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望
摘要:竹笛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竹笛演奏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流派,也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為此,本文闡述了竹笛的歷史及發展,就中國竹笛的演奏風格流派及其表現形式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當今竹笛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為今后研究竹笛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竹笛;風格流派;表現形式;建議
一、引言
竹笛作為我國的傳統民族樂器,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瑰寶。其歷史與發展可以追溯到很早,早期多用于合奏和伴奏,建國后,竹笛不僅制作更加精良,而且演奏技巧更加豐富。經幾千年的發展,中國竹笛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流派,主要有“南派“北派”與“交流混合派別”;不僅如此,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大有不同。這些不同的風格流派和表現形式均給竹笛的發展帶來一定的作用,但竹笛在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二、竹笛的歷史及發展
(一)竹笛發展的歷史進程
竹笛在中國的發展擁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歷史悠久的一種樂器。在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進步,竹笛無論是在形式上與內容上,還是在演奏者的表現手法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都隨著時代的進步增添了很多與時俱進的元素,這也使得竹笛在藝術領域的影響力漸漸增強,給越來越多的竹笛愛好者不同的藝術感受,也給越來越多的發現美、展現美的竹笛追逐者更多的品味,這在現實生活中,調節人們煩悶的心情都起到了促進作用①。從竹笛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自古代開始并對藝術的欣賞與追求擁有自己獨特的要求,我國先人在走向藝術這條道路上同樣也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二)竹笛發展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不僅取得了獨立的主權,并且在經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了一定的基礎,在這樣國泰民安的前提下,竹笛的藝術之路便開始復蘇了,竹笛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不同的藝術家與國內外竹笛愛好者進行有力的溝通,為新時代竹笛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自中國進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發展速度不斷地進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中國人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成果的時候,中國的藝術領域又一次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竹笛不僅在中國國內得到快速的發展,同樣以中國的藝術姿態走向了世界,并在世界藝術舞臺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些顯著成果的背后不僅是中國人們經濟騰飛的結果,同樣也是當代中國竹笛藝術家們辛苦耕耘的成果,可以說,在中國現階段,竹笛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繁榮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新的竹笛思想也如同雨后春筍般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為人們帶來美的感受。
三、竹笛的風格流派
竹笛經過中國古代與中國現代的發展進程,逐漸形成了兩種派別,這兩種派別的產生主要是與地理環境、生態氣候以及人文狀況相關聯的,因此,竹笛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所變化。首先分成了南北兩派,但隨后,在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又形成了很多混合的流派,這也是新時代新竹笛發展的必然趨勢,對竹笛的形成與竹笛的進一步發展都會擁有巨大的現實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竹笛北派
由于區域的氣候相對干旱,氣候條件的影響會對人們的心情、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等均有所影響,因此,這里的人們更加注重生活上的勤儉與生活中的力量,所以,北派的竹笛在表現形式上多是一些粗獷的音樂,在表現形式與表現手法上也多有一些力量感。
(二)竹笛南派
與竹笛北派不同的是,竹笛南派更加注重小橋流水人家般的感覺,由于地區氣候比較濕潤,空氣更為清新,有山有水的自然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安逸感覺,也給人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這種自然環境的影響下,人們更加細膩,在思想上由于經濟較為發達,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較為超前,人們更加重注平靜生活中的各種品味,更加欣賞安靜之中帶來的獨特美感。
(三)交融中的派別
中國竹笛究其派別來講,從最初傳統的南、北派劃分抑或是另外一種劃分方式:分別為南、北、浙、中四大流派。在文化不斷交融的過程中,中國竹笛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轉機。新的經濟時代下,無論是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中國各種基礎設施的完善均有所提高,尤其是互聯網的時代,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地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信手拈來,信息來源的渠道以及信息的廣度與深度均有所提高,大量信息化促進了中國不同地域與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這種文化上的交流使得中國的竹笛在表現形式以及表現風格上均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這種些微的變化不僅豐富了中國竹笛的發展,同時也對中國的新一代藝術的進步做了更多的鋪墊,使中國的藝術領域更加多姿多彩。
四、竹笛的表現形式
在竹笛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需求便出現了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上的變換總體來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派”的表現形式,另一種是“現代派”的表現形式,每一種形式都在不同的角度與不同的側面對中國的竹笛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傳統派”的表現形式
“傳統派,在表現形式上多以古樸、傳承為主要的脈絡,包括演奏者的著裝風格上,多是一些古香古色的服裝,之所以以這種形式的服裝來表演,主要目的是能夠給聽眾帶來更多視覺上的沖擊,能在竹笛聲與服裝的雙重氣氛中,給更多的人帶來文化上的感染與熏陶,能夠讓聽眾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同樣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點點滴滴。
(二)“現代派”的表現形式
在表現形式上有“傳統派”,便會有形影的“現代派”與之形成對比,在中國的竹笛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傳統派,在發展中注重歷史的演進與歷史傳承,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傳統派”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規模,并有了一些新的體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大規模的文化交流,在這種背景下,“現代派”應運而生,與傳統派不同的是,現代派無論在何種方面,都會與傳統派形成鮮明的對比,“現代派,是傳統派的一種更新。在服裝上,現代派更加注重西式服裝的展示,這主要是融合了西方人們的價值觀念與道德素養,讓更多的人在體會中國古典藝術的過程中同樣能夠對西方的文化有所想法。
四、關于竹笛的思考及建議
(一)當今竹笛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中國的竹笛發展雖然進入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融入了較多的合理成分,對于中國竹笛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確實提供了經濟、文化、技術上的大力支持。然而,盡管有如此多的發展優勢,但是要想使竹笛能夠成為世界藝術的常態,中國竹笛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中國竹笛作為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除了業內人士對此有了解之外,外界人士幾乎沒有過多的看法,也沒有合適的機會與場合可以對竹笛有所了解,這是竹笛發展中的有一個困境,中國的竹笛,缺少在國內的宣傳力度。
(二)竹笛發展的建議
中國竹笛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呈現了很多形式,其中有很多表現手法對于今天的竹笛發展都有很多的啟發,但是在快速發展中也存在由于速度快而形成的一些弊端,“欲速則不達”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在今天仍然擁有合理的內涵,針對目前出現的問題,有必要做出一些調整,希望通過一些微觀層面的調整能夠對中國竹笛的發展盡一份力量。首先,在人們思想意識層面,要加強竹笛愛好者對竹笛歷史方面知識的普及。其次,加強竹笛與西洋樂器之間的交流,多舉辦一些國家研討會,增進不同樂器之間的理解,使更多熱愛音樂的人群能夠在溝通中產生新的思想。
五、結語
綜上所述,竹笛的發展歷程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幾乎是同步的,不同時期的演奏者為竹笛藝術的發展注入了不同的血液。竹笛音樂創作,演奏手法、音樂風格的發展與演變,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向前。經過傳承,中國竹笛分為多種派別,主要有“傳統派”、“現代派”、“交流混合派”三種形式,這些派別呈現出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豐富了竹笛的韻味。在世界文化大融合、大發展的時期下,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中國的竹笛做出一些新的要求,以促進竹笛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