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珩博
摘 要:共享經濟在我國發展的如火如荼,市場體量不斷壯大,涉及人群、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推動經濟社會的向前發展,成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之一。但是共享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遭遇到諸如法律法規滯后性、監管體系不完善和信息不對稱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就從整個共享經濟層面,利用SWOT法分析共享經濟的發展前景與瓶頸,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希望對于共享經濟健康發展起到借鑒意義。
關鍵詞:共享經濟 SWOT分析 監管體系
一、共享經濟發展背景
(一)共享經濟概念
從廣義上講,共享經濟是指機構或個人有償出讓擁有閑置資源的使用權給他人,一方面出讓方獲取回報,另一方面接受方利用他人的閑置資源創造價值。從狹義的角度看,共享經濟是指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基于信息平臺,暫時轉移閑置物品使用權的一種商業模式。
(二)共享經濟發展狀況
共享經濟近年在中國發展的如火如荼,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滲透領域不斷延伸,帶動就業人數不斷擴大,對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涉及領域不斷延伸,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大量閑置資源為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背景,各類共享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由傳統的網貸金融行業,擴展到諸如滴滴打車、摩拜單車等交通出行領域,再到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生活服務方面,可以說是快速滲透到市場的各個領域。
二、共享經濟發展優勢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生的經濟業態,出現在市場上之后迅速得到成長,這得益于其自身的發展優勢的發揮,以及市場高度的關注和熱情。
(一)資源配置效率高
在傳統經濟業態中,傳統企業需要自己自發生產產品,同時關注生產上游產品市場以及下游需求方市場的市場動態,資源配置效率低下,一方面容易受到上游產品的價格波動限制甚至制約其產品售賣,另一方面其對于需求方市場而言難以滿足消費者市場要求高質量個性化服務的趨勢。而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基于信息技術,通過大數據運算,快速匹配供需雙方需求,提高供求雙方的匹配效率,從而帶動整個市場的資源匹配效率,加快產品和服務的流通速度。
(二)供需雙方市場廣闊
共享經濟特征之一就是資源的重復交易和高效利用,使用權的短暫出讓,使得閑置資源能夠二次甚至多次消費利用,帶來價值的顯著提升。
傳統的經濟模式呈現一種單向的交易模式,從原材料廠商到企業再到市場,資源僅有一次利用機會。因此傳統企業面對的供需市場深度有限,從而限制了企業在市場挖掘上的運作。而共享經濟基于信息技術的點對點的交易模式,給新市場的發掘帶來更加廣闊的潛力。共享經濟并非傳統的單方向運轉模式,對于共享經濟而言其資源的供需雙方都可以是整個消費市場。例如網約車的供給方是整個消費市場符合司機資質的出行司機,而其需求方式整個消費市場需要出行的消費者,供需雙方在共享經濟的運作中極限被模糊化。因而,相比于傳統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的載體是各種網絡共享平臺,而共享經濟與大數據的結合則將兩者的優勢互補,能夠更加充分的挖掘市場。
三、共享經濟發展缺陷
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快速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其也暴露出眾多發展缺陷。
(一)信息不對稱問題
在共享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其中尤為突出問題之一。
一方面,在資源的供需雙方中,天然就存在著供需雙方對于該資源或者服務的信息不對稱,供給方天然比需求方掌握該資源更多內在信息,倘若共享經濟平臺不對此加以規范和約束,極有可能促使其成為檸檬市場。
另一方面,共享經濟平臺的運作本身就是基于用戶的大數據進行信息技術處理和運作,因而其運作本身依賴于用戶的數據真實性。因此在用戶的行為和數據提供方面,平臺本身就處于弱勢地位。雙方信息不對稱,容易誘發道德風險問題,例如在共享單車的發展過程中,眾多單車用戶將單車據為私用。
相較與傳統經濟,共享經濟因為其覆蓋廣而質量淺的情況使得共享經濟的發展之路走得很不順暢。其中最明顯的便是信息安全問題,因為交易雙方不在具有統一的廠家與公司,點對點的交易模式也就很難保證責任能夠落實,而當沖突出現時由于責任難追,共享品臺自然就成為了沖突的“替罪羊”。
(二)法規滯后于共享經濟發展
