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躍平
(宜興 214221)
朱可心是近代的紫砂大師,他出生于1904年,卒于1986年,為宜興市丁蜀鎮蜀山人。原名“朱開長”,藝名“可心”,寓指“虛心者,可師也”,也可以解釋為“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朱可心一生癡迷于紫砂創作,精益求精,他的一生創作了數以百計的紫砂作品,毫無保留地把一生的技藝傳授給了徒弟們,教學嚴謹。在他的言傳身教下,范洪泉、倪順生、謝曼倫、曹婉芬、王小龍、李碧芳、汪寅仙、潘春芳、許成權、高麗君、李芹仙等當代紫砂藝術的大家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這款紫砂 “四方塔竹壺”(見圖 1)就是精品之作,值得仔細品賞。

圖1 四方塔竹壺
紫砂“四方塔竹壺”以竹為主題,整器呈寶塔形,故名“塔竹”。一彎流、耳狀把,采用壓蓋式結構,壺蓋為圓弧式,竹節形橋代蓋鈕,壺蓋上貼塑竹葉,更添一片生機;壺身一面刻字“永建元年泉”,另一面刻繪竹葉。紫砂壺實體與虛空間是指造型體本身與形體外形相對形成的空間。恰當的虛實對比有利于加強造型的特點和裝飾性,是取得造型整體感的一個重要因素。紫砂“四方塔竹壺”壺把在壺體上回轉構成的兩形空間,呼應主體的竹節裝飾以及竹形壺流和壺鈕,達到了加強整體感的作用。紫砂“四方塔竹壺”整壺泥胎細膩、玉潤,陶刻細致,造型穩重且端莊。
朱可心作為二十世紀杰出的紫砂壺大家,他悟性奇高,在造型上勇于創新,早年即享盛名,所制作品的形象生動逼真,一形一物栩栩如生,鬼斧神工。他的作品多以松、竹、梅為題材,造型師法自然,寓意高古,為收藏家所珍愛。塔竹為富貴竹的一種,紫砂“四方塔竹壺”以此為原型創作設計,壺嘴、鈕、把處處都為竹節,生動形象,趣味十足。再看壺鈕處貼塑的竹葉,清秀而不失文氣,壺腹處也有竹葉與之呼應。壺身另一面刻繪的“永建元年泉”古樸而素美,從陶刻的工藝角度來看,刀法熟,文字布局合理,秀氣大方,一氣呵成,使人過目難忘。紫砂“四方塔竹壺”竹子的寓意是竹報平安、大吉大利、富貴一生。在中國人的心中,平安和富貴同等重要,且是人們追求的美好生活。首先,人們希望自己能夠不為物質的匱乏而勞碌奔波,希望過上富裕的日子,這里潛在地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觀。其次,只有富貴還是不夠的,人首先得有個好身體,不然再大的富貴也無法消受。于是,健康成為了過上好日子的前提。紫砂“四方塔竹壺”以獨特的竹文化視角折射中國人的心態,并將這種寓意以裝飾的形式展示在了世人眼前,以時間記載,這種表達手法既含蓄又體現了歷史價值,不可多得,紫砂“四方塔竹壺”及其裝飾藝術也就注定了被后世人記得。
紫砂裝飾藝術不但注重形式、內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學素養、書畫功力以及人格氣質整體的表現。因為表現形質的筆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寫神才是藝術的本質,也是藝術表現水平的重要標準[1]。所以,一把茗壺配上得體的陶刻書畫裝飾,便為好的藝術品。閑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賞壺,滌濾煩憂[2]。當余甘留舌之時,體會紫砂“四方塔竹壺”陶刻銘文與竹葉的意境,當能理解朱可心對竹的鐘情、紫砂壺的珍愛,以及對紫砂藝術事業的熱愛。
[1]謝朝.紫砂陶刻裝飾藝術[J].養生大世界,2008(06):52-53.
[2]潘岷.吟韻塑砂——紫砂壺的傳承與創新[J].創意與設計,2010(03):85-87.