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斌

或許
每個日子都有淚都有歌
就把它匯成一首多彩的小詩
陽光投宿的背影里
再沒有憂郁的淚痕
……
這是鐵嶺縣腰堡鎮九年一貫制學校“秋陽詩社”副社長潘麗洋創作的一首小詩。而她談起往事,也如詩如歌,把我帶入了她多彩的青春歲月。
1990年夏天,中師畢業的潘麗洋走在夏風吹拂的鄉路上,滿眼稻浪翻滾,滿耳蟲吟蛙鳴,撲鼻青草芬芳……懷著花季的夢想,她在范家屯小學當上了四年級的班主任。
然而,當她走進教室時,迎接她的不是熱烈掌聲和熱情問候,而是扔了一地橫七豎八的笤掃還有撲面的灰塵,更有大膽頑童無視她進入教室,仍在打打鬧鬧。她在接手該班之前,就已經了解到,全鎮各校四年級一共21個班,而該班各項評比成績位列倒數第二。只是她沒料到,自己的就職儀式竟如此“別開生面”。
她看到眼前的一切,什么也沒說,轉身就出去了。她去干什么?難道是去找領導要求調換班級?可她昨天才跟校長保證過,有信心帶好這個班呀!片刻,潘麗洋又回來了,還端了一盆清水。她擼起袖子就干,又是擦又是掃,沒有什么語言,可她的行動使那些淘氣包知道了,這個新班主任不一般。
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們看到了一個以校為家的年輕老師,她每天早上6點就走進教室,將爐火生得旺旺的,讓那融融暖意來迎接學生到校。
一個叫張浦的同學記得,自己頑皮得無法無天,經常是老師正在講課,他就在課堂上制造事端,攪得全班亂成一團。這天,潘麗洋把張浦叫到辦公室。有同學悄聲對他說:“張浦,小心點吧,潘老師可能要跟你算總賬了。”張浦滿不在乎地說:“我怕過誰呀?”
當他走進辦公室,準備迎接一場暴風驟雨時,卻沒想到,潘老師竟遞給他一雙新鞋和一個新書包。“把鞋換了,看你的鞋都破成啥樣了?”一股暖流,令張浦的心一軟,從不流淚的他,此刻淚水想止也止不住了。自從父母離異,他跟年邁的爺爺住到一起后,就再也沒聽到過這么暖心的話了。
“好好珍惜這雙鞋和這個書包,有什么困難找老師……”潘麗洋的一番話令調皮大王哭成了淚人,他向潘老師發誓:“今后張浦再不犯渾!”
從此,每天放學后,人們都會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夕陽照在校園里古老的大土臺子上,潘老師領著同學在大土臺子上補習功課,唱歌跳舞,朗誦詩歌和課文……每一個同學都那么喜歡在大土臺子上放聲朗誦,而張浦保證是特別賣力氣的一個。看到此情此景的學校師生無不贊嘆:“這個班的班風變了,這才叫真正的朝氣蓬勃呢。”
兩年后,潘麗洋所在班級的孩子們即將畢業了,該班成績在全鎮也已名列前茅。后來,這些學生中有近三分之一考上了大學。
潘麗洋的工作態度和在工作中表現出的才華被中心校領導發現,1996年,她被調入中心校擔任少先總隊輔導員。年輕的她,對工作充滿熱情。學校的黑板報在門洞子里,冬天,凜冽的寒風涌進門洞子,能把人的骨頭都凍透,潘麗洋戴著大棉手套寫黑板報。校長看見了心疼不已,邊脫下大衣披在潘麗洋身上,邊說:“這姑娘不要命了。”
每逢新學期開學,潘麗洋都會去城里買回一面嶄新的國旗,用于學校的升旗儀式及各項活動。可她發現,國旗經受風吹雨淋后,旗邊會被撕破。為了愛護國旗,她買來紅線,晚上在家里一針一線給國旗加固一層邊,這樣即使風雨再大,也不會將旗邊刮開了。
可240厘米長、160厘米寬的2號國旗,要一針一線密密地鎖一道邊,絕非一時半會兒就能干完,而她又不擅長針線活,有時針尖會刺破她的手指,流出鮮血。那一針一線她都用心縫著,從深夜到黎明。困了,就用手背揉一揉疲憊的雙眼……
后來她寫了一篇文章《我和國旗的故事》,發表在刊物上,打動了很多讀者,也感動了很多讀者。
潘麗洋還有一篇文章打動了一個人,那就是我。那篇文章叫《鄉郵遞員老柴》。在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了身為基層輔導員,潘麗洋曾為《新少年》等讀物的發行工作付出了怎樣的艱辛。
