醫生進行視力檢查、屈光檢查、眼位檢查的培訓,統一檢查方法和檢查標準。視力檢查在光線明亮的環境下進行,使用ETDRS LOGMAR視力表,檢查距離為4米;屈光檢查采用美國偉倫公司的Suresight 手持式視力篩選儀,對雙眼進行屈光狀態檢查;眼位檢查采用遮蓋去遮蓋法,判斷是內斜還是外斜;同時調查兒童的性別、年齡、民族、其他眼部疾病等信息。弱視的檢出標準為3~歲視力<0.5、4~歲視力<0.6、5~歲視力<0.6、6~7歲視力<0.7。
應用SPSS 16.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均數資料進行單向方差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際受檢兒童885例,男性451例,女性434例,男/女為1.04;按照年齡段進行分組,3歲組44例,占比4.97%,4歲組204例,占比23.05%,5歲組266例,占比30.06%,6歲組371例,占比41.92%。受檢地區為少數民族聚集區,從民族劃分,漢族258例,土家族577例,苗族13例,其他民族37例,見表1。
有效檢出視力852例,右眼平均視力0.85±0.19,左眼平均視力0.85±0.31。不同年齡組視力發育程度不一,總體呈現隨年齡增長視力發育趨于成熟的規律;6~7歲右眼平均視力0.91±0.19,左眼平均視力0.93±0.42。不同年齡組左、右眼視力均相等或接近。弱視檢出82數,占比9.6%,見表2。

表1 受檢兒童基本情況[n(%)]
參照中華眼科學會關于《弱視的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3]對弱視進行分類,見表3。82例弱視以屈光不正性弱視為主,有57例,占69.51%;其次為屈光參差性弱視,有17例,占20.73%;再次為斜視性弱視4例,占4.88%,形覺剝奪性弱視4例,占4.88%。從年齡方面分析,弱視患者主要出現在4歲和6~7歲兩個年齡段,占比分別為36.58%、48.78%。從性別方面分析,男性46例,占56.10%,女性36例,占43.90%。
表2視力發育程度與弱視患病率[χ±S,n(%)]
Table 2 Development of vision and prevalence rate of

amblyopia[χ±S,n(%)]

表3 弱視類型表[n(%)]
將弱視視力按照輕度(視力0.8~0.6)、中度(視力0.5~0.2)、重度(視力<0.1)進行劃分,結果見表4。弱視程度以中度為主,57例,占69.51%;其次為輕度,24例,占29.27%;重度最少,僅有1例。
表4弱視程度表[n(%)]
Table 4 Degree of amblyopia[n(%)]

