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文 陳彩霞
長期以來,用GDP考核領導的政績,對領導干部進行晉升、獎勵等。導致其只注重經濟增長快慢,而忽視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因此,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助于轉變領導干部的觀念,規范領導干部的政治作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推進《環境保護法》的執行力度,加大對領導干部的責任追究及懲罰力度,促使其主動保護生態環境。2015年之后在許多地方開展審計試點,但缺乏一套比較成熟、引導審計工作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嚴重阻礙審計工作的進行。
程月晴(2015)利用PST模型,將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要素層、指標層的遞進性和層次性的結構,壓力主要包括經濟效益、環境承載;狀態主要是指自然資源資產、環境狀態;響應包括保護資源環境、制度、人文等方面。周曦(2011)通過對地方領導干部保護環境責任的審計內容探討,根據其工作內容及責任制定了定性與定量的評價指標。楊蕾(2016)通過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的分析,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設置一級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主要包括環境治理狀態、改善、資源保護、環保工程建設指標等。張宏亮(2015)從實踐出發,認為對自然資源的管理應當重點評價包括主指標和副指標在內的12項指標。
綜上,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理論研究比較豐富,但離任審計的評價指標及方法還比較匱乏,實證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缺乏一套比較系統、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為將共同推進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對領導干部的考核做到嚴格規范,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指導意義的離任審計指標體系。
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的選取是構建體系的要害之處,本文在反復斟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容后,根據其實踐指導意義,重點評價內容為領導干部任期內對自然資源資產開發、利用;政策制定執行;環保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環保監管情況四方面,嘗試建立一套三個層級五個定性和五個定量分指標的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評價指標。
1.自然資源資產進行開采建設時,對其是否適度消費、是否可以永續利用、是否珍惜資源、造福人類等情況進行審計。對自然資源的開采、生產、銷售中的合規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進行審計。

表1 :
2.自然資源資產政策情況
自然資源資產政策執行情況,主要是指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部門根據環保法規政策,對領導干部政策執行的合規性進行審計。重點關注節省資源、保護環境、責任追究和懲罰力度等有關政策的實踐成果,對于政策執行力度不夠,大打折扣的情況應當及時上報調查處理,并追究相關部門人員的責任以及給與一定的懲罰。
通過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情況、需求量及存量進行分析制定出具體的自然資源保護政策,自然資源的正確開發和合理利用關系著經濟的發展,正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對政策執行的合規性進行審計時,還要對其效果性審計,也就是說,審計是否達到制定該政策時想要達到的目標。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
3.自然資源資產資金使用責任是解決環保專項資金挪用浪費、資金利用率低下、環保項目后續無人監管等問題。關注環保資金的分配、使用情況,確保資金分配公平,提高資金利用率。重點關注資使用數額大、建設周期較長、審批程序較為復雜、民眾關注程度高的重點建設工程項目,以及水污染、大氣環境治理等環保支出項目等,使環保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造福于人類。
4.環保監管情況方面,建立責任追究和終身問責制,對干部任職期間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追蹤調查,建立完善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監管體制。

表3 :

表4 :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對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使領導干部切實履行環保責任,督促其把經濟發展、政績提升和環境保護更好地結合起來。筆者根據國家發布的有關資產離任審計的相關文件,通過剖析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涵,以達到指導實踐的目的,重點嘗試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分10個指標構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但離任審計是一個復雜的、新穎的措施,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借助外部專家及各行業的力量,以豐富的理論為指導,推動試點的順利展開,促使黨政干部珍惜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人類。
[1]楊蕾.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商業會計,2016.
[2]劉明輝,孫冀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J].商業會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