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教學應運而生,且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種教學活動當中。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而且需要提高學生相應的閱讀與審美能力。將詩歌鑒賞的“繁”“廣”內容與短小、精煉、富有形象性的“微課”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詩歌鑒賞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鑒賞 “微課”教學
“微課”是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形式,通常是由教師利用時長5-10分鐘的微視頻進行知識講解,輔助教學。“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便捷,且富于形象性、生動性,能夠集中地對某個問題進行詳細、生動的講解,并可反復播放,便于學生查缺補漏,鞏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教學知識點廣而且繁雜,其中有許多重、難點,而“微課”的授課特征正好能為詩歌鑒賞教學服務,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對詩歌的理解和領悟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靈活、高效地運用“微課”教學,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借助“微課”,調動學生進行詩歌鑒賞的興趣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難點在于高中生由于大量的學習任務,單是熟記知識點就已不勝其煩,很難將精力和情緒調整到鑒賞詩歌的狀態當中,因而在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時,教師應把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讓學生投入詩歌鑒賞的狀態作為首要的教學環節。“微課”在詩歌鑒賞導入環節能夠發揮較好的作用,讓學生盡快進入詩歌鑒賞的情境。比如,教學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二冊《短歌行》這篇詩歌時,教師就可以事先制作好“微課”,綜合運用多種新穎、生動的形式導入課程內容,比如,用flash動畫呈現詩歌的情境,將曹操在創作詩歌時的狀態用生動的動畫加以呈現,在課程開始的階段就吸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將影視劇中的曹操形象進行進一步的影視化剪輯,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判斷誰才是真正的曹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比如,將優秀的朗誦語音剪輯到“微課”當中,讓學生切身感受詩歌韻律的抑揚頓挫,以及這音韻變換間表現出的不同情感……總之,借助“微課”富有形象性、生動性的特色,在詩歌鑒賞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他們吸引到詩歌鑒賞的情境中,更高效地進行學習、理解,也讓鑒賞的過程更加豐富,有質感。
二、利用“微課”細化教學,掃清學生的知識盲點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許多知識點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一一詳細地、全面地說明清楚,一是口頭描述無法使一些抽象、晦澀的內容讓學生輕而易舉地了解,二是教師要兼顧整體的教學進程,用在每個知識點的講解時間是需要有效控制的。“微課”在細化教學方面,有著很強的優勢。由于“微課”是課前制作,教師可以花費課堂上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規劃“微課”的整體面貌,如何將知識點講得深入淺出,如何將抽象化為具體等,可以反復推敲、設計,另一方面,“微課”具有可“復制”性,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素材長期保存,如果需要,可以反復播放,不像教師的課堂講解,一旦這個知識點講過了,一般是很難“回放”的,即便教師又重新講解與上一次可能也會有所區別,對于一些理解力稍差的學生便很難消化。因而,借助“微課”來細化知識點教學,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微課”在化抽象為具體的方面是有著“先天”的優勢的,比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二冊《離騷》的教學中,涉及到了許多現在不熟悉的事物,單憑教師的口頭描述,對于一些細節學生是無法認清和理解的,教師就可以在事先制作的“微課”中做好準備工作,進行細化處理,比如,將一些可考的事物的圖片分類整理;或者通過相關的影視作品的片段剪輯呈現屈原創作詩歌時的情境;或者援引相關背景的介紹內容,讓學生明確詩歌的創作背景等,這些都是課堂上教師口頭描述無法做到詳細、具體的部分,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掃清盲點,加深對詩歌情境、情感的理解和體會。
三、通過“微課”,喚醒學生的情緒共鳴,提升詩歌鑒賞力
高中語文的詩歌鑒賞教學,不單是要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還要喚醒學生內心與詩歌的情感共鳴,并通過對詩歌情感的感受、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詩歌的鑒賞力。傳統的詩歌鑒賞教學方式,逐字逐句地分析詞句,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背誦詞句釋義上來,很難讓學生自覺地感受、詮釋出詩歌的內在情感,“微課”教學有效解決了詩歌教學中缺乏情感體驗的問題。因為,“微課”呈現的內容往往是鮮活、生動的,便于學生通過具體的、可觸可感的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投入詩歌的意境當中,在了解到詩歌寫的是什么之前,先讓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情感氛圍,不自覺地被這種氛圍所感染、所影響,而這正是產生共鳴的前提。比如,教學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第二冊《雨霖鈴》時,其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要通過凄清蕭瑟的環境描寫來襯托詞人凄涼的心境,但究竟是怎樣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呢?沒經歷過這種凄清情境的高中生恐怕很難準確地想象,這時,如果教師能夠通過“微課”播放一小段視頻,懷著心事的詞人抬眼望去,晚風拂過江邊的楊柳,枝頭掛著一彎細細的月亮……形象的呈現,讓難以觸摸的情境和情感變得具體而又生動,學生往往會不自覺地投入其中,真切感受到環境的凄冷和心情的凄涼,并被這種情緒感染、震撼,深刻理解詞句刻意營造的意境的美妙,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鑒賞力。
綜上所述,“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使之能夠深入理解詩歌細節,體驗、挖掘詩歌深層情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鑒賞能力。因此,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微課”的作用,積極、主動地探索“微課”的應用時機和角度等,借助“微課”有效地提高詩歌教學的成效與質量。
參考文獻:
[1]盛天國.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下,2017,(02).
[2]胡慧萌.淺談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30).
(作者單位:四平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