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瑋
摘 要:提高煤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需以政策為態度培養企業員工的自主創新意識,以人才為核心建設創新型團隊,以方式方法為導向突出“自主”,并結合煤炭企業實際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自主創新 煤炭企業 技術 管理
一、自主創新對于煤炭企業的意義
對于煤炭企業而言,自主創新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兩個方面。
技術創新主要涉及煤炭企業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如煤炭采掘工程設計、洗選加工、機電設備設計及改造、采暖鍋爐的改造、礦井污水處理復用工藝等等方面,還包括煤炭延伸產業,如煤化工、煤制油、煤層氣、煤矸石治理及利用等各類生產中的工藝技術。在這些方面,煤炭企業往往具有某些方面的專利,隨著生產的推進,也更便于嘗試使用各種方法將技術及時創新改進以更適應生產條件的變化。
管理創新的范圍更廣一些,除了包括煤炭企業現代化建設中引入的各類管理方法,如將績效考核、管理體系、質量標準化等已被各類企業實踐運行過的成熟管理方法與煤礦實際相結合,形成獨具煤炭企業特色的管理模式之外,還包括煤炭企業生產系統銜接的調度管理、安全管理、服務系統建設等。簡言之,所有與煤炭企業特有環境相結合,有利于進生產組織優化、經濟建設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等的管理方法的創新與改進都是煤炭企業管理創新的范圍。
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管理創新,都是煤炭企業活力所在,是煤炭企業適應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二、提高煤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應以政策為態度培養企業員工自主創新意識
提高煤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發揮企業管理的政策性作用,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要將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一,在不同的管理角度體現企業的創新態度,潛移默化的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在這里,企業的政策體現在三個方面。
企業整體現代化的推進,包括智能化設備的引進、信息化的建設等。煤炭行業區別于IT、信息等行業,它起步早,但技術更新相對較慢,且由于環境的特殊性,安全性能成為制約設備及技術發展的首要原因,成立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礦井,多使用著前蘇聯的機器設備,雖在當時技術領先,但目前而言,設備老化嚴重,能耗高,隱患多,市場上已經有多類替代產品或改進技術。以某集團為例,在20世紀九十年代就及時引進了礦井隔爆型智能變頻裝置;近年來,又通過礦井機電技術人員與科研單位的合作,積極改進技術工藝,成功安裝了隔爆型無功補償設施,并實現了正常運轉,不僅用很小的投資提高了設備的安全性能、節約了能源,而且將同類機電技術設計為逐層進步,各個擊破,成就了一批不斷鉆研技術的創新型團隊。
另外,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建設內容詳實的企業網站以及內部實用的多個業務平臺也成為企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步驟。信息化的程度決定了企業的對外開放程度以及信息傳遞速度,在煤炭企業建立信息化平臺、全面提高員工的計算機水平正是煤炭企業對于自主創新的前瞻性戰略。
將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與企業相結合,創建知識產權申報和運營的平臺。煤炭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雖然起步晚,但有自主優勢,特別是各礦井生產條件不一,煤質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采掘開采、洗選加工、煤炭相關產業等各方面的技術更新均有利于知識產權的申報。煤炭企業應設立技術管理、專利申報的部門,制定科技創新和專利申請等管理制度,一方面發現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并及時申報專利,另外一方面對企業已有專利的推進或經營提出建設性意見,讓技術不僅服務于企業,更將利益最大化。
要為自主創新費用傾斜。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利益分配,利用利益分配推進創新也是企業自主創新政策的體現。為自主創新費用傾斜分為科研經費的傾斜和獎勵經費的傾斜。在煤炭企業,特別應該改變“收入與產量掛鉤”的單一績效考核模式,通過績效加分的方式增加自主創新成果擁有者的收入,從而鼓勵研究型人才或團隊的積極性。
