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術華
摘 要:在現如今的村鎮銀行發展當中,面臨的問題相當多,不僅基礎的農村信用環境難以得到穩定的建設,相應資金來源也十分差,造成了嚴重的風險過大問題,這些狀況直接使得村鎮銀行難以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亟待獲得科學有效地解決。村鎮銀行在新時期的發展當中,應當注重對自身治理結構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努力通過法律來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科學的治理。
關鍵詞:村鎮銀行 治理 法律 制度
村鎮銀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中的重要舉措,而對于這一措施的執行,一直發展到現在,仍然不是十分完善,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尤其是在法律保護措施的缺失上,直接使得整個村鎮銀行難以呈現出良好的發展狀態,在管理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實時改變這樣的狀況,村鎮銀行在新時期的發展當中,必然需要加強對自身法律的科學建設,注重對制度內容的完善,進而使得整個村鎮銀行的發展變得十分合理,能夠滿足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
一、國內村鎮銀行面臨的主要法律結構治理問題
(一)缺乏基礎的法律監管
雖然我國在現階段的村鎮銀行發展當中,采用了嚴格監管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在落實到村鎮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容易直接增加村鎮銀行的實際運營成本,導致其承受更大的負擔,因而不得不做出實時的調整。從現如今的銀行監管措施來看,主要突出了兩點內涵:首先,政府依舊在整個監管當中發揮著核心作用,進而直接影響了村鎮銀行自主治理和經營的可行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村鎮銀行的創新發展。其次,村鎮銀行所執行的監管措施十分嚴格,尤其對于銀行內的吸儲業務有著直接的防范,很大程度上容易阻止村鎮銀行在其他地域進行吸儲,進而使得村鎮銀行無法對自身產業進行相應的擴張。
(二)缺乏正確的風險防范措施
村鎮銀行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面臨的風險相當多,其中包括了政策風險、信用風險以及法律風險,政策風險主要是指村鎮銀行在整個經營過程當中,一旦出現了任何違反銀監會的政策規定,將面臨直接的處罰,嚴重違反規定時,甚至會被直接撤銷。
二、新時期村鎮銀行治理結構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措施
(一)全面優化基礎的村鎮銀行法律監管體系
通過對現階段村鎮銀行的發展狀況分析,可以明顯發現,村鎮銀行法律監管體系相當落后,而且嚴重缺乏相應的措施,在這樣的狀況下,需要實時改變村鎮銀行的監管方法,注重于對基礎監管理念的實時轉變。由于村鎮銀行的整體市場相當龐大,但是單體銀行所能提供的市場份額又十分小,并且在現如今的村鎮銀行業務當中,主要的業務集中在微金融方面,因而村鎮銀行在整個金融監管的過程中并不需要承擔過重的監管負擔,僅僅需要建議銀監會適當放松對村鎮銀行的監管力度,進而使得村鎮銀行能夠迅速地搞活開來,可以進行創新地發展。在具體的措施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內容出發,進行實時的優化:第一,在基礎的法律監管力度上,對整個村鎮銀行的監管力度應當低于普通的商業銀行,進而與村鎮銀行的實際市場份額相匹配。第二,在監管的措施上,村鎮需要選擇定期匯報和主動巡查兩種方式,由于不同村鎮的經濟水平不同,因而在巡查次數和匯報次數上,可以進行靈活地調整,否則容易提高村鎮銀行的成本消耗,不利于監管措施的科學執行。
(二)實時強化相關的村鎮銀行風險監控制度
現階段,我國村鎮銀行的風險監控依舊有待于得到實時的加強,而村鎮銀行在面臨的眾多風險當中,最需要防范的是信用風險。在具體的應對上,需要實時強化相關的村鎮銀行風險監控制度,確保整個信用風險能夠加以實時的應用。首先,由于許多鄉村的信用體系并沒有實時的建立起來,因而需要充分利用鄉村人互相熟識的基礎上,對借貸人員的信用狀況進行估測。其次,在接到借款人的借貸要求時,銀行需要了解對方的實際借款用途,不能盲目地借給對方,必然時候可以進行實地走訪,以充分了解對方的信用狀況。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村鎮銀行必然屬于最為根本和有效的措施之一,而通過這一措施的科學應用,能夠實時推動農村金融的合理發展,進而解決三農問題。農村地區在這個過程中也必然會成為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國內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必然需要依賴農村經濟的實時推動,但是現如今的村鎮銀行依舊面臨結構建設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問題,有待于進行實時的解決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宇.村鎮銀行監管制度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
[2]牛曉慶.我國村鎮銀行發展路徑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