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撰寫“長征簡史”激勵抗聯英勇奮斗"/>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舊址。陳云曾在其八分校授課

陳云撰寫的《隨軍西行見聞錄》在抗聯中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黨中央、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之間,陳云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他在領導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工作期間,為貫徹執行遵義會議以來黨中央政治路線、向東北抗日聯軍宣傳黨中央和毛澤東,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在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中,唯一直接領導過東北抗日斗爭的就是陳云。
1935年8月,陳云奉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之命前往莫斯科。1935年10月2日,陳云化名史平,正式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擔任代表團監察委員會委員,成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三名主要負責人之一,排名居于王明之后、康生之前。由于共產國際“七大”已確定了糾正“左”傾錯誤、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原則上不再干預各國共產黨自身工作的總方針,王明也已不再參加中共代表團的日常工作,因此事實上陳云已經掌握了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領導權。
同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立了滿洲問題委員會,作為領導東北抗日斗爭的總機關。陳云化名史賓,擔任滿洲問題委員會委員。此后,陳云在代表團工作期間一直擔任這一職務,擔負著領導東北抗日斗爭的重任。在陳云主持下的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和滿洲問題委員會,在領導東北抗日斗爭時,一直以糾正“左”傾錯誤、建立和發展東北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重點。
在領導東北抗日斗爭的工作中,陳云始終把貫徹執行遵義會議以來的黨中央政治路線放在首位。針對東北黨組織和抗聯部隊孤懸敵后、聯絡不暢、信息相對閉塞的實際情況,陳云以很大精力,向東北黨組織和抗聯部隊宣傳遵義會議以來黨中央政治路線,宣傳毛澤東的事跡和思想。
當時,在莫斯科有一所抗聯干部學校,即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八分校。自1936年3月1日起,陳云擔任學校黨建和工會建設課代理副教授。陳云來校工作后,立即對學校的教學方針和課程進行了大幅度改革,確定學校的主課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蘇維埃和紅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過,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和遵義會議”,以遵義會議精神作為抗聯干部教育的基本原則。
對于陳云的講授,抗聯政工干部韓光回憶說:“史平作報告,從來不拿稿子,講的都是我們想知道又不知道的國內政治形勢。比如,他講紅軍長征問題,講遵義會議,講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上分析、批評‘左’傾教條主義者在軍事領導上所犯的一系列根本性錯誤,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在紅軍和黨中央領導地位的確立。講這些黨內的大事,對我們這些在異國他鄉的年輕共產黨人是極大的鼓舞和教育。”
對于沒有機會聽取陳云親自講授的廣大抗聯將士,陳云撰寫的“長征簡史”,成為他們了解內地形勢、學習毛澤東的事跡和思想的主要讀物。早在赴蘇途中,陳云就假托被紅軍俘虜的國民黨軍軍醫“廉臣”,撰寫了著名的《隨軍西行見聞錄》,于1936年發表在中國共產黨主辦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同年在莫斯科出版中文單行本。書中總結了紅軍建設的經驗,最早向世人介紹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
“紅軍兵心之所以團結,一方面確因共產黨在紅軍兵士中進行許多教育工作,紅軍兵士是自認抗日救國、解放工農是自己的責任,這就使紅軍士氣大振。同時共產黨黨員及共產青年團團員于紅軍兵士中占百分之四五十……”
“紅軍中確有一些領袖,這些領袖,非但聰敏,且有才能。譬如毛澤東、朱德為紅軍之首創者,在各省軍隊及南京軍之不斷圍攻與物質條件如此困難情形之下,對戰七八年,竟以少數紅軍而組成現在幾十萬紅軍,這確非易事……周恩來之勇敢、毅力之辦事精神,黃埔學生對之仍存好感。”
1935年10月15日至22日,陳云在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上,作了關于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情況的長篇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在毛澤東領導下,通過遵義會議糾正“左”傾錯誤,挽狂瀾于既倒,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歷程和經驗。陳云指出:
“軍事領導人在這一階段犯了一系列錯誤。現在,這些錯誤得到了徹底糾正。建立了堅強的領導班子來取代過去的領導人。黨對軍隊的領導加強了。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
陳云的報告經過整理后,于1936年年初以《英勇的西征》為題,發表于共產國際機關刊物《共產國際》雜志第一、二期合刊上,文字整理者署名施平。隨后又出版了中文單行本。文中寫道:
“我們的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成長起來了。特別是黨的領導成長起來了。黨的領導是在內戰爐火中鍛煉出來的,它真有本領來領導像這樣光榮西征的偉大事業……它正要以原有的陣地為基礎,在新環境中去建立真正抗日的統一戰線,用這條統一戰線來戰勝中國人民的仇敵,首先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經過吉東中蘇邊境地下交通線,陳云撰寫的“長征簡史”很快傳入東北,在東北抗日聯軍中產生了長期深刻的影響。直至1939年6月15日,在李兆麟主持起草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訓練處《關于黨政工作問題》的指示中,仍將《隨軍西行見聞錄》定為干部訓練班的主要教材。1940年5月15日,中共龍江工委致函北滿省委,索要《隨軍西行見聞錄》 和《英勇的西征》,以便組織學習傳閱。從信中特地注明因油印質量較差、希望得到鉛印小冊子來看,當時北滿地區可能還有油印本流傳。
通過學習陳云的著作,東北抗聯對長征、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長征經驗對東北抗日斗爭發揮了巨大的指導作用,特別是紅軍依托山地行軍作戰的經驗,成為北滿抗聯部隊籌備西征的重要參考借鑒。1938年10月27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在關于西征的指示中強調:“紅軍西征仍不免穿越西康大山,何況我們薄弱的東北游擊隊。因此我們必須采取逐漸的伸張,沿著山邊前進。”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北滿抗聯部隊在李兆麟、金策等人的領導下,于1938年分三批西征,冒著嚴寒翻越小興安嶺,開辟了松嫩平原新游擊區,譜寫了北滿抗聯后期斗爭的新篇章。
在陳云撰寫的“長征簡史”中,專門記述了“化外黨”的事跡:“我想說一下那些同川西地區失去聯系、3年來獨立領導工作的同志。他們盡管犯過一些錯誤,但他們的自我犧牲精神、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以及英勇無畏的氣概是非常偉大的,他們為布爾什維克的工作作出了榜樣。”在同樣與黨中央失去組織聯系、正在艱難苦斗的東北抗日聯軍中,“化外黨”的事跡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抗聯戰士決心以“化外黨”為榜樣,堅定革命氣節、獨立開展工作、經受嚴峻考驗。1939年10月12日,在《給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報告》中,馮仲云表達了這種堅定決心:
“北滿黨完全是處在四外隔絕的狀態中。他們與外部沒有任何的聯系,得不到任何直接的援助,沒有得到上級組織上的領導,他們簡直好像《隨軍西行見聞錄》里所說的‘化外黨部’一樣。但是還值得中國人民的嘉許、中國共產黨足以自豪的,是他們在敵寇空前嚴重壓迫下,在巨艱萬難的環境中,本著共產黨員的真正革命的精神,前赴后繼,不怕犧牲,不惜流血地向前邁進。‘一息尚存,誓死抗日’,使我大中華民族解放史上呈現燦爛的光輝!”
抗聯將士在陳云激勵下抒發的雄心壯志,已經被東北人民14年抗日斗爭的實踐所證明。
本欄編輯/牛澤群 郵箱/gcdynz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