那是在她剛擔任中心校總隊輔導員時候的事情。同學們訂的包括《新少年》在內的報刊,都是郵到當地郵局,每個月前去郵局取回報刊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到輔導員肩上了。鄉路坎坷,路途較遠,潘麗洋騎車往返。
第一次去取報刊時,一摞摞報刊令她打怵。不得已,她先挑出薄一些的期刊放到車筐里,然后騎車到學校求援。一路顛簸,未等到校,那不爭氣的車筐就連搖帶晃散架了。她只好將雜志放到車后座上,一手扶車把,一手扶車后座的雜志,一路戰戰兢兢,吃盡苦頭才回到學校。
校領導得知情況后,立刻派了老校工推著三輪車和她一起回郵局取回其余的報刊。可潘麗洋看到老工友連搬帶運,滿頭大汗,且一把年齡了,不由得心疼。
又一次去取雜志時,她沒告訴任何人,只是默默地騎車,在蒙蒙細雨中來到郵局。她用繩子將四捆雜志左一道右一道五花大綁在自行車后座上,剛說一聲:“走起!”沒等推走,沉重的雜志便使車子失去了平衡,不堪重負的自行車“咣當”一聲倒在地上。潘麗洋使出渾身之力,也沒辦法拽起車子。正束手無策時,忽見一雙大手搭在車把上,輕松一提,自行車猶如聽話的孩子立了起來。這時潘麗洋看見了一張笑臉,灰白的頭發。這人就是鄉郵遞員老柴。當他得知潘麗洋每月都要來郵局取一回報刊時,盡管他并不負責中心校的那片線路,但仍告訴潘麗洋:“今后我幫你把雜志送到學校。”潘麗洋本想說幾句感謝的話,可老柴大手一揮,聲音朗朗地說:“一切為了孩子嘛!”老柴為中心校送了五年雜志,潘麗洋在感動中寫下了《鄉郵遞員老柴》,發表在報紙上。
如今,潘麗洋已升任腰堡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副校長,但她仍是紅領巾的貼心人。她在詩中寫道:“或許,每個日子都有陽光風雨,就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美麗,真心真意熱愛生活,陽光會回報你一份燦爛,春天會回報你一份愜意。”我祝愿,陽光會回報所有熱愛少先隊工作的人一份燦爛。
陽光總在風雨后
初心使命銘心頭
潘家女兒精神爽,麗人勵志好榜樣,
洋海心中裝得下,美在初心使命強!
讀了《陽光會回報你一份燦爛》一文,心中有許多感慨,看到“陽光投宿的背影里,再沒有憂郁的淚痕”,我感動得眼淚差一點滴了出來,心頭閃現出人們常說的“陽光總在風雨后”的詩句。初心、原點、責任、使命,這些關鍵詞在眼前站立起來,交織在一起,一個最美輔導員的形象,在眼前越來越高大,越來越美。
主人公是一位在田園和稻花中成長起來的園丁,詩一樣的夢想,田園一樣的希望,讓她的初心與使命在紅領巾的期盼中芬芳。現實中的風雨吹不垮她心中的理想,遇見困難不畏艱險,堅強的心在返回原點的思考中更加有了堅持的分量。因此她才會與眾不同,才會有用逆向思維和愛心行動打動了孩子們,才會使頑皮的孩子感覺風雨到來時,卻如同在寒冬中擁抱了太陽。這是一種反差,更是一種關懷和希望,也是一種智慧。
她把平凡的事業看得與使命一樣榮光,她用點點滴滴的行動,讓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動形象映在人們的心上,一針一線縫國旗是她心向黨愛祖國的最美體現,取雜志抓用刊,她用行動點燃了紅領巾成長的夢想。一切為了孩子,這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好體現,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崗位上閃耀光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共產黨員崇高精神,更是最美輔導員讓人感動的最好注解。
遼寧省少先隊總輔導員宋繼征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