共享經濟在經營模式、勞資關系等方面與傳統經濟模式有著極大的不同,而目前的法律法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經濟模式,立法周期長,無法及時有效的對共享經濟的新模式出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的完善嚴重滯后于共享經濟爆炸式發展,不僅造成了部分的法律監管真空,而且嚴重拖累了共享經濟的發展,無法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在網約車出現的初期,滴滴出行曾被南京、沈陽等多地的相關部門以“非法運營”的名義叫停。針對傳統經濟制定的法律,很難對共享經濟進行正確的定性,而對共享經濟模式下的運營程序又無明確規定,這不僅造成法律在共享經濟方面的真空,而且制約了共享經濟的發展,也無法為其提供法律保障。
四、共享經濟發展威脅
(一)經濟形態沖突加劇
共享經濟不斷滲透到各個領域,在給各個傳統領域帶來系血液的同時,也給傳統企業帶來了發展壓力,擠占了原有企業的發展空間,勢必會受到傳統經濟的強勢反撲。急于擴大市場份額的網約車公司通過“燒錢”補貼司機和乘客雙方,當補貼的金額抵消掉專車高于傳統出租的那部分費用之后,“專車”與傳統出租車便成了相互替代的產品,擠占了傳統出租車的市場,引起南京、長春、濟南等地出租車罷工、打砸專車等抵制專車事件。
共享經濟實際上與傳統的規則都存在矛盾,共享經濟的興起涌現了大量非職業化和未受監管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商。這種趨勢造成了共享經濟企業與傳統職業的、受監管企業的沖突。而滴滴和Uber專車司機則不需要任何條件。共享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中仍然要接受來自于傳統經濟的強勢反撲。
(二)行業壁壘加劇
平臺競爭激烈,對于共享經濟這塊“蛋糕”各大公司都紛紛開始了先占先得而最后成功者壟斷整個市場。
其中的典型要數網約車行業的演變,在市場初期,快的和滴滴等網約車平臺進入市場,開創了新的共享出行的理念,同時國外的另一巨頭Uber瞄準中國市場,與滴滴大打價格戰,通過“燒錢”補貼司機和乘客雙方,最終優步退出中國市場滴滴獨大。這種贏家通吃的局面不利于小型新平臺的建立與發展,同時也為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五、共享經濟發展機會
(一)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2017分享經濟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國內共享經濟從2011年開始起步,2014年和2015年井噴,兩年增速高達96%和51%。2016年稍有回落,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止2016年,共享經濟企業直接員工數近30萬人,而共享經濟平臺上的個體服務者數量累積近1億人次。從共享經濟今年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共享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中仍有廣闊的空間,其市場潛力依舊十分巨大,而如此龐大的市場勢必會進一步刺激共享經濟的發展。
(二)政策支持
新經濟模式帶來新的發展和新的思維,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得到國家支持,以及切合了國家發展政策。
2016年,發改委等印發《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指出,支持發展分享經濟,鼓勵個人閑置資源有效利用,有序發展自有車輛租賃。2016年7月,《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發布,強調要“發展分享經濟,建立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政策的支持為共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鋪平了道路,能夠為其在今后的發展與中提供重要的力量支撐。
六、結束語
近年來共享經濟在國內的發展出現井噴,其優勢與機會注定了其未來將有更大的發展,但新的經濟模式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其依舊有不少缺陷需完善。共享經濟在中國得到飛速發展,市場體量不斷增加,未來前景良好,涉及人群、服務范圍不斷擴大。但在發展的同時,共享經濟也遇到一些瓶頸?,F有的法律法規不能適應共享經濟的飛速發展、監管缺失等阻礙共享經濟的發展。
揚長避短是各個共享平臺與監管機構的共同工作,在其不斷大跨步向前躍進時應防微杜漸。共享經濟應以一種共贏的態度和平發展,不僅要注意自身的弱勢,也要注意外界的威脅。
參考文獻:
[1]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 2017.
[2]董成惠.共享經濟:理論與現實[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16, 31(5):4-15.
[3]彭文生,張文朗,孫穩存.共享經濟是新的增長點[J].銀行家, 2015(10):64-67.
[4]劉建軍,邢燕飛.共享經濟:內涵嬗變、運行機制及我國的政策選擇[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3.10.
[5]蒲曉磊.共享產品的管與放,如何拿捏尺度[J].法制日報. 2017.8.29.
[6]嚴宇.新常態背景下共享經濟的發展:優勢、瓶頸與出路--以專車的發展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 2016, 32(11):126-128.
[7]張玲.共享經濟對我國傳統企業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