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東
“適應”一詞最初來源于生物學科,隨著各類學科的融合和擴展,教育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都開始借鑒和使用這一詞匯。在教育方面,大多數的教育學家認為,適應是根據之前規劃好的目標,教育主體自發進行的一種調整,進而求得自我發展的變化。還有一些專家認為,適應是一種反應,是對于外界的變化主體做出的應變。學校和教師應該依據學生不同能力和興趣情況,通過為學生提供相匹配的教育方式,進而激勵學生的潛能。甚至還有的學者在適應性教育中提到,畢業者的求職適應情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英國,適應性教育是以自我反思在教育中的失敗的方式開展的,以促進平等和民主。具體來看,是進一步地釋放學生的潛能,提升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自身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際遇,從而實現自我的發展。
可以看出,適應性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受教育的主體實現個人各方面的發展,還能夠讓受教育的人擁有適應社會的信心。在高職學校中,學生的適應情況與學生未來的就業緊密相關。學生在校期間的適應性,是每個高校都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進一步促進高職學生的適應性教育工作的進展,本文將圍繞適應性教育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給出相關的建議。
一、影響當前高職新生生活適應性的原因
(一)高職新生適應性教育定位不清
目前,雖然很多高校都增加了學生適應性方面的工作,但是并沒有全面部署和執行。這些高校僅僅是將適應性教育作了程序化的指導,并沒有踏踏實實地將其內容落地。大部分高校只是在入學之初進行了簡單的適應性教育的指導,而往后學生在校期間的適應性教育則沒有得到根本性指導。
在時間軸方面,許多高校老師將適應性教育和入學教育混為一談,并沒有理清其中真正的關系,只是單純地認為開學教育就是適應性教育,只要在開學之初,處理好學生的開學事物就完成了對于學生的適應性教育。學生的適應性教育應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生涯,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開學時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應該是具有順聯性的。所以高校對于學生的不同階段應給予不同程度的適應性教育,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職業生涯的規劃培養。在高職教育的后期,應該把適應性教育的工作的重心放在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訓上。
從主次來看,很多高校的老師對于教育的適應性內容主次關系把握不明。從教育內容上來看,許多高校的老師只是單純地將適應性的教育內容定義為在生活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對于理想性教育的培養。許多高校老師僅僅只是將學生在校安全作為關注的焦點,而忽視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因此,高校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基礎教育,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就業能力、理想層面的適應性教育。
(二)信息不對稱導致教育出現時滯性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對于高職學生的適應性教育過于趨向程序性的流程布局,而沒有真正做到抓實際問題,對于學生適應性的真正情況沒有做出深層次的了解和調查。適應性教育趨于表面化,對于問題的本質挖掘缺乏根基,導致在后期的教育方面缺乏針對性。然而普世化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地做到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和指導,導致了適應性教育的效率低。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對學生的真實情況最了解的人。由于受到地域以及高校管理方式的限制,在和家長聯動方面,相較于義務教育,高職高校在這個層面具有很大的被動性,學校和家長間的聯動明顯弱了許多。在進入高職學校之前,學校對于學生的了解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僅僅只是簡單了解學生成績單以及基本信息,并沒有真正了解到學生全方位的真實情況,對于學生的個人特性以及真正的興趣等知之甚少。高職學生大多還處于青年時期,心智還不夠成熟,需要學校積極的幫助和引導,所以信息的全方位收集對于學校開展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如果收集到的信息不對稱,不僅會迷失教育方向,還會帶來時間上的滯后性,嚴重影響到學生的適應性教育的實際效用。
(三)相關部門的重視不夠
由于很多高校學生的生活習慣不同,因此,他們對飲食、住宿及各種設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然而,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對于適應性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在硬件設施的配置方面的支持力度十分薄弱,許多高校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學習資源和設備方面,卻忽視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硬件的供應。并且國家對于適應教育的管理和相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財政支持,國家教育體制層面對高校的適應性教學也沒有給出相關具體的評估方法和指導,使得在適應性教育方面,高職學校一直走在后面,沒有適應性教育相關的課程和相適應的教育計劃和安排。
二、高職新生適應性教育對策分析
(一)強化高職學生適應性教育的意識
目標應該著眼于讓新生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為了更好地落實這個目標,首先要深化高職學生對于適應性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梢砸愿咝@蠋煘榍腥朦c,增強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抓住問題的本質,使之能把握未來工作明晰的方向和主次關系,以便在日后教學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更好地開展好學生的適應性教育工作。
(二)高校進行相應的引導
對于學生的適應性教育,不僅僅要在目標定位方面做好支持準備工作,在具體的每一個環節也要做好落實。特別是高校應該積極做好對各種資源的利用,做好學生適應性的引導工作,抓好適應性教育的引導性工作,特別是對新生的教育工作。在開學之初應該積極加強對新生的引導工作。在前期,對于新生入學的基本信息應該及時掌握。然后,根據前期掌握到的信息,針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自身素質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積極開展新生教育活動。
(三)心理教育的疏導
及時的心理普查,對于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把握以及進一步開展適應性教育有著必不可少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高職學生的開學前期,高校應該及時地建立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并且要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分類,確定每個個體的不同心理輔導方式。要特別關注其中問題相對嚴重的學生,以及成長經歷特殊的學生,比如貧困生或者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高校應高度重視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及管理,加強對于檔案的專業性素養分析和后期的檔案保密工作。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興趣,學校要經常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健康相關的公共選修課,建立心理社團等學生職能組織,幫助新生及早有效地適應新環境。
(四)利用互聯網實現信息傳遞
信息化是現代化教育的利器,對于高職學生的適應性教育,更應該把握住現代數字網絡這把利劍,利用高科技來更好地促進教育工作的開展。在開學前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收集學生的相關信息,幫助日后工作的開展和部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好網絡技術,以班級和興趣小組為單位,通過建立相關的討論組,便于師生更好地互動和交流。同時,由于互聯網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傳遞,因此,教學過程中的相關視頻和學案,可以更加便捷地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
【本文系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高職新生生活適應性研究——以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GW2017B0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