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進 滕忠路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其中包括企業對投資者、債權人、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環境等各方面的責任。履行社會責任較好的企業相對來說會提供更多、更廣泛的信息(Gelb and Strawser,2001),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主要是為了服務社會及滿足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并不是管理者的一種自我掩飾與推銷行為,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一種獲得投資者認可的道德行為(吉利、何熙瓊、毛洪濤,2014)。當前,我國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年度報告的越來越多,數量大幅度增加。2011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數量為486個,到2014年數量已經增加為681個,增長幅度為40.12%。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應規發布,如上證交易所從2008年就開始要求公司治理板塊公司、金融類、發行境外外資股等共258個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并鼓勵其他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一類是自愿性發布,2013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總數為644個,自愿性發布的公司數量接近總數的40%,并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說明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為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并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不能增加企業市值與企業每股收益,能不能助力企業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就是本文需要研究的問題。
企業目標的觀點理念主要有利潤最大化、股票價格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等,不論如何,企業目標一定是與企業當前所處的政治經濟環境相適應,在不同的經濟文化環境下,不同企業具有不同的企業目標。企業目標與企業制度關系極大,我國的CEO是由股東選舉產生,從這個角度來講,注定我國企業會將股東利益視為第一位。但是,將股東利益視為首位不代表忽略其他利益相關的利益,因為引起利益相關者的諸多不滿,最終都將會影響到企業利潤,影響股東財富。由于信息不對稱,想要對市值進行較好管理的企業必定會進行投資者關系管理,而信息溝通就是其中的關鍵環節,信息溝通做得好,整個企業價值才不至于在資本市場被低估,甚至會在資本市場獲得遠超真實企業價值的估值。企業的任何行為都是基于企業目標而出發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這一行為也是為了企業目標的實現而服務。
基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企業市值管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投資者關系管理。投資者關系管理是指公司通過管理和利益相關者信息溝通的內容和渠道,以最終獲得投資者的廣泛認同,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和保護投資者利益。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有助于與投資者加強信息溝通,獲得投資者認同,它也在投資者關系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上市公司確實存在通過提高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來獲得消費者認同和創造產品競爭優勢,以達到提升公司價值的經濟動機(張正勇、吉利、毛洪濤,2 012)。但是社會責任指數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本文認為企業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指數就代表企業較好的履行了社會責任,在同等條件下,投資者更偏向于選擇履行社會責任較好的公司,有助于增加資本市場公司的交易量,增加企業市值,增加企業的每股收益。
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市值呈正相關關系。
假設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每股收益呈正相關關系。
1.被解釋變量
(1)企業市值(Market value)
本文縮寫為MV,并采取以下公式來計算企業市值:
MV=人民幣普通股*今收盤價當期值+境內上市的外資股B股*今收盤價當期值*當日匯率+(總股數-人民幣普通股—境內上市的外資股B股)*所有者權益合計期末值/實收資本本期期末值+負債合計本期期末值
(2)每股收益(Earning Per Share)
本文縮寫為EPS,并采用以下公式來計算每股收益:
EPS=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2.解釋變量
本文的解釋變量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質量,我們采用潤靈社會責任指數表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社會責任指數得分越高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較好,得分越低說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越差。
本文選擇2011至2014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為研究樣本,剔除退市、ST、PT等數據異常的公司,最終樣本數為2353個,其中2011年481個,2012年576個,2013年636個,2014年660個。
本文計算各類指標所需要的財務數據均來自于銳思數據庫,企業社會責任指數來自于潤靈公益事業咨詢,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自于巨潮資訊網。本文采用spss軟件作為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基礎數據處理采用EXCEL進行。

β0為常數項;ε為隨機項;其他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表

表2 企業市值與社會責任的回歸結果
表2說明:
1.MV(企業市值)與SDI(企業社會責任指數)在回歸模型中系數為0.048,且回歸系數在0.0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一通過,說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顯著提升企業市值;
2.MV(企業市值)與Turnover(總資產周轉率)顯著負相關,企業總資產周轉率較高,則市值較低,這可能和具有高資產周轉率企業的籌資需求較小有關,在資本市場中不注重對投資者的吸引;
3.MV(企業市值)與Growth(總資產增長率)為顯著正相關,說明總資產增長速度快的企業較資產增長速度慢的企業更加需要的資本市場獲得投資者的認同以便籌集資金;
4.MV(企業市值)與LEV(企業資產負債率)為顯著正相關,說明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由于具有較高的財務風險,面對較大的還款壓力,在資本市場具有較多融資需求,會采取方式在資本市場促進企業股票交易量提高并提高公司股價;
5.MV(企業市值)與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回歸系數在0.0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方向為正,說明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的股權集中度會顯著影響企業市值,企業盈利能力越好,市值越大,企業的股權集中度越高,市值也越大;
6.該模型的F值為271.936,調整的R方為0.409,說明模型的總體擬合優度較好;共線性統計量也說明,模型沒有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表3 每股收益與社會責任指數的回歸結果
表3說明:
1.EPS(每股收益)與SDI(社會責任指數)的回歸系數在模型中為0.009,在0.0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二通過檢驗,說明企業較好的履行社會責任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每股收益值;
2.EPS(每股收益)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的回歸系數為-0.108,相關系數在0.05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每股收益就越低;
3.EPS(每股收益)與企業的股權集中度指標-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負相關關系,但是回歸系數并不顯著,說明企業的股權集中度對企業每股收益值影響不大;
4.EPS(每股收益)與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都在0.01的水平上通過了檢驗,說明這三者都可以顯著影響企業的每股收益值,盈利能力越好、企業成長性越好、企業的資產周轉速度越快,企業的每股收益越大;
5.該模型的F值為154.323,調整的R方為0.281,說明模型的總體擬合優度較好;共線性統計量也說明,模型沒有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本文以社會責任指數表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將企業市值與每股收益與社會責任指數構建回歸模型,研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企業市值以及每股收益的影響,研究發現:社會責任指數與企業市值、每股收益指標的回歸系數均在0.0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方向為正,本文的假設一、假設二均通過檢驗,說明履行社會責任較好的公司,可以增加企業市值與每股收益。
雖然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所披露的信息不能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真實情況劃等號,基于我國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是一種獲得投資者認可的道德行為(吉利、毛洪濤等,2014),所以我們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在現如今社會以及政府都十分重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認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可以給投資者一種利好提示。如果需要在履行社會責任情況較好與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不好的公司中進行選擇,同等條件下,投資者更傾向于前者。企業較好的履行社會責任可以增加企業的媒體曝光度,再通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與投資者進行有效信息溝通,降低投資者決策所需要的決策成本以及減少企業可能面臨的各種處罰以及負面報道,這些均有助于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活動的開展,促進投資者去購買公司股票,有助于企業“股東財富最大化”這一企業目標的實現。
[1]Gelb.D.S and J.A.Strawse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increased disclosur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2001,33(1):1-13.
[2]李正,向銳.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內容界定、計量方法和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07(7):3-10.
[3]吉利,何熙瓊,毛洪濤.“機會主義”還是“道德行為”?——履行社會責任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研究[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4(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