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峰
摘要:預算執行審計,是《審計法》賦予審計機關的一項主要職責,是國家審計機關永恒的主題。預算執行審計作為國家預算管理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其監督制衡作用日趨顯著。近年來,筆者在審計工作中努力把理論研究與審計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注意從真實合法審計向管理審計、效益審計轉變,切實發揮審計的監督、評價和鑒證職能。本文擬在反映目前縣級財政“同級審”工作中就如何做好財政審計評價工作進行一些探討,更好的為縣級財政經濟建設做好保駕護航。
關鍵詞:財政審計;審計評價;原則
一、財政審計評價的原則
由于財政審計綜合性、政策性和專業性比較強,社會影響力比較大,所以,對財政審計的評價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要求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認真負責的態度,站在第三者立場上,以詳實的證據為依據,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不附加任何主觀成分,客觀地進行評價。客觀性原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評價的依據是經審計后確認的事實;二是不能帶有私人的感情色彩,隨意擴大或減小事實,又要注意出現過激言詞和褒揚;三是要用辯證的觀點進行評價,堅持辯證的統一。
(二)準確性原則
要求評價用語準確,措辭應用恰當,是非清楚明白,界定責任明確,以事實為依據,少用修飾性語言,切忌模棱兩可,似是而非,或漫無邊際,高談闊論,任意發揮。要做到觀點鮮明,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防止前后矛盾,雜亂無章。
(三)重要性原則
要求審計評價中必須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對財政職能的履行情況和重要的經濟事項,必須評價,對財政職能的履行無重大影響的事項,可少評價或不予評價,并就事項的性質和數額大小來選擇評價的重點。評價中既要肯定成績,又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避免以偏概全。
(四)謹慎性原則
要求審計評價中堅持穩健、謹慎的態度,不能馬虎大意,隨隨便便。對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評價;對證據不足,評價依據或標準不明確的事項,不評價,對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事項,不評價;如一些失之于偏頗的指標、計劃等,要全面辯證地分析后,做出一分為二的評價。
(五)寫實性原則
對評價的事項要依據可靠數據和客觀事實,采取寫實和量化的方法予以評價。對事項發生的原因,處理經過,造成的后果給予充分說明。
二、財政審計評價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財政審計評價意見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使用者的決策,其正確與否是審計工作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也是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體現。為了確保對審計事項發表正確的評價意見,在進行審計評價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審計評價要建立在全面審計的基礎上
審計評價是對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的總體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所作的結論,這種評價結論必須建立在全面審計的基礎之上。如果審計人員所實施的審計只是就部分經濟活動或部分事項進行了審查,對于未審的內容,審計人員無法作出判斷,也就不能得出關于被審計單位總體的評價結論。只有當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進行了全面審計,對其主要的財政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有了全面的把握才能發表評價意見。這里所說的全面審計不是要求對被審計單位的所有經濟活動進行詳細審計,審計人員可以在考慮重要性原則和評價審計風險的基礎上,進行抽樣審計,然后對被財政部門經濟活動的總體作出評價。
(二)審計評價要有一個科學的標準和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法
要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就需要有一個標準,否則何為真實,何為不真實,何為合法,何為不合法,效益是高是低等問題就很難作出判斷。對審計事項進行評價的標準一般應依照審計準則和審計機關相關指南的要求來確立。評價的方法也不能就事論事,就審計發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評價,而應考慮到所抽查業務的代表性,以及未檢查業務中可能存在的錯弊。這就需要有一整套科學的方法來實施審計和進行審計評價。例如要確定審計的重要性水平,測評內部控制制度,評價審計風險,使用統計抽樣技術進行審計等。只有建立了科學的審計方法體系,才能使審計評價真正科學、規范、合理,否則我們的審計評價總是停留在只發表“基本真實”、“基本遵守了財政法規”等類似意見的水平上。
(三)審計評價要有審計風險意識
由于財政業務的擴大和審計資源的限制,審計不可能進行百分之百的檢查,只能是在測評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抽查,而審計評價是對財政收支的總體所發表意見,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發表不恰當意見的可能性,即存在審計風險。例如當我們對財政部門審計后,抽查沒有發現違法違規的財政收支行為,發表了“財政收支符合財經法規的規定”的審計意見,而事后財政部門暴露出有重大違規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就說明審計機關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并有可能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在進行審計評價,發表審計意見時必須要有審計風險意識,一定要在取得充分且適當的審計證據的基礎上進行評價。要依法進行評價,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
(四)用語要平實、準確,評價要得體
審計評價用語要力求準確,措辭恰當,不加修飾,直接闡述事實。要拓寬視野加強理性分析,提高報告的立足點,要注意反握總體概念,反映突出問題。要把審計發現的問題與審計對象的整體發展狀況聯系起來,多視角地觀察分析,做到“一分為二”,點面結合。評價中要突出重點,分清主次,緊緊圍繞預算執行這唯一的主題,沿著財政資金運行的軌跡,用歷史的聯系的觀點剖析問題挖掘源頭,揭示深層次原因,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反映審計工作所取得的實際成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鄧州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