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帆
20世紀20年代末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特別班”就讀的中國學員共有6位,分別是劉伯承、劉云、屈武、陳啟科、黃第洪、左權。學院根據每個中國學員的在校表現,給他們做了政治等方面的評語。雖然學院的評語過于嚴苛,但是相當客觀。
其中對左權的評語是:“政治積極性中等,總體發展良好。”對陳啟科的評語是:“政治積極性中等,未發現不合時宜的行為。”對劉云的評語是:“在執行上既快且對,政治發展很好。”
劉云、陳啟科、左權三人后來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先后英勇獻身,可謂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但他們的同窗黃第洪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1930年回國后,在白色恐怖下,黃第洪由失望轉為絕望,由絕望產生了叛變革命的念頭。他給蔣介石寫了密信,希望能夠通過出賣負責與其接頭的周恩來,換取國民黨的高官厚祿。所幸他的陰謀被中共中央特科及時發現,他被中央特科果斷清除。人們或許可以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給黃第洪的評語中看出一絲端倪:“與同志間的關系有時尖銳、不講情面,性格孤僻。”政治方面學校給出了“及格”的評定,但強調此人“尚不能獨立從事領導組織工作”。黃第洪可以說是伏龍芝軍事學院培養的中國學生中最可恥的一個。
對屈武的評價是:“整體和政治發展均好。”“在預先考驗過其政治可靠性的前提下,比其他學員更適合于獨立工作。”本應回國在武裝斗爭中施展身手的他,接到歸國命令時卻因愛情等因素違反黨紀、軍紀被判處流放。一念之差付出了7年多被拘禁的代價。
(起舞摘自《中共黨史研究》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