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瑤瑤
誤區一 一類疫苗比二類疫苗更安全
據一項題為《中國家長疫苗態度》的網絡調查顯示,83%的家長會選擇免費的一類疫苗,17%的家長則傾向于選擇自費的二類疫苗,兩項選擇的原因除了出于經濟上的考慮,對疫苗安全性的擔憂也是主要原因。
大多家長認為一類疫苗比二類疫苗更安全。約55%的家長表示不了解疫苗劃分一類和二類的依據,認為是按醫學標準劃分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介紹,從過去多年的疫苗不良事件看,疫苗信息傳播存在不科學、片面、甚至誤導的情況,讓公眾對二類疫苗存在誤解。
專家表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區分既不是以疾病的危害性作為分類標準的,也不是以疫苗的接種效果或安全性來區分的。和一類疫苗不同,二類疫苗是尚未被列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這類疫苗成本高,價格相對較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加強,二類疫苗將來有可能變為一類疫苗。實際上,一些有條件的城市已率先將部分二類疫苗列為一類疫苗。例如北京為60歲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學生免費接種的流感疫苗,在其他省市目前還是自費疫苗。
國外進口的疫苗基本都屬于二類疫苗,這類在我國屬于自費的疫苗,在其他國家也許已被納入了政府免疫規劃范圍,免費提供給該國公民,因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經得住考驗的。
專家強調,二類疫苗的接種意義和一類疫苗同等重要,一些二類疫苗預防的傳染病甚至危害更大。像肺炎球菌性疾病及瘧疾,都是世界衛生組織高度優先推薦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
誤區二 疫苗接種了就百分百有效
北京兒童醫院姚開虎教授去年參與編寫了《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傳播指南》,對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做了科學闡述和解讀,尤其是就公眾對二類疫苗認知常見的誤區一一做了分析。
據他介紹,很多家長認為接種某種疫苗就能100%預防這種疾病,這種認識其實是不正確的。他指出,疫苗的有效率與疫苗本身的質量和受種者自身體質差異有較大關系。和藥品一樣,疫苗不能保證對每一個受種者都安全有效,但能保證絕大多數人接種后產生預防疾病的效果,即便有不良反應,大多也是輕微的。
對于一些家長認為通過疾病獲得免疫比通過疫苗獲得免疫更好的觀念,姚開虎教授表示,疫苗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免疫反應與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類似。但疫苗不會導致疾病,也不會使接種者受到潛在并發癥的威脅。相比之下,通過天然感染獲得免疫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摘自中晨網201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