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實攝影究竟是對現實世界的記錄,還是對人性的表現?從攝影術誕生的那一刻起,關于紀實攝影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人們在認可紀實攝影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的同時,又無法回避畫面中典型形象的塑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紀實攝影更多的是一種以表現社會現實而存在的視覺藝術形式,其藝術形式雖被淡化,但并未消失,其美學價值也更多的體現在對真、善的更高境界的追求,對人性的關注成為其本質內涵。
關鍵詞:紀實攝影;再現;表現
紀實攝影,英文釋義為“Document Photography”,其中,“Document”一詞就是文獻的意思,既然具備這樣的本意,那么紀實攝影拍攝出來的影像必然是真實可靠的。紀實攝影師以紀實的手法,記錄現實生活、反映社會現象,拍攝的題材來源于社會現實、來源于生活本身,它如實地反映著人們的所思、所見,具有記錄現實、保存歷史的重要作用。紀實攝影的出現將攝影從唯美的繪畫派創作風格中解脫出來,紀實攝影關注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反映的是人類的現實生活,引起情感共鳴,其根本目的是為推動社會進步,改善人類的生存處境。
一、紀實攝影的再現性
紀實攝影作品融入現實生活,它不只是記錄某一事件的表象,而是更深層次的記錄事件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在紀實攝影中,雖然藝術化的表現形式被弱化,但卻并沒有消失。從美學意義上講,紀實攝影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對真的內容和善的思想的表達,紀實攝影關注的焦點是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性。紀實攝影這種以記錄現實生活,揭露社會本質的藝術形式,不僅創造出真實可感的藝術形象,更透過再現的這些真實的影像資料使其具有文獻價值,歷久彌新。
在真實世界和視覺影像之間,紀實攝影承載的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實體,它完整地記錄和再現了某一時空中的片段,并定格為永恒,紀實攝影師透過鏡頭再現并還原了現實世界的原貌,使得人們可以超越時空的界限,從可以感知和觸摸的藝術形象中反復觀看這個更為現實、客觀的世界。可見,紀實攝影的再現功能已經成為它存在的基礎。如果從美學范疇去研究紀實攝影,可以看出:一方面攝影師努力從美學的規律中去構造具有形式美感的視覺畫面;另一方面則是攝影師充分調動照相機的記錄功能反映現實世界。毫無疑問,紀實攝影更貼近后一種。
紀實攝影將“真”作為美學追求,這就要求紀實攝影必須記錄和反映現實生活,如此才能引起人們心中的情感和共鳴。當一幅圖像的美學形式和內容同時作用于觀眾的審美情感時,圖像本身的形式美就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是更多地關注與圖像內容的表達。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紀實攝影的再現有賴于物理和光學的復制,真實性是其最本質的特點,故而再現也就是紀實攝影最真實的表達方式。
二、紀實攝影的表現性
對紀實攝影的解讀不僅限于上述觀點,另一種觀點即紀實攝影重在表現。這一觀點主要體現在題材或主體的選取上。紀實作者簡介:宋艷麗,河北傳媒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人文地理攝影。攝影在創作藝術形象時,必然會帶有明顯的目的性,因此,紀實攝影師在提煉和塑造藝術形象時,總會帶有明顯的個人印記,這往往反映著攝影師的主觀傾向。任何藝術形式都是藝術家主觀選擇的結果,攝影也是如此。在攝影創作的過程中,攝影師拍攝之初都會深思熟慮該選擇什么主題思想,如何將主題思想表達的更為細膩;同時,攝影師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也會刻有明顯的個人印記和主觀傾向,例如在表現災難題材的攝影作品時,攝影師是選擇拍攝殘酷的現實還是選擇拍攝災難面前人人互助的溫馨畫面,這取決于攝影師個人思想和情感的攫取。對此,事件本身沒有變化,變化的是攝影師的視角,視角不同,表現內容不同。此時,紀實攝影的再現性和表現性的矛盾就凸顯出來,這種情況稱之為“相對真實性”,事件本身和影像都是真實的,但最后傳遞出來的影像是經過攝影師主觀選擇的。
紀實攝影的本質是真實的,然而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可以有多種方式表現同一事件,同時在事件表現的過程中,藝術家必然會對所要表現的主體進行再度構思和創作,而在構思、創作的過程中,美學表現形式也會不可避免地影響畫面視角。例如法國紀實攝影師卡蒂埃·布列松,他一生都在踐行瞬間的藝術,強調寫實的觀看方式,但他的作品中經常流露出超越于現實的痕跡,在其作品《拉扎爾車站后景》中的場景,與其說是紀實作品,不如說是超現實的藝術作品,其藝術畫的表現方式和手法將其作品的時間和空間完美的定格在那一瞬間,似是凝固了的時間藝術。
三、結語
紀實攝影師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確實淡化了許多藝術表現的痕跡。他們將自己的情感表達折射在作品中,這種情感包含了其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攝影師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評判標準。紀實攝影師對畫面造型語言的把握也都是在情感抒發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直覺選擇。從攝影歷史的長河中,載入史冊的能讓人一直回味綿長的優秀的紀實攝影師們的作品,往往兼具內容美和形式美,既具有社會價值,又具有審美價值。紀實攝影超越了對事件本身的記錄,它更多的是承載著攝影師對社會現實的主管理解,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悟可以通過鏡頭表達出來,進而傳遞給讀者,這是一種無聲的溝通,它超越了性別、地域、年齡,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紀實攝影在提供觀眾視覺符號的同時,也在發揮著它一貫的特性,即記錄現實,記錄歷史,映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