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樺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關系著企業的運行效率,應當受到企業相關部門的重視。本文將提出當前我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具體可行的對策,希望能夠對降低企業運行的經濟風險做出貢獻。
關鍵詞:企業;經濟責任;審計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直接關乎企業的運行效率問題,只有完整有效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才能保障企業的高效運行。企業有關部門應當對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并總結經驗,集中精力探討企業運行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進而完善審計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審計工作存在的各種問題。
一、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制度不完善
我國審計制度的形成時間較晚,發展至今,我國審計制度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責任界定問題。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是內容龐雜、工作量大,在這個過程中,審計方必須對各種審計內容進行歸類整理,但我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分類標準尚未明確,這就導致審計責任的界定出現了許多問題。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多數審計方是按照審計的主體或性質進行分類的,但是這種分類方式太過籠統,一旦出現問題,責任的落實將成為難題。
其次是審計時間的問題。國外的審計制度形成時間較早,發展至今,審計制度已經較為完善。我國企業的運行與國外企業有較大不同,我國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臨時性較強[1]。然而,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嚴謹的工作,審計方在審計開始前需要進行充足的準備,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審計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導致審計結果不具有科學性,無法作為企業進行決策的參考資料,最終影響企業的運行效率。
(二)審計主體職責不明確
企業經濟責任審計需要較長的時間,涉及的范圍也較為廣泛,這使得落實審計責任成為一個難題。由于審計內容定性不明確等原因,審計方的審計內容往往會出現重復的情況,這就大大降低了企業審計的效率。且由于每一審計環節工作量大、參與人員多,部分審計方為了節約審計成本,放松對參與審計的人員的資格審查,這就導致審計內容出現問題時無人承擔責任的情況出現[2]。除此之外,我國企業的審計工作還存在較大局限性,許多企業沒有給審計方足夠的審計權限,審計方尋找需要的審計材料時往往四處碰壁。還有一些企業沒有向審計方明確提出審計的目的和重點,這就使得審計方在實際工作中目的不明,最終,審計方工作的側重點可能與企業進行審計的根本目的有偏差,這就導致審計資源的浪費和企業運行效率的降低。
(三)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審計工作不僅包含數據的收集、處理等環節,還包括分析環節,對各種審計資料的性質的判斷需要運用到各種法律條文,但由于審計資料的性質難以界定,不同的工作人員引用的法律條文可能不同,這就使得不同人員的審計結果偏差較大,審計工作失去了應有的客觀性。除此之外,部分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掌握不牢固,這也從客觀上影響了審計的實際效果。
(四)審計報告運用不合理
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根本目的是發現企業運行中存在的經濟問題并加以解決,最終達到提升企業運行效率的目的。但我國許多企業的審查目的并不明確,對審查結果的運用也不到位。這突出表現在企業的信息公開程度上,我國許多企業的信息公開程度較低,企業工作的透明度也不夠,這就使得審計工作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二、解決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審計制度、落實審計責任
審計制度的完善需要審計方和國家法律部門的共同努力。審計方應當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審計方式對企業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在審計過程中,如果遇到某項內容定性不明的情況,應當結合具體的法律解決定性問題。對一些在法律上的界定也較為模糊的內容,審計方應當組織專門的研究小組,共同對某一內容的定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國家的法律部門應當密切關注審計行業的發展動態,及時完善與審計有關的法律制度。相關部門還應當在結合本國審計行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適當借鑒外國審計行業的法律法規的先進之處,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法規[3]。
審計責任的落實依靠的是完善的監督制度與合理的分工制度。在審計工作開始前,審計方應當建立完善的責任落實制度并對所有參與審計的工作人員進行登記,在登記后,審計方應當明確每一位審計人員的具體工作,避免出現工作內容交叉的問題。審計方還可以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在審計責任的落實工作中,要求每個審計人員在工作前登錄計算機系統進行登記,并利用計算機系統監督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進程。運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監督將大大提升監督的效率,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促進責任落實問題的解決。
(二)合理運用審計報告
企業應當重視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運用,在必要的時候可將審計結果錄入公司的人事檔案中,作為企業用人的重要標準。除此之外,紀檢部門也應當重視對審計報告的運用,在對企業進行檢查時,紀檢部門可以利用企業經濟責任的審計報告發現企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排除潛在的經濟風險,對于一些違法違規的企業,紀檢部門應當要求其上交審計報告,將審計報告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證據加以使用[4]。
(三)提升審計人員的素質
審計方應當對審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培訓的內容應當包括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職業道德的培訓。除了進行培訓,審計方還可以定期組織行業經驗交流會,促進工作人員審計技能的提升,從而保障審計過程的科學性和審計結果的客觀性。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企業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有關部門應當對這些問題給予足夠重視,利用各種辦法促進問題的解決,為提升我國企業的運行效率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海,孔維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若干問題探析[J].前沿,2015(02):74-75.
[2]黃荷英.對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若干問題的探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5 (10):161-162.
[3]黃海清.淺論對企業領導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與企業效績評價的若干問題[J].廣西會計,2016(08):31-33.
[4]林炳發.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若干問題探討[J].審計理論與實踐,2014(03):19-20.
(作者單位:中國煤炭地質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