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梅
摘要:作為文化站工作者除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外,有一點是萬不可以忽視的,即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當今是一個信息匯集、知識更新的學習型社會,處在重要地位的文化站工作者應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突出的文化專長,過硬的文化技能,只有加強學習,善于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關鍵詞: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素質
一、前言
文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各級黨委、政府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指揮者,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鄉鎮黨委、政府要把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納入政府的目標管理,列入政府的議事日程。重點抓好總體規劃、技術指導、資金籌措、人員編制等環節,協調解決綜合文化站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和問題,全力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二、規范鄉鎮文化站的運行和管理
群眾是新農村文化的建設者、創造者和享受者,起著主體作用。發展繁榮農村群眾文化,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精神文化需求,把群眾愿意不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新農村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基準。
因此,文化主管部門要多渠道開展調查工作,摸清各地的基本情況,掌握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需要的文化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實施策略,避免盲目地搞一刀切。
在向群眾提供文化產品、文化服務,開展文化活動時,要結合各地經濟發展、人文特點、生活狀況等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讓群眾接受,讓群眾喜歡,讓群眾滿意,讓群眾從中得到實惠,從而把群眾參與文化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調動起來,實現“要我參與”向“我要參與,轉變。只有群眾主體意識的確立,才能實現群眾文化真正意義上的繁榮發展。
隨著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建設的展開,對鄉鎮文化站輔導要求必然會變得更全、更新、更高。因此,縣級有關職能部門要圍繞這個新變化、新要求,集中優勢人力,深入基層調研、實踐,探索新的輔導方法,培養骨干、抓好典型,促進鄉鎮群眾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
為切實加強各鄉鎮綜合文化站作用發揮,在不斷完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設施的基礎上,注重加強對鄉鎮綜合文化站的業務指導,切實幫助其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三、因地制宜開展文公文化活動
各鄉鎮綜合文化站結合當地情況,定期組織各種文化、藝術、娛樂、競技、賽事等群眾活動,每有重大節日慶典活動,文化站還會組織各村文藝人員在文化站內舉行舞臺文藝匯演,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培植文化人才,加大對基層文化干部的培養、培訓力度,讓本地特色文化顯示魅力。
縣級文化主管部門是政府的職能部門,本來就對如何因地制宜制定農村文化建設規劃,分類指導,明確措施,抓好黨和政府關于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等負有責任,在中央提出鄉鎮建立綜合文化站后,文化部門要按照黨和政府的統一部署,密切與教、科、廣電、體育等部門綜合協調,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其職能將進一步擴大。但是這些工作我們還沒有起步,建設綜合文化站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要知道,建設綜合文化站這是國家的安排,時代的要求。文化主管部門指導鄉鎮文化站工作的擔子更重了,對綜合文化站指導的要求更高了。縣文化主管部門必須盡快加強對國家建設綜合性文化站工作的指導,抓好典型,樹立樣板,推動綜合文化站工程的建設。
四、增強綜合文化站的宣傳陣地作用
鄉鎮文化站作為基層文化傳播和服務機構,在文化傳播,民情收集以及組織群眾進行文體活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提高鄉鎮文化站工作效率,充分發揮文化站在先進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我局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對鄉鎮文化站的管理,提高鄉鎮文化站的運行效能。
鄉鎮綜合文化站推行免費開放,提升文化站服務水平,普及性文化服務項目免費提供。通過宣傳欄、標語、組織教育活動等多形式、多渠道方式向群眾開展普法教育、宣傳政策法規,積極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公共活動。
五、結語
總之,鄉鎮文化站,作為撬動鄉村社會主義文化前進的支點,是鄉鎮基層政權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實現鄉村文化自信的機器。鄉鎮文化站內在驅動力的強度與撬動的能動作用,直接影響鄉村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進新時代,鄉鎮文化站應當有新氣象、新作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