制定企業的自主創新政策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發展階段和戰略目標。如前文所提到某集團,在解決如何低成本推進老礦的機電技術進步時,就避免了同時更換淘汰主要工序所用的提升、壓風、排水、通風等設備,只是根據成本情況,利用自身的技術人員,或聯系專業廠家,通過科研對已有設備進行節能改造或穩定性改造,或逐步淘汰落后設備等;但在新建礦井時,則加大成本投入,不是用于科研經費,而是直接購入技術領先的設備、采用科技水平高的工藝,快速起步,走在同行業的技術前列,而且避免因國家政策調整而縮短設備的使用年限;而在技術更新的過程中,則以生產安全穩定性為第一要求,不過分追求更新速度,確保設備產品的使用安全性和耐性。
三、提高煤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應以人才為核心建設創新型團隊
毋庸置疑,企業自主創新的核心是人才,而構建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型團隊是提高煤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任務。
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型團隊應該有三個特點。
團隊中既有研究性人才又有實施人員。比如在煤炭的洗選加工工藝改進過程中,既要有洗選工藝流程設計人才,又要有根據流程設計進行設備改進的人員。簡言之,就是既要有人“提要求”,又要有人能“滿足要求”。
團隊的人員年齡要呈梯形結構。煤炭企業的新工人上崗前往往要簽定《師徒合同》,合同規定要在老工人的帶領下工作滿多少小時后才能正式上崗,這正是企業流傳技術、建立年齡梯隊的一種模式。一個創新型的團隊同樣需要年齡的梯形結構,一方面要將老工人的經驗及時傳遞,另外一方面要通過高學歷的年輕工人將已有經驗同技術發展情況相結合,創造與企業實際相適應、與科技發展相適應的工藝。經驗與新技術,缺一不可。
團隊是一個學習型組織。煤礦工人普遍學歷低,但這并不代表學習能力差、創新能力差。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型團隊必須具有自我更新知識,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溝通合作,將問題在一線解決的能力。科研人員亦要深入一線,不做“拍腦瓜子”的創新人才。另外,團隊成員之間良好的溝通和合作也是學習型組織的重要特點。
自主創新其實是一個效率問題,也就是說,更新的速度最快才是創新的。這就對煤炭企業員工提出了效率要求,這種要求不僅是對個人的,而且是對團隊的。一個團隊只有具有專業人才、團隊成員通力合作、不斷更新技術知識和業務水平,才能叫做自主創新型的團隊。
四、提高煤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應以方式方法為導向突出“自主”
企業的自主創新往往是一種“文化”,形成這種文化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政策或制度,而是方式方法;如果把創新作為是一種成果的話,方法當然是重中之重。煤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均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技術創新方法
技術創新手段很多,包括引進外界先進技術、與專業科研單位合作、設立課題由專家組攻關等等。但最簡便易行,好操作又節省成本的方法應該是由生產一線的員工進行的改進性創新,即質量持續改進的方法。
在煤炭企業的生產車間、隊組成立多個QC(質量管理)小組,成員由車間或隊組的技術人員和老工人等組成。各小組每年設立一個技術改進課題,通過質量管理小組活動程序和方法完成改進目標并形成下一步改進計劃。這是一個持續改進的自主創新方法,優勢在于企業員工充分發揮了主動性,利用一線工作的優勢,利用小改進創造大效益,提高質量,減少消耗,同時也減少了科研成本投入。這種方法是一種創新型團隊運作的模式,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持續改進的過程中,提高的并不只是產品的質量,更包括了自主創新團隊自身的能力水平。
(二)管理創新方法
管理創新同樣可以通過外出學習和咨詢公司的管理評審,但管理比技術更個性化,所以管理創新比技術創新更應該結合企業實際。在煤炭企業建立一體化體系既可以構建完整的管理體系,又可以不斷的及時對企業管理進行自主創新。
將體系管理的思想理念運用到管理的自主創新中去,就是最契合企業實際的管理創新。在一體化體系運轉成熟穩定的企業中,往往根據相關的管理制度就可以清楚部門的運轉情況,但這并不代表這個部門的運轉就可以滿足實際需要。在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可以直接返回部門的職責職能,整體有無遺漏;該部門的職責職能是否完整的履行,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進行的;在相關職能的履行過程中,有沒有交叉的環節和重復的環節,不同部門間有沒有交叉重復或者遺漏的職能;甲部門的職能履行方法是否可以利用以改善乙部門的管理;在某個職能履行的過程中,是否達到了應有的目的和效果;甚至重新根據職責職能進行組織機構的調整等。
問題的提出就是創新的開始,問題的解決就是下一次創新的開始。在煤炭企業建立這種持續改進的方法,是企業優良的自主創新傳統體現,也是自主創新向下傳遞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