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人:省直機關紀工委副書記、省直機關工委派駐彰武縣章古臺鎮章古臺村第一書記 張偉
村干部就是服務群眾和承擔責任的,就是想事謀事干事成事的!

我作為派駐干部,黨的組織關系已經轉到章古臺村,和你們一樣是村里的黨員。今天的黨日活動,由我來上黨課,圍繞村經濟發展、村民富裕、黨的建設、村風民俗等與大家交流工作想法和措施。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要路徑。我是3月9日到村里的,駐村后和村干部反復研究發展什么產業的問題,如果沒有主導和特色產業,不高產高效,怎能提高村民生產收益和增強村集體經濟?通過與省農墾局協調,我帶領村干部和種植大戶到了黑山縣財華大田種植合作社參觀,他們主要產品是遼寧農墾出口的大果花生,產量高,出口供不應求。花生也是產業,但以前我們廣種薄收,是低效產業,所以必須改變思路和種植方法,發展新型、高效、高附加值的訂單產業,把科技元素融進沙土地,讓土地生金,這才是通向富裕的出路。村黨支部研究決定,以“拿來主義”的合作方式在一塊村集體用地上進行種植試驗,村干部可以從承包地里用一小塊地跟種,所有種植和管理都由合作社實施。現在86畝村集體用地已經由他們耕種完畢,一名村組長也種植了17畝。如果成功,就會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明年就以合作社方式鼓勵和引導村民大面積種植大果花生。村干部就是服務群眾和承擔責任的,就是想事謀事干事成事的!
產業發展,管理方式是關鍵中的關鍵。生產要素中生產關系特別重要,要學習經營土地。互換拼地結束后,土地集中連片了,特別適合聯合耕作,幾戶多戶一起耕作、一個品種、一臺機械,一起收一起賣。這樣成本下去了,產量上去了,收入上去了。合作才能共贏,合作發展的道路,要堅定地走下去。什么時候老百姓把土地經營權用活了,從自家土地上走出去,才能真正地富裕,才能真正成為新型農民。省農科院風沙地改良研究所是我們的近鄰,我們建立了合作關系,他們為我們種植養殖生產提供專家清單服務,把科技成果應用在我們村土地上。省風沙所4000多畝地,經過科技工作者的改良,風沙地變成了“花果林田湖草”。站在省風沙所的土地上,我感到當農民真好。
鄉村振興,黨員干部要起帶頭作用。村“兩委”就是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就是把黨的富民政策和縣委、鎮黨委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下去的,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組織者、實施者。今后,我們要圍繞以黨建促村建促脫貧,抓好組織生活制度的落實,謀劃好發展振興思路,建設好黨員隊伍,治理好村環境,教育好村民群眾,使黨支部在群眾中有威信有分量有依靠。前段時間村干部、屯組長、黨員在清明防火、植樹造林和黨員戴黨徽、亮身份的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要繼續保持。母親節期間,我們要求黨員帶頭看望父母,或者在父母家吃一頓飯、幫父母干些農活,效果非常好。以后我們要利用這樣的時間節點,通過黨員帶頭,開展一些活動,搞好孝德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起草了《村民公約》,經村黨員干部和部分群眾骨干修改后,要印發到每戶,掛在屋墻上,時時能看到,時時能提醒。鄉村振興,不僅要物質富,精神也要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現在正是我們村發展的最佳機遇期,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從上到下都把資源和精力向下傾斜,各項惠民政策正陸續出臺。希望全村人抓住機遇,比德、比孝、比勤、比美、比富。夢在遠方,路在腳下,奮進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