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霞
從渠道、商品、服務,到現在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代表著新零售方向的的超級用戶思維,整個零售業從理念到實踐都在大變革的進程中——擁有2100家門店、3700萬會員的良品鋪子,作為休閑零食小業態的代表性企業,值得業界關注的一個動向是,其正在全面轉向單店經營、單客經營。
2018新零售分享會上,良品鋪子副總裁趙剛表示,2018年良品鋪子的重點是單客經營。“也就是如何通過對3700萬會員的場景化分析,匹配到2100家門店,進行社群搭建和精準營銷,從而真正實現單店、單客的體驗化、場景化銷售。”
用智慧門店突破坪效天花板
如果說線上渠道滿足便利性優勢,門店則補充了前置倉、體驗、社群經營等功能,在數字化大潮中,它是有機組成,更是情感載體。門店能否帶來極致體驗,是新零售決勝的關鍵。
為此,良品鋪子在數據化改造中,通過數據驅動積極打造智慧門店。
截至2017年12月,良品鋪子門店已達2100家。盡管門店數相較2016年并沒有大幅增加,然而,“這是一個蓄勢的過程,我們希望通過智慧門店的打造,對門店進行數據化賦能,突破坪效的限制,從而實現線下購物的完整閉環。”趙剛說。
在2017年所有線上訂單中,特別讓良品鋪子欣喜的是,其中有幾百萬個訂單是來線上下單,線下交付(包含到店取貨和門店配送)。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僅給了良品鋪子實體店更多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機會,同時還增加了門店的銷售,最大限度地提升門店坪效。
對于這種變化,趙剛表示,預計今年(2017財年,截至2018年2月底),線上訂單約占整體銷售的40%,未來還將逐年增加。但是,良品希望線上下單線下交付的訂單占比能進一步提高。
除了對自有數據的分析,良品鋪子在打造智慧門店的過程中,還與阿里進行了深度合作。從2017年6月開始,直到雙十一前夕,良品鋪子與阿里合作打通了2100家門店,完成了會員數據、支付、財務核算和大數據營銷系統的對接。
2017年底,良品鋪子還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
第一,更豐富的用戶標簽和消費人群洞察力,打破了原本只能用地理的屬性和人群的自然屬性來找客戶的方法,增加了很多找客的方法;
第二,更完整的消費者溝通鏈路,改變了以往只能跟客戶在某一媒體、某一App上斷斷續續溝通的方式;
第三,更準確的效果衡量指標,通過整個鏈路的數字化,不管即時的還是后鏈路的溝通都能夠比原來看得更清楚,而非以往只能等到銷售行為完成后再去評估溝通效果的方式。
就像過去,良品鋪子對于每天線上門店用戶的瀏覽量和轉化率有著清晰的認知,而線下實體店就無法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從一家門店路過,又有多少人轉化為進店消費者。現在可以通過技術實現對單一門店的人流和客流的轉化,進一步指導門店店長展開對應的營銷活動。
“事實上也是通過數據驅動良品鋪子的組織重建,讓原有管理團隊的數據運營能力在店長層級實現。”趙剛解釋說。
用數據挖掘場景來做新零售
除了智慧門店的打造,良品鋪子的數字驅動更體現在會員營銷上。
商家大多將會員分為流失、沉睡、低頻和高頻會員,“一般流失會員占20%,如果良品鋪子的門店流失會員數據拉出來,然后通過阿里的數據銀行分析他們的去向和消費習慣,通過線上渠道承接,形成1+1>2的效果。反之亦然。”趙剛說。
隨著用戶畫像逐漸清晰,良品鋪子可通過數據的挖掘尋找用戶的消費場景。例如,基于地理位置數據推算某個用戶在寫字樓里待12個小時,說明他經常加班。基于數據推算行為,去與消費場景關聯,在加班的場景環境下,如果下午四點用戶餓了,到底是選擇良品鋪子還是選擇其他食品。
“這里其實考驗的不僅是如何找到目標用戶,而是考驗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不能滿足它的需求。我們需要用數據去識別用戶,識別用戶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去識別用戶需求發生的時間,比如他具體的價值點、價值主張、價值需求。然后我們再去對它進行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良品鋪子數字化副總裁莫俊坦言。
目前,良品鋪子通過提煉把用戶分成51個場景。這樣,在與用戶溝通的時候,用場景完成訴求,即在場景實現產品、品牌、營銷活動的露出和實現。
除了利用數據去挖掘用戶的消費場景,數據對良品鋪子還意味著什么?
“利用數據去優化我們的營銷效率。”在莫俊看來,每投資一筆營銷費用,是需要有及時反饋,不能總用消費者不喜歡的方式去觸達他,品牌方需要數據的評估和回傳,基于數據累積去嘗試各種的營銷方式,再基于用戶對各種營銷行為去做反饋和調整。
有數據顯示,良品鋪子通過口碑平臺做營銷規劃,平均投入產出比可以達到1比12(即每開支一元獲得12元GMV ),通過口碑將客群進行有效的分層運營,全年營銷活動客單價77元,比正常交易的客單價提高了32%。
這是一個個人消費主權的時代,用戶正在變得個性化、差異化。良品鋪子正在從大眾化轉向個性化的營銷方式。
千店千面,試水無人貨架
隨著個性化營銷的實現,物理店面的個性化便順理成章。如今,良品鋪子依靠數據把門店分成不同
的類別,比如基于電影院、基于校園、基于核心商圈、基于社區其細分業態,會基于門店的分類去配貨,從而實現店面的千人千面。
通過數據對比,良品鋪子發現, shoppingmall、鐵公雞(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門店的貢獻率和銷售額有著明顯的增長,這也給未來開店選址提供了參考。
此外,對于生鮮和即食商品的,良品鋪子同樣在嘗試調整。“這個實驗我們已經做了3年,但還沒成熟。”趙剛坦言。
據了解,目前良品鋪子在武漢有70余家門店有鮮食。然而,隨著智慧門店的升級完成以及會員畫像的清晰,良品不僅會獲得自身數據,還擁有來自阿里的海量數據,“未來,良品可以通過對現有會員的生鮮商品消費或需求的觀察,來確定門店是否上架鮮食,甚至鮮食或新品不進店,直接從包裝工廠、倉配送到消費者手中。”趙剛對表示。
為了獲取辦公室零食消費的數據,并測試無人零售到底和良品鋪子門店之間能否產生怎樣的融合效應,良品鋪子也加入了無人貨架的大軍。
目前,良品鋪子在武漢布局了20多個的無人貨柜,通過定制的智能貨柜,采取支付寶掃碼開門結算的方式。
針對無人零售較為關注的高損耗問題,良品鋪子的智能貨柜采取了取貨關門后自動支付寶結算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這一問題。“基本上是零損耗,就是補貨不太及時。”趙剛說,不過基于數量足夠多的門店,完全可以解決無人貨柜的倉配問題,無人貨柜也可以成為門店的另一種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