弱視類型例數(n)輕度中度重度斜性41(25.00)3(75.00)0屈光參差性173(17.65)14(82.35)0屈光不正性5718(31.58)38(66.67)1(1.75)形覺剝奪性42(50.00)2(50.00)0合計8224(29.27)57(69.51)1(1.22)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盲協會等在全世界發起“視覺2020,全球行動消滅可避免盲,享有看見的權利”活動,中國政府于1999年在宣言上簽字,承諾2020年以前,在我國根除可避免盲,其中“盲及低視力與屈光不正”是該項活動的重要防治工作。近年來,隨著電視、手機等產品的普及,也導致了兒童視力發育的異常;同時,因屈光不正等因素引發的弱視未能在早期接受有效的治療,也導致兒童視力障礙。因此,研究調查學齡前兒童的視力狀況和相關眼睛疾病對防盲致盲有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調查了恩施城區一所大型幼兒園3~6歲兒童的視力發育情況,有效兒童852人的右眼平均視力0.85±0.19,左眼平均視力0.85±0.31。在本研究中,所有受檢學齡前兒童按照年齡分為3歲兒童組、4歲兒童組、5歲兒童組和6歲兒童組。結果發現6歲兒童組視力發育程度最高,右眼和左眼視力分別達到0.91±0.19、0.93±0.42,符合趙堪興等[4]提出的兒童視力發育標準。對不同年齡組視力進行方差分析,顯示6歲兒童組右眼視力和左眼視力與其他年齡組相比,均有顯著差異,表明6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分析不同年齡組視力變化,呈現出了“U”型的規律,即4歲和5歲的視力出現了下降,這可能與該年齡段兒童視力發育尚未穩定且入學后戶外用眼時間變短和觀看電視、手機、平板電腦時間變長有關。本研究還表明,恩施城區3~6歲兒童弱視檢出82例,占9.62%,高于陳吉等[5]的研究結果,低于任婉娜等[6]的研究結果;嚴宏[7]指出視力異常和屈光異常的患病率,可由于流行病學調查的方法對象和評價標準的差異導致較大差異。
兒童視覺發育關鍵期內的屈光不正、屈光參差、斜視和形覺剝奪等因素是導致弱視的主要因素;上述四種弱視形成的誘因對雙眼、單眼視力下降有所區別,其中導致雙眼矯正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屈光不正性和雙眼形覺剝奪性弱視,而導致單眼矯正視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屈光參差性、斜視性和單眼形覺剝奪性弱視[8]。
恩施城區兒童弱視第一誘因為屈光不正,比重高達69.51%,屈光不正性弱視嚴重時可以致盲;屈光參差為恩施城區兒童弱視的第二大誘因,占20.73%。屈光不正和參差性弱視可通過屈光矯正來干預視力發育,秦丹等[9]、謝美娜等[10]、時穎等[11]研究表明3~5歲是屈光不正和參差性弱視矯正的最佳時期,效果可達70.52%、99.39%和98.3%,隨著年齡增大矯正效果降低。斜視和形覺剝奪是恩施城區兒童弱視的第三大誘因,這兩類弱視易矯正,特別是形覺剝奪性弱視,通過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就可防治。
本研究還表明恩施州城區兒童弱視程度主要為中度,占69.51%,其次是輕度,占29.27%。目前,精細目力訓練[12]、視知覺感知訓練[13]、配鏡矯正、遮蓋治療、增視儀等是治療弱視的有效手段;王紅兵[14]采用上述方法對弱視患兒進行綜合治療,發現輕度弱視治療有效率為91.43%,中度弱視治療有效率為76.19%。提示弱視患兒家長要及時帶患兒進行弱視治療,以取得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3~6歲是兒童視力發育的敏感期,視力處在快速發育的階段,要加強視力篩查工作,及早發現患病兒童,及時矯正視力。
[參考文獻]
[1]孫麗麗,齊麗麗,季拓.視力低常的學齡前兒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規律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3):582-584.
[2]王立華,陳巍,馮晶晶,等.674例3~6歲視力低常兒童屈光狀態分析[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7,19(3):168-171.
[3]甘曉玲.弱視的定義、分類及療效評價標準[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3):97.
[4]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3-266.
[5]陳吉,丁慧,白靜,等.南京市雨花臺區3歲在園兒童視力和屈光狀態的調查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12):2246-2247.
[6]任婉娜,張文芳,孫一嵐,等.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學齡前兒童視力與屈光狀態調查[J].中華眼視光與視覺科學雜志,2014,16(3):143-146.
[7]嚴宏.弱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6-7.
[8]Bretas C C,Soriano R N.Amblyopia:neural basi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J].Arq Bras Oftalmol,2016,79(5):346-351.
[9]秦丹,張安娜,郭萌.390例兒童弱視綜合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5):444-446.
[10]謝美娜,鄧德勇.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的治療方法及遠期療效[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1):55-57.
[11]時穎,鄭曰忠.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治療效果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5,33(6):654-656.
[12]Webber A.Paediatric hyperopia, accommodative esotropia and refractive amblyopia[J].Clin Exp Optom,2011,94(1):108-111.
[13]Polat U,Ma-Naim T,Belkin M,etal.Improving vision in adult amblyopia by perceptual learning[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4,101(17):6692-6697.
[14]王紅兵.綜合療法治療弱視患兒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