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偉
近些年,會計模擬實驗已經是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人才培養方案不可缺少的課程,我國絕大部分高校會計專業都開設了會計實驗課程,從而通過會計模擬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會計理論內容與實務操作很好的進行銜接。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強調以數據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和核算,并要求及時的進行會計決策,這就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如何進行簡單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還要求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數據之間的聯系并及時的進行會計處理。因此,必須針對當前會計實驗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出創新性的改革方式,提高會計學生的從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品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目前,通過對高校開設的會計實驗教學課程進行研究會發現絕大多數課程還是傳統的會計實驗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通過統計調查發現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只針對會計課程開設了相關的實驗課,比如:會計電算化;而針對財務管理、審計或稅法并沒有開設相關的實驗教學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會讓學生的實驗操作只停留在相對比較基礎的階段,不利于更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其次,會計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偏少,部門高校會計實驗課時只占會計全部課時的8%到20%。而且在實踐教學當中,存在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相脫節的現象,讓實驗教學流于形式,這種不合理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會計人才的培養。
目前,高校進行會計模擬實驗所用教材大多數為會計教學老師根據自己的上課需要編寫教材,教材內容絕大多數以虛擬的業務為教學內容,而且很多教材多年都沒有進行更新改編。老師在實驗教學中先將教材中對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的主要的經紀業務活動進行講解,然后學生再根據學過的相關知識和記憶去完成模擬實驗操作,而且每個學生面對的經濟業務活動和數據都是一樣的,這樣就會使學生們被動的進行學習,有的學生也會直接模仿其他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這樣就會導致學生通過學習只能是簡單的了解企業會計的大致流程,而對于自我的判斷能力以及辨識能力卻沒有得到很好地鍛煉。會計本身是一個政策性特別強的學科,近幾年,隨著企業會計準則的改變以及稅法內容的調整,使得我們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時調整,而我們的實驗教材的更新速度卻顯得明顯滯后,這就導致了會計的教學目標難以完成,實驗教學也失去了實際意義,無法培養新一代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會計模擬實驗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實驗教材給定的數據進行相關會計實驗操作。實驗內容設計單一,沒有針對性對于一些需要運用職業判斷的內容進行專項訓練,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方法明顯落后。因此,在大數據實驗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師設定不同的企業經濟業務活動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團隊協作、自主的去完成實驗內容。
目前對于會計實驗教學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時成績加上實驗報告,這種簡單的考核方式對于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要求偏低,很多學生都能混過考試。所以很多學生都會反映實驗課的教學流于形式,根本體會不到實驗教學和會計實際工作的聯系,也不能體會到會計工作的嚴謹性要求,對于會計從業的職業道德也沒有很好的體會,也不明白很多操作的實際意義,只是簡單的完成老師的要求,以通過考試為目的。
教師是會計實驗教學課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一名好的實驗課老師不僅僅需要有扎實穩固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理論和實踐相脫節這是很多高校教育課程都會存在的問題,但是對于實務性非常強的會計模擬實踐教學而言我們更應該努力將模擬實驗和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現在很多從事會計實驗教學的一線老師都是一畢業就走上了工作崗位,沒有真正的從事過企業財務工作,對于企業會計實務操作不是很了解,而且隨著電算化的普及以及電算化軟件的多樣性,很多教師還停留在最為簡單的一些手工帳或者是簡單的電算化操作,這樣知識結構背景下的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工作是不利的。
對于會計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實驗的目的主要是強化理論知識的同時并掌握企業具體經濟業務活動的相關核算方法。另外考慮到財務具體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的不同性,比如:出納、成本會計、業務會計、總賬會計、報表會計,每個財務人員角色的不同,那么工作的重心以及方法就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在大數據背景下分行業、分層次、分角色去制定針對不同知識結構背景下的實驗項目。并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可以像實踐中那樣實現輪崗制度,這樣對于每個財務工作都能做到細致的了解,學生還能自主體會不同財務工作內容之間的差異。在綜合性實驗階段,采用自助式、合作式的模式讓每一個學生融入到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來。
高校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目前企業會計實踐中的需要去創新性的編制適合自己使用的實驗教材。首先,要讓學生改變原來的學習思維模式,由“要我學”的填鴨式教學變成“我要求”的自覺性教學,教師只是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其次,實驗教材的編寫必須結合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實際情況,增加具體的案例教學內容,也可以參考MBA等高等學位教育那樣的實驗教材。會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實驗教材中也可以適當的加入財務管理、內外部審計和納稅籌劃的相關內容,并結合一些典型的時事案例,組織編寫一套綜合性強的并適應當代大學生使用的會計實驗教材。
在日常實驗教學中要將手工實驗和電算化實驗兩個課程同步教學。學生在完成一定階段的手工實驗后就應該隨之進行相關的電算化錄入,這樣既能保證業務內容的連貫性也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加深記憶。同時,在進行了相關實驗教學后學校還應該配套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這樣學生在真的企業環境中才能夠真看、真做、真感受,從而將會計實踐業務真實化,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社會的需要。
在課程的考核方式上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實驗課程的特殊性,不可能采取期末閉卷形式進行考核,但仍然要做到公平評分,那么就可以通過學生在實驗過程的組內互評、分組互評、教師綜合評分等考核方法對實驗成績進行評定。在實驗評價環節,應根據實驗項目的具體要求,按小組給出相應的分數,但為了避免出現個別小組成員“搭便車”的現象,實驗評價分數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小組一個成績,而是要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具體表現由小組成員之間互評,小組長再評以及教師最后評價三部分構成。
在大數據背景下不僅要求會計教師能熟練地進行會計電算化操作,還必須能夠對企業的整體綜合數據進行分析,從會計的角度為企業的發展提出綜合建議。所以,增強會計教師的實踐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可以采取兩種方法:第一,高校應鼓勵會計教師走出學校到企業中進行不定期的掛職鍛煉,保證教學內容與現實的銜接性。而且通過自我學習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把自己的會計經驗傳授給學生。第二,也鼓勵有經驗的企業會計人員能夠到高校參與到會計模擬實驗的教學當中。這些經驗豐富的會計師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他們更能生動的將現實需要傳授給學生。
[1]阮祥梅.基于新轉型模式下會計手工模擬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納稅,2017(36):80.
[2]王艷潔,劉德光,王俊鵬.基于移動學習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實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32):32.
[3]王翠波.大數據平臺在電子商務專業開放式實驗教學中的應用(Ⅱ):適用性與模式[J].智庫時代,2017(12):290-291.
[4]蔡鍵.大數據背景下金融實驗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7(12):65-66.
[5]遲麗華,宋佳.高校會計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改革與開放,2016(20):34-35+37.
[6]祝素月,鄭瑞.本科會計專業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新校園(上旬),2016(0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