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叢博
掛職對她的創作是“顛覆性的”
這部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小說集《掛職筆記》,封底的介紹上寫著:是邵麗深入基層生活之后的最新創作成果。這句話讓不少熟悉邵麗的讀者感到好奇,邵麗到汝南縣掛職任縣委常委、副縣長,不是2005年初到2007年底的事情嗎?沒錯,雖然距今已經超過十年,但掛職的影響依然體現在邵麗的寫作中,書中收入的小說是近些年陸續發表的作品。
“我的掛職離真正沉下去還是有相當距離的,不過就我個人感受來說,雖然是淺嘗輒止,但也受用終身?!庇蒙埯愖约旱脑捳f,掛職對她的創作而言是“顛覆性的”。那段時間前后成為邵麗寫作風格的分水嶺。
其實,當年去汝南時,邵麗正面臨著寫作轉型難題。在2004年創作了《我的生活質量》之后的四五年里,邵麗一直在尋找新的敘述方式,陷入尋求突破自我的焦慮中,那段時間“甚至看到虛構手法的小說會有一種厭惡感”。“終于,生活給我提供了一個極大的契機,讓我看到了文學的本質,那就是要面對現實,面對生活?!本o接著,從《人民政府愛人民》《老革命周春江》《掛職筆記》到《劉萬福案件》《第四十圈》,打著邵麗新風格烙印的“掛職系列”小說陸續問世。
讀過邵麗早期作品的人,會把類似浪漫、唯美這樣的字眼貼在上面,然而掛職之后再落筆,邵麗的文字變得踏實了。用非虛構的手法來寫小說,加上第一人稱敘述,帶給讀者強烈的真實感,一氣呵成。語言平實簡單,結構很多也是平鋪直敘,但正是因樸素而真實,因真實而動人,邵麗寫著得心應手,讀者讀來酣暢淋漓。一些作家的小說能擠出水來,而邵麗的作品則密實得渾然一體,有時出版編輯會建議她“密度太大,稀釋一點”。外人看來應是長篇的體量,但“急性子”的她仍堅持選擇用中篇來表達。邵麗說:“我不是一個技巧型的作家,也不是不注重技巧,而是覺得技巧不能大于作品本身?!碑斎?,有心的讀者能從看似簡單的文字背后,感受到作者的煞費苦心。
聽人說和看著人做,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碼事
在過去,“掛職”是作家們深入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作家柳青掛職創作出了代表作《創業史》,作家路遙在礦務局掛職創作出《平凡的世界》。河南的著名作家中,李佩甫、張宇等都有過掛職經歷。
不過,“掛職”有虛實之分。和一些沒有具體分工的“體驗型”的作家掛職不同,邵麗的掛職是實實在在的,不僅要開展工作,還要接受考核,開會、接訪、下鄉村,每天都很忙碌,她會留心把遇到的故事、人物記錄在筆記本里。和基層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邵麗真正融入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著縣長、縣委書記的工作狀態,“聽人說和看著人做,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碼事”。
掛職時間久了,邵麗發現,基層自有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和處事風格,嬉笑怒罵之中,往往包含著真理?!耙酝藶檫M、難得糊涂、大智若愚、以柔克剛……這些沉淀在幾千年中國文化里的東西,是底層社會的運轉動力和黏合劑。我們薪火相傳的,大多都是這些東西。所以,一個作家要尋根,一定要尋到自己的文化之根。”
作家張楚評價說,邵麗的小說語言既精練又復雜,既冷靜又幽默。這種原生態的語言,便受到來自基層群眾的智慧和幽默的啟發。那時邵麗經常聽到很鮮活的語言表達,比如一位老農形容饑餓時說“早上沒吃飯,就感覺像心丟了一樣”。她說:“中國幾千年來,苦難都是靠這種智慧和幽默消解的?!?/p>
在邵麗的小說里,不管是官員還是底層小人物,絕非空穴來風?!昂芏喈斒氯宋叶家娺^他們或者他們的親屬?!鄙埯愓f,掛職讓她遇到了許多個作品中的人物或者故事,很多朋友至今還經常聯系。
邵麗筆下的故事很多發生在同一職業環境下,但她沒有按照類型小說的套路來寫?!叭魏温殬I都不會獨立于我們的生活現場?!痹谏埯惪磥恚≌f只是一種表現形式,真正的內里,還是事物本身的邏輯和它的真實。作家魚禾的評價頗為貼切,“邵麗寫的是人像而不是官像”。
現實中,有作家戴上“官帽”后,最后選擇丟掉“筆帽”,轉型做官員。邵麗掛職后本可以從政,但她選擇了回歸寫作生活,“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寫作的事情,所以當不了官”。
帶著悲憫和關愛去寫筆下的女性人物
邵麗的寫作并不完全借助于故事變化和情節沖突,而是冷靜地使用有節制的筆觸,寫出人性中的曲折和波瀾。
她寫過許多與女性生活有關的小說,展現女性在轉型社會中不同的糾結、矛盾和無奈。獲得魯迅文學獎的《明惠的圣誕》講述了明惠不甘屈辱最終訣別人世的慘烈故事,但這個悲劇里能感受到作者的顧惜、不平和關愛。邵麗說,她是帶著一種悲憫、關愛去寫筆下的女性人物的。
有讀者就現代女性的話題提問,邵麗說,現代女人除了工作,還要擔負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確實很累,但她覺得同時所感受到的關愛和快樂也更多?!叭绻邢螺呑?,我還想做一個女人?!鄙埯愓f,“生活中充滿了愛。盡管我并不認為人僅僅是為愛而活著,但我覺得沒有愛的生活不能算是有意義的生活,至少我不會為沒有愛的生活而寫作?!?/p>
談及掛職經歷和日常生活分別對創作影響所占到的比重,邵麗不假思索地回答:更大部分還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因為作家本身就身處生活之中。
邵麗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她喜歡種花、品茶,家里幾乎被布置成了“植物園”。同是作家的朋友碎碎每次和邵麗見面,極少聽她談及創作的甘苦,倒是樂于談及喜歡燒的某道菜,“似乎一放下手中的筆,她都能干凈徹底地從文學的世界中跳脫,一頭扎進比小說更加洶涌澎湃、活色